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日志
一直想寫寫爺爺,以表達為孫的感激敬愛,卻始終不知從和說起。關于爺爺早年的經歷,知之甚少。偶爾從父親口中了解一二,雖不足以體現這個人的偉大,但姑且寫出來,略表未忘恩之意。
爺爺十三時,沒了父親,便下地干活,獨自扛起家庭經濟來源的重任。爺爺22歲取妻,26歲離異,育有一兒一女,后來再一直未娶。爺爺是一個比較看重教育,供他三妹讀了高中,供我父親也上了高中(再到后來幫助父親供我姐弟幾個讀初中或者大學)。其中的困苦我不得而知,相必在那個艱難的歲月里,日子一定苦不堪言。
在父親23歲時,父親娶了我母親。農村的封建觀念,男孩才能傳承接代。于是在我妹妹出生后,58歲的爺爺已有7個孫女,1個孫子。對于這個封建觀念的問題,我從不置可否。因為沒有這封建的觀念,也就不會有我,因為我在姐妹中排行老七。所以作為唯一的男孩,我深知為了我,他們要付出好幾倍的犧牲。要我說出爺爺太封建我真的不敢啟齒。
打我記事起,我就知道,爺爺是一個聰明多才的人。
從小記得爺爺什么都會,家里用的籮筐,其他很多種小農具都是爺爺親手制作。爺爺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石匠,在我小時候,爺爺還年輕,村里誰家建窯洞或者砌個墻之類的,一般都會請我爺爺。至于爺爺到底參與了多少工程建設,我并不知道,但是從爺爺為我娶媳婦準備的三孔窯洞,我能感受到爺爺的石匠活干的相當精湛。特此配圖。正面的面石的紋理清晰整潔,那便是爺爺親手一錘一錘打出來的(多數)。另外聽父親說關于建窯洞的一些經過順便在此處寫出。在我出生不久,爺爺就計劃建窯洞并催促我父親開始打石頭。于是爺爺和父親兩人便一炮一錘把塊石從石山上打下來,然后又一塊一塊把石頭從山腳背在另一座山的山頂(因為我家就住在山頂)。我不敢在想像在那個交通不便,全靠人力,是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才能完成如此大如此艱巨的工程。我不清楚建窯洞到底用了多少石料,上萬塊?應該不止,但是我知道塊石準備地綽綽有余,因為把砌墻的塊石都準備了。
爺爺還會做豆腐,其實我喜歡吃爺爺親手點的豆腐,有傳統豆腐的香味。只是這幾年交通便利一般都去購買,便不再自己做了。總之我相信,如果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會這么熟練的掌握這么多的手藝的。
爺爺是一個"古板"嚴厲的人。
關于爺爺是一個"古板"嚴厲的人,主要從爺爺和父親之間關于農耕的爭執中得出的。爺爺認為每塊地每年都得倒茬(就是連續不可種植相同植物),而且嚴格按照傳統的倒茬方法。父親則認為必須倒茬,但是可以靈活修改一下倒茬方法。爺爺就是不同意。為這幾乎每個夏季爺爺和父親都會爭個面紅耳赤。播種時,爺爺也有一套考核標準,總是責怪父親把種子埋的太深或者太淺會導致苗出不起,完了還得補種等等,父親通常會反駁一兩句,但是在爺爺強烈的批評甚至責罵下,順從了事。有一次我問父親為啥經常和爺爺吵架,父親扶著我的頭笑著說:“咱父子以后不像我們父子。”
爺爺也是一個慈愛的爺爺。小時,我們很期盼爺爺能去城里趕集,因為爺爺一般會帶回來餅干或者糖饃饃之類稀罕品,讓我們解饞。當姐姐帶著小孩回來時,爺爺逗外孫的情景我現在很清晰:爺爺平躺在炕上,小孩騎在他的胸前,爺爺一會兒用雙手把他的外孫舉起來一會兒有輕輕地放在胸前。我們在旁邊都著小孩,讓他親一下老爺爺,小孩就用他滿含口水的小嘴親了老爺爺。弄的爺爺也滿臉口水。爺爺便會說“完了買幾個豬尾巴讓娃吃吃”(偏方中說吃豬尾巴能緩解小孩流口水),我們圍觀的都小了。后來我聽姐姐們說爺爺是如何的疼我。姐姐們說我快滿一歲了的.那個春天,有天天氣很暖和,姐姐把還未見過外面世界的我抱了出去曬太陽,不幸卻被爺爺發現,很是把他們訓斥了一頓,說這么冷的天不怕把娃著涼了。
兒時的我,按爺爺的話說,是一個搗亂破壞份子,對于這個評價沒我到什么異議,因為從姐姐們的口中也能找到很多證據,比如家里的東西沒見我時一般井井有條,見了我之后就想見了土匪似的東一件西一件;還有一只被我用鞭炮爆破的塑料桶等等。另外爺爺還給我一個評價“人家能文能武,看看你現在別說文武,單說文都沒有。”給我這個評價的時候我10歲左右。一般一個班六七個人,我就是第五六名,而且作文不是找姐姐們代勞就是抄,還有最低語文成績18分的事實。在這些實際情況面前,似乎當時的我也沒什么好反駁的。
現在我已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多了,爺爺已83高壽。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每逢佳節,我會給家里打電話,問問爺爺的身體是否硬朗,母親總說你爺爺除了耳背的厲害,身體好的很。我們不讓他下地干活,但是他總閑不住也不放心,非得跟著。有一天到電話給家里,再次問關于爺爺的最近的狀況,母親說他真的老了,饑寒不知。一次他去鋤地,走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中午我們都又累又餓,回家吃飯休息。他還沒回來,我們吃完把飯放在過來,總以為他也快回來了就去躺著休息了。沒想到一覺睡醒,下午三四點你爺爺還沒回來,害怕出了事,我讓你爸出去尋,你爸剛準備去找,你爺爺扛著出頭回來。問他不知道餓嗎?你爺爺說:"總以為還早!"。
前幾天父親來西安,我問父親爺爺怎么樣,父親給我說"你爺爺真實呆不住。大冬天我沒事干,便把幾顆干枯的梨樹給刨了。你爺爺還非得跟著我,并把樹干鉅成一節一節。我問他干啥",他說:“這梨樹木質硬,這樹干可以做好幾個干爐模子。”。這時你媽說:“現在干爐有不貴,買幾個就夠你吃了,你弄那玩意兒沒啥用。”你爺爺便說:"有了這模子,自己想吃隨便做,就不用跑出去買了。"后來我和你媽看到他干啥都不過問了,他想干啥就干啥。父親又說,在下來之前我,你媽和你爺爺把建窯洞剩下的石頭搒了街畔。你爺爺還是不放心我壘石塊,說我壘不穩且不整齊,我就只能把石頭放的差不多,讓他去調整一下。
最后父親還給爺爺做了一個中肯的評價“他從13歲一直勞累到83歲,七十年的勞累奉獻,撫育子孫。一輩子沒能享受什么清福,但是現在看著你們都長大了,他偶爾在清閑時還會哼幾句小曲。"
【我的爺爺日志】相關文章:
我的爺爺傷感日志10-04
我的爺爺的日志10-05
爺爺日志10-21
想念我的爺爺親情日志06-30
我和爺爺的故事日志10-03
爺爺的日志08-21
悼念爺爺日志09-25
懷念爺爺日志09-29
追憶我的爺爺奶奶日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