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的日志
傍晚時分,和老公經常散散步。一般是轉廣場,今兒個改變下了路線,沿一條新修的公路而去。新修的公路很寬敞,四車道的,瀝青路面,很干凈。公路兩邊,大多是些溝渠或者野地,一切正處于開發中,還沒有更多的建筑物,所以望上去視野很開闊。因為少走這條路,所以我對周邊的一切都很新奇,總是不停地對老公發問,老公也或咸或淡地應答著。
走過一家正在構筑中的名叫李白的大酒店,老公說是五星級的,以后縣里接待貴客用。我說,我還沒住過五星級的大酒店呢。老公說,不急,等都閑了,我就帶著你在各個城市里轉,一個城市住上一段時間,把你沒見識過的都見識個夠。
正說著,迎面走來兩口子,向我們打招呼,當他們走過去,我便問老公他們是誰。老公說,我們家東頭的兩口子啊,你天天宅在家里,對外邊的人事不管不問,一些人都認不全,幸虧還有我。也是,老公是個活躍分子,在小區里經常竄門侃大山,把左右隔壁街坊鄰居都混得老熟,而我呢,在小區住了四五年了,都還認不了幾個人,仰仗老公,有時還不至于完全當睜眼瞎。
順著公路又走到江堤下,這時,公路的一邊是茂密的林子,林子里鳥聲鼎沸,大多是棲息的白鷺的聲音,另一邊是一個大淵,名叫烏龍淵,據說是有一年長江倒堤后江水沖擊而成。長江汛情緊張時,各村各組都要派精壯的勞力上。
九八年那年,我就在長江邊駐扎了兩三個星期,老公說。那兩三星期里,你總是一回家一換套衣服就走了,連女兒都顧不上多看上一眼,我說。讓你怪想的吧,老公壞笑著說。去,沒哪個想你,我嘴硬道。
這個烏龍淵縣里策劃準備做一個公園,到時咱倆沒事了就可到這個公園劃劃船,打打拳,散散步,肯定蠻好玩的,老公指著正在排水中的大淵說。公路七彎八拐又到了兩邊大多都是莊稼田的地段。田里,黃豆、芝麻、棉花還有秧苗長得正起勁。秧苗在微風中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很溫情,讓人想起綢裙摩挲的聲音。黃豆的葉子綠茵茵的。黃豆不需要施肥,它自己能轉換出氮肥,只需要鋤鋤草就行了。
說到鋤草,老公就興奮起來了,他說,那些年我追你時,就經常幫你到田地里鋤草。有一次鋤草,連褲襠里都爬進了螞蟻,搞得我不敢做聲,連招呼都來不及打就慌慌忙忙地就回去了。
我笑,接著他的'話說,那些年,我們家里的勞務真多,我跟母親熱天就長期拖個板車到外邊去砍野草喂魚,頂著個大日頭一砍砍到晌午才回來,砍得渾身汗透,臉上手上到處是被野草拉傷的痕跡。主要是你那個時候還沒碰上我,老公搶過話又說,你看你碰上我之后,人就輕省多了。
在連綿的莊稼田間總會時不時冒出一溝兩溝的荷花,荷花有紅的白的兩種朵子,都掩映在不時翻卷的碧綠的荷葉中,顯得格外秀麗迷人,讓一路走的人看一眼都覺得神清氣爽,更兼不斷吹送來的荷葉荷花的清香,讓人總是止不住的深嗅。
這一嗅就讓人嗅到了童年時故鄉的氣息。我和老公同一個故鄉,故鄉當時有一個很大的湖,湖里每到夏天就長滿了蓮花蓮蓬。湖里的水并不是很深,年幼的我們有時就撐個小船,有時就直接下水,去摘蓮蓬。
因為湖里的蓮花蓮葉枝葉非常茂盛,一到其中就沒了東南西北,免不了摘一會蓮蓬,就呼喊同伴一聲。“那時我們從湖里一出來,渾身上下拉的都是跡,濕漉漉地跑到家里,也沒大人說,那個時候每個家里的孩子也多,都處于放養狀態,哪像現在,只一個,金貴得很,圈養起來都怕有危險呢。”我笑著對老公稱是。
兩人走著走著,天有些沉了下來,下起了麻麻雨。老公說,應該下不大的。這一下雨,我又想起我家住的那個土屋了,那個土屋又小又破的,一下雨就到處漏得沒法安身,那個土屋,你還記得吧?我說我記得,我們談朋友時,你就領我到那個土屋的灶臺邊,跟我煎了兩個金黃的荷包蛋呢,我那時就邊吃就邊認準你了——這傻小子雖然窮點,但也蠻會愛撫人的。老公笑了。說著說著,雨點大了。老公說把我上衣脫了給你頂著吧?我說算了,反正也會淋濕的,雨這么大,頂不住的。
又走了一陣,兩人的衣服都有些濕了,老公說,不行,還是把我的衣服給你頂了,把頭護著一點也好,淋熱雨了容易感冒的。說罷,他便把上衣脫了下來,頂在了我頭上,自個光著上身走,不一會兒,他有些黝黑的上身,就開始泛起水光了。
【這一路的日志】相關文章:
這一路日志10-04
這一路走來情感日志08-24
再愛這一路日志09-07
這一路,感謝有你的情感日志12-27
這一去的路有多長傷感日志01-30
這一路08-02
這一路08-02
路心情日志05-07
天竺路日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