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日志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的,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好的時代,社會進步的速度十分驚人,身邊的變化都讓我們無暇顧及,忙碌著一路走來都已經進入不惑之年了。每當閑暇時刻,和朋友談及童年的一些往事,大多數都生活在小城鎮里,父母是工人,家里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童年過的都是比較富足的,相對于我生活在農村的童年,在物質上真的是無法比擬的,就是因為農村的貧困,我們才形成了另一種追求樂趣的童年生活。獨特又珍貴。這個時候我都會因我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生活而驕傲,更會滔滔不絕,繪聲繪色的描述我童年的故事。自然也讓朋友們望塵莫及、贊嘆不已。
我的家鄉是平原地區,每天早晨,紅彤彤的太陽都會從樹林的后面冉冉升起,那美麗的景色看著真的是醉了,與我現在所居住的山區不可“同日而語”。太陽透過密密層層的樹林,斑駁間閃耀著星星點點的紅色,黃色的光芒,和著鳥兒清脆歡快的歌聲,村莊上空的炊煙裊裊,這幅美麗的畫卷牢牢的鐫刻在我的心里,直到多年后的今天,都能勾起我無盡的思念,時常閃現在我的夢里。如今坐著火車旅行,望著窗外,偶爾也能看到類似故鄉的小村莊,細細的品味,故鄉給我的不是美麗的風景畫,田園詩。它鐫刻在我心中的其實是那份靜謐的祥和與美好,那份難得的恬靜與安寧,是今天多少生活在喧囂都市中的人畢生追求的夢想,而我在童年時期就如此的享受這份美好。實在過于奢侈,算是命運的寵兒了。
夜晚,碩大的月亮也會從樹林的后方躍出地面,整個小村莊都會被月亮傾瀉下來的銀色光輝所籠罩,這個時候,便是我和小伙伴最快樂的時刻了,我們會走家串戶,呼朋引伴,來到我們的老地方,樹林旁一棵老榆樹的下面集合。借著月光玩我們最喜歡的摔泥泡和跳格子的游戲。更為有趣的是,由于我們家族比較大,幾代人延續下來,我們伙伴之間就出現了三四個輩分,平時在大人面前都羞澀的張不開口的稱呼,在我們這個小天地里,蕩然無存了,我們可以直接稱呼對方姓名,或者直呼小名,什么石頭,東子,小帽之類的。而不會受到家長的責備,我們會玩的一塌糊涂,忘乎所以。
我們這樣一群瘋孩子,想征得父母的同意出來玩,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父母同意我們出來也有他們的如意算盤,那時候村子里還沒有電燈,各家各戶都用煤油燈,偶爾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舍得用蠟燭,生活條件所迫吧,父母們是不會錯過這個有月亮的夜晚可以省些燈油的,所以我們出來玩就順理成章了。真的是出來容易回去難啊!晚了一些,就會聽到家門口叫我們回家的聲音,那真的是三番五次的呼喊,我們也會裝聾作啞的。
童年的我,是一個比男孩子還要淘氣的一個頑皮的家伙,鄰居的叔叔大爺看見我都頭疼的厲害,因為我很少安靜下來,總是一些小事就弄的四鄰不安。我家和東院的大爺家只隔著一堵泥巴壘成的土墻,雖然院墻不是很高,可是對于六七歲的我來說,是高不可攀的。如果想去大爺家里去玩,就得從院門出去然后 繞了一圈,感覺很遠。我就想辦法怎么能攻克這堵墻的問題,有一天,我趁大人不在家,我把墻摳出兩個坑做爬墻的梯子,借著這個“梯子”爬墻,果然成功了,每天都爬來爬去好幾次,找哥哥姐姐們去玩,時間久了,那個墻頭竟然泛起了亮光。也變成了大人們往來的通道了。小時候的故事,多數都有一個悲傷的結局,淘氣的時候不計后果總是遭到大人們的訓斥和拍打。唯獨這次淘氣沒有遭到批評,自己還小小的得意了一把。
農村屬于資源貧乏地區,小孩子總是有貪吃的小毛病,可是在我們剛好維持溫飽的生活條件下是很難滿足我們這些饞嘴的要求。所以我們一群年齡相仿的伙伴,總會想出很多辦法,去大找一些愛吃的東西。例如在大豆開花的季節我們可以去豆地里找些黑呦呦來吃。那個香甜的味道現在也忘不了,有黑的有黃的。我們幾個伙伴只要是看準了誰的家的大地,主人可就倒霉了,我們太小,不知道保護莊稼,隨意的踐踏,有些秧苗就被我們折斷了,有時候被主人發現了 ,訓斥我們一頓,本村都是自家林姓的叔叔大爺,把我們哄散了也就算了,很少去家里追究責任的。可是,我們知道闖禍了,回家也是比平時安靜的很,擔心家長知道后隨之而來的一頓打罵?僧惓5陌察o卻被家長猜到是闖禍的結果,一頓訓斥是再所難免了。
