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追求與共鳴日志
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拖著微跛的身體在黃昏里踽踽獨行,那瘦小的身影似乎被晚風吹得微微有些顫動。我被這副凄美的夕陽圖深深地打動了,那是我的父親,一位殘疾的退休工人。
父親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他的生活波瀾不驚,但他卻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他用這種方式傾訴,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感悟、生命的虔誠和熱愛。與他結下不解之緣的就是當地民間流傳的三棒鼓(當地人稱“花鼓”)。一面廉價的鼓,一面小鑼,加上三支木棒,就可集聚眾人興奮而享受的目光。為了讓節奏敲得好聽些,父親往往會在鼓棒上鉆幾個小孔,然后串上幾枚銅錢,那樣伴奏就有“鏘鏘”聲。花鼓開始前,只見他慢條斯理的呷一口紅糖水潤潤嗓子,然后胸有成竹地敲出“鏘、鏘、鏘鏘齊,鏘鏘齊齊鏘鏘齊,鏘鏘鏘齊,鏘鏘鏘齊,鏘鏘齊齊鏘鏘齊”的節奏,便甩開嗓子唱到:
“老少莫開言,”“鏘鏘鏘”
“聽我來唱一段,”“鏘鏘鏘”
“包公怎么來斷奇案,”“鏘鏘鏘”
“大家,大家聽倪端。”“鏘、鏘、鏘鏘齊,鏘鏘齊齊鏘鏘齊”
父親的唱腔特別圓潤,甚至拖的尾聲節奏也非常準確,還適當地運用了些許顫音。嗓音純厚又不失磁性。父親深深地陶醉著,我知道,他沉醉的原因是能夠把快樂帶給大家,而他顆不屈而驕傲的心也能找到著落的地點。每每這時,擠在人群中的我就會自豪地向旁人說:
“瞧,那是我爸爸。”
父親沒有多少文化,據說只上過高小,但他卻為花鼓詞的創作不斷的努力。在父親充滿煙霧而灰暗的小屋里,我看到的是一張張香煙包裝盒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那凝聚著父親的整個心血,刻畫著他的世界。我小心翼翼地拾起那些碎片,眼睛濕潤了,我輕責自己的粗心,怎么就忽略了給父親買稿紙。父親寬厚的笑笑:
“我有筆記本吶,這些只是草稿,沒關系,我這有本整理好的你拿去看看?”
然后他熱心地介紹每件作品的出處、背景以及編寫的過程。我跟父親有了第一次長談,長得我們都忘記了時間。父親從來就不曾料想會有子女欣賞他的作品,一時手足無措,我記得他認真得像個學生拿著作文纏著老師修改,開心如一個孩童。從來沒見過父親這么高興。捧著父親沉甸甸的重托,我掀開了那筆記本,猶如走進了他的另一個世界。他編的花鼓詞押韻準確,通俗易懂,唱起來更是朗朗上口,內容大多是《三國演義》、《包公》、《岳飛》等積極向上的故事。父親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精華,那一行行文字,不僅僅是描繪著書中的故事,而是刻畫著一位民間藝人樸實無華的精神和執著的追求。滲合著煙草味及汗味的筆記本給了我刻骨銘心的驚喜與感動,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不敢相信一個幾近是文盲的老人為何能有如此高深的文學修養和塑造力。他對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熟悉,對中國民間文化的深刻了解令我這個所謂文科生目瞪口呆。我重新認識了父親,兒時曾經的代溝在此刻化作了共鳴。我輕蔑自己的淺薄,竟然沒有發覺身邊有這樣一位淵博的老師。在父親眼中,我算是文化人,而今我感到無地自容。父親的作品很多,如《四下河南》、《包公斷案》、《牛頭山救駕》、《海瑞擺官》、《過五關斬六將》等等,我一口氣將他的作品讀完,有一種想做點什么的沖動,我堅定地對父親承諾:把這些作品印成鉛字發表。父親高興又有幾份羞澀地搓著手笑著:
“發表就不用了,裝訂一下送給親戚朋友們看看,看看……”
父親的單位不景氣,病休在家一直未領過完整的工資,拖著殘腿和多病的母親帶著五個孩子過著艱難的日子,他的整個身體似乎變得更加瘦小,但他從不抱怨,不知疲倦地創作,很投入地輕聲吟唱。中國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同浩瀚的宇宙,父親置身于其中,渺若螻蟻,但他本著自己對民間文化深刻的愛而不辭辛勞地奉獻著,他更與其他民間藝人一樣窮困潦倒卻堅定不移的在追求,他的執著、他的精神固如磐石!我終于明白,中國的民間文化除開她自身的偉大,更離不開同父親一樣的民間藝人的不懈努力。而民間文化的亙古流傳,不正是對這些癡情的“藝術大師”們最好的回報嗎?!
今夜,我靜靜地坐在電腦前,想著父親飽經滄桑的容顏,想著煙紙盒上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想著父親一生的癡愛與追求,我的淚不覺又一次溢滿了眼眶,有多久了?我活在這擾擾俗世里,忘記了我曾深愛的音樂與文學,忘記了心靈的表達方式,我這布滿塵垢的心靈,被父親的追求與癡愛,擦拭了一晚,我的心,如百合一般靜靜綻放在這雨夜里。
【追求與共鳴日志】相關文章:
抓住人心的共鳴句子01-16
經典的日志03-05
誰與共鳴散文(通用21篇)07-04
經典搞笑日志11-24
偶像經典日志04-02
傷感日志11-24
戀念日志11-24
心痛的日志01-02
軍訓的日志11-04
經典情感日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