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油燈、母親、山村請日志

時間:2021-05-01 09:42:48 日志日記 我要投稿

油燈、母親、山村請日志

  出發歸來,妻子指著客廳剛剛換上的吸頂燈問我:好看嗎?我舉頭望了一下淡淡地說:還行。隨著時光推移,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里的燈具更換次數很難記清了。什么臺燈、吊燈、落地燈、壁燈,到后來的聲控燈、氧吧燈,式樣不斷翻新。但讓我記憶最深、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老家三抽桌上那盞罩子燈。

油燈、母親、山村請日志

  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山村度過的。那時我們住的是草房,睡的是土炕。我們兄妹和農家子弟一樣拾草挖菜、叫大喊娘。唯獨讓我自豪和炫耀的資本是擁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母親和一盞比農家高檔明亮的罩子燈。

  母親是五蓮一中一級學生,一九五四年中學畢業分到那個村子任教。在她之前,這個村子也曾去過二位外籍教師,但都因生活條件艱苦,沒上過一天課就卷鋪蓋走了。母親剛去的時候,村民們根本不相信一個花季少女會長期留在那里。面對被冷落過的群眾,面對一雙雙疑惑而又渴望的目光,母親的心動了,決心讓知識的種子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結果。她挨家挨戶走訪群眾,苦口婆心宣傳文化知識的重要,并充分表達了自己扎根山村的意愿。母親的真情感動了大家,紛紛讓子女報名上學。于是,村里找了三間空房,支上幾條木板,學校就算建成了。母親受家長委托,為每一個孩子起上了飽含時代風尚的學名。從此,山村盤古開天響起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

  學校旁邊二間草屋是母親的住處,也是我們兄妹生命的搖籃。屋里象樣的家當就是一張三抽桌、一盞罩子燈。那時煤油是限量供應的,每到夜晚,農家都是在螢火蟲一樣的油燈下吃飯,從事剝花生、脫玉米之類的勞作。我家卻是另一番景象,罩子燈的亮光透過窗紙照明很遠,村里的人喜歡尋著燈光到我家串門兒。他們有找母親讀信、寫信的,有請教問題的,有拉家長里短的,也有村干部因政務工作來征求母親意見的。簡陋的草屋自然形成村里的“政治文化”中心。母親總是熱情接待來者,從不冷落任何人,待送走他們,母親再鋪好被褥,安頓我們睡覺,然后她坐在三抽桌前批改當天的學生作業,準備第二天的教學方案,往往熬到深夜。在那燈光下,我熟悉了一張張純樸憨厚的面孔,聽到了一個個平凡動人的難忘故事,知曉了很多處世為人的.普通道理。這燈光也點亮了山村沉寂的夜晚,溫暖了農家人甜蜜的夢鄉。

  母親對待學生既是嚴師又是慈母。課堂上,誰不遵守紀律就罰誰的站,有時甚至用教桿抽打學生手掌,當然那主要是針對我的處罰措施。在生活中,她又非常愛護自己的學生,為學生剪指甲、理發是經常的事。誰的衣服破了,母親給他縫補,誰沒錢交書費了,母親墊上。

  母親不但教書育人,而且善于行好,極富同情心。當時村里的幾位孤寡老人都成了我家的親戚。記憶最深的有七奶奶和榆皮溝大姨。她倆都是“五保戶”,逢年過節,母親總是送去幾瓢米面、幾元錢,有時為她們做件衣服。平日,母親還讓我們兄妹經常到她們家挑水、干些雜活什么的,給那孤寂的心送去些許溫暖。后來聽說這幾位老人臨終的時候還念叨著母親對她們的好處。

  母親是個非常節儉的人,精打細算,從不亂花一分錢。那時父親在鄉里教書,他的工資除了寄給爺爺奶奶的生活費之外就所剩無幾了。我們的日子基本靠母親的三十四塊五支撐。鄉親們不管誰家有困難找上門來借個三元五塊,母親總是慷慨解囊,從不回絕。在那歲月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家里的幾床棉被經常被為子女相親的農戶借去充當門面,甚至有的結婚后蓋些日子才還。家里的一床紅色臺布幾乎專為青年娶親扎“花轎”所用,對這些事,母親從來沒說一個不字。母親還憑她在本村群眾中的威信和鄰村的聲望,為許多青年男女牽線搭橋,撮合成了不少如意婚姻。現在,這些家庭都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其中一對夫妻隨研究生畢業的孩子長期定住北京;另一對夫妻的孩子成為當地頗有影響的民營企業經理。

  母親的付出,贏得了全體村民的厚愛。六八年教師下放,多數外籍教師都返回老家。身為外地的父親也萌生返鄉之念。消息傳出后,村里的干部群眾都來挽留,盛情之下,我們在村子里落了戶。村民們出工出料,為我們蓋起了三間全村乃至全鄉最好的瓦房,并劃給了最好的菜園地。

  村里人對我們的關愛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沒柴燒了,村里送;口糧不足,村里補;房屋漏雨,村里修。寒暑假期,父母到縣里參加教師學習班,我們兄妹也被分別安置到三個農戶家照看。時間久了,我們與這些家庭中的子女爭娘、爭奶奶的“矛盾”經常發生。我小的時候極為頑皮,經常與小伙伴摔跤打架,明明是我的錯,村民總是訓斥他們的子弟而護著我。這些事現在想起來,我還感到赧然。

  每逢端午節早上,到我家送粽子、送雞蛋的鄉親絡繹不絕。面對那么多的深情厚意,母親難以回敬,只好把東家的送給西家,把婁家的送給徐家,以此尋求心理平衡。更令我難忘的是,每年春節擁軍優屬的時候,村里總是按高于軍屬的待遇送給我家一些蘋果、花生等慰問品。

  一九八二年,縣教育局照顧外籍教師,把父母調至縣城工作,村里的人還是難分難舍,揮淚相送。至此,母親在那個不到600人的山村一住就是二十八年,整整教了二代人。在母親的學生中,有飛行員、有大學生、有領導干部,更有一批象她那樣真誠、善良、務實的普通勞動者。

  如今,罩子燈早已成為文物,我的母親也已駕鶴西去,而山村卻是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我心依舊,我情依舊。

  謹以此文獻給我可親可敬的母親——潘惟葵,獻給我夢繞魂牽的故鄉——五蓮縣松柏鄉婁家洼子村。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视频二区 | 忘忧草日韩综合一区三级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日本女优天堂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