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日志
剛好夏至,天氣已經異常炎熱了。
晚飯過后,我們照例坐在院子那簇葡萄架下,上面掛滿了一串串的還是綠色的葡萄;邊上有碩大的核桃樹,幾只老母雞棲息著;我半躺在涼椅上,適逢滿月,睜眼便能看見連綿不斷的山巒,一棵棵大樹站立著,如一個個守護的衛士;微風徐徐,樹葉“簌簌”作響,愜意得真想就這么沉沉睡去,再也不要醒來。
爺爺還是端著那個打碎了一小截壺嘴的茶壺,據說它來到我們家的年歲甚至超過了我爸;奶奶坐在小板凳上,那只小花貓蜷縮在她腳邊,不時的舔一下她的腳;氣氛正好,爺爺把他的茶壺放在地上,搖動著蒲扇,可能這種靜謐的夜晚會讓人特別回味往事,爺爺又開始講那個我們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了。
爺爺的父親--就是我的祖父有三兄弟,祖父是最小的。當時祖父還是個半大的孩子,家里從佃戶那租了一塊大田,那塊田位于正中,非常方正,臨近水源,每年收成都很好。于是就有人惦記,從佃戶手中奪走了。全家人很傷心,眼看著別人耕種卻無可奈何,祖父的大哥提著刀,一刀砍掉了正在田間勞作的.牛腿。這在當時就是犯了大罪,為了不讓家里受牽連,他連夜離家出走了。
幾年以后,有人捎回了口信,說祖父的大哥在漢中成了家,讓家人放心。這個消息無疑讓全家人振奮,商量后決定由老二出門尋找,因為老二會閹豬的手藝,出門能求碗飯吃,不至于餓肚子。
他就這么帶著全家人的念想,收拾了兩件破衫,穿著草鞋,身無分文的上了路。
老二并沒有找回大哥,他回來的時候已經是病倒了。家人只是從他口中知道他一路走到了漢中,可是太大了,沒有具體線索,僅靠四處打聽,終日的饑寒交迫、風餐露宿下,能回來已算萬幸。他沒有在床上躺多久就去世了,家里甚至打不起一口棺材,找了幾塊木板,用釘子一釘就抬出了門,抬到山腰上,因為木板腐朽,一下就垮了,家人認為順從天意吧,于是就地掩埋。
再后來,祖父成了家,這段記憶被口口相傳了下來,從我的父親,到我,再到我的孩子,我們都能一字不漏的講出來。爺爺每次講完都會問:你們說他到底在哪?會不會突然哪一天就找回來了?
我們誰也沒有見過那個叫“肖萬仁”的祖輩,也不知道他究竟什么模樣,除了“漢中”,我們不知道他的任何消息,可爺爺依舊心存念想,萬一哪天,他的晚輩們就找回來了呢?即使我們對他一無所知,可我們知道,有那么一個家族,和我們留著同樣的骨血,而且我們是那么親近。
血脈是個很奇特的網,爺爺始終相信口信是真的,我們也相信!在那個叫做“漢中”的地方,當初,一定也是這樣夏季乘涼的滿月夜,搖著蒲扇的、那個叫“肖萬仁”的老人,對著他的子孫們,反復的講述著自己的祖輩……
【血脈日志】相關文章:
文化血脈作文07-17
血脈相通成語05-18
血脈深處的守望散文05-12
母語,那一絲血脈01-16
母語,那一絲血脈01-16
母女的血脈與牽連散文01-14
巨龍復蘇之血脈傳承初一作文03-28
母語那一絲血脈高考作文05-28
高三滿分佳作:母語那一絲血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