記得我們幾個伙伴在玉米剛結穗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的創意,想吃玉米稈。在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玉米稈最下面的幾節是很甜的,當時也知道這樣做一定是錯的,因為玉米還沒有成熟,糟蹋莊稼?蛇是經不住誘惑,選擇了一片比較僻靜的玉米地,我們就動手折玉米稈了,我們每個人也就折了兩三個吧,就聽有人大喝一聲。我們一陣的尖叫就四散逃跑,還記得主人快步的追了很遠,把我們這群孩子累的上氣不接下氣的跑進了村東頭的東樹林里藏了起來。驚魂未定的我們發現竟然手里還拿著剛才折好的玉米稈。直到今天回憶此事我多么感激主人的追趕,只有他的追趕,才讓童年的平凡小事有了深刻的記憶,才讓普通的玉米稈吃出了甘蔗一樣的香甜。真是佩服主人的遠見卓識,更是佩服我們當年貪吃的勇氣。
那一年我六歲,春季的來臨總是讓我感覺那么遲,經過漫長的寒冬,我淘氣的秉性實在是按捺不住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就是我和小伙伴的天下了。我們每天都游逛在荒郊野地和著風吹日曬,已經是一群十足的野孩子了。父母每天的田間勞作已經很辛苦了,根本無暇顧及我們這群吃閑飯的孩子,我們玩的膩了的時候,也會學著哥哥姐姐的樣子希望分擔一點家務,更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
在農村每年的春季都有吃婆婆丁的習慣,其實,根本稱不上習慣,父母說,在更早一些的年月里,每家的糧食都不夠吃一年的,做家長的就得把糧食分配好,爭取能夠吃到新的糧食收獲的時候,才不至于一家老小餓肚子,那么平時就得添加一些野菜之類的'吃食,好節約一些糧食。這樣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F在生活好了,每家的糧食都夠足夠了,可是吃野菜的習慣也就這樣一直沿襲下來了,野菜也成了大家非常喜愛的綠色食品了。
在野菜剛剛萌芽的季節, 天氣晴朗的時候,我就會和伙伴們相約去挖野菜,我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很大的柳條筐,再放上一把小刀就出發了,村子周圍都是我們的游樂場,環境熟悉的半夜都可以找到家。自然哪里野菜最多是瞞不過我們的眼睛的,我們不一會就會挖一筐,那么小的年紀背著一筐野菜走路是很辛苦的,我們走走停停,還那么貪玩,完全沒有時間的概念,多數時候都是天色黑了才能走進村子,偶爾也會因為回來的太晚受到家長的責罵,有時候家長太忙太累,家里兄弟姐妹一大群,也就沒有太注意這些細小的事情,現在想想是父母的寬容和放縱才成就了我們自由的童年生活。
清晰的記得有一次去村子西面的野地里挖菜,不一會籃子就滿了,我們有說有笑的就朝著家的方向走,附近 有一條小溪流,我們淘氣的就繞路去溪流邊看看,到了溪水邊,我們都愣住了,一群群黑色的泥鰍在靠岸邊的水和泥里鉆來鉆去。我們竟然沒有人認得那是一種魚,嚇得躲到了很遠,仔細的觀察,我們一年也難得見到新奇的事物,大家都很興奮。后來一個大我們一些的姐姐告訴我們是泥鰍魚,可以吃的,很好吃。說起吃,大家來了興致,紛紛出手想捉到泥鰍。我們嘗試著用手去捉,在泥和水的攪拌下,捉個泥鰍簡直太難了。我們嘗試好多方法都沒有成功。后來我提議,大家把衣服脫下來,把籃子里的菜用衣服包好,放到岸上,用這個空籃子去捉魚。現在想想都好開心啊 ,那場面可謂壯觀。接下來問題出現了,怎么把泥鰍魚捉進籃子。大家看著一群群的魚,急得直跳腳。我們先把兩只手合并,把泥鰍魚圈住,可是泥鰍拼命的掙扎,身體太光滑,每次都巧妙地逃走了。失敗了好多次。弄的大家都要放棄捉魚的念頭了。后來我想起我們經常玩的摔泥泡的游戲了,每人拿一坨黃泥巴,摔哪里就牢牢地粘在了哪里,因為我們這里特有的黃泥巴具有一定的粘性,我們村子里,蓋房子,做院墻都是用黃泥巴完成的。真是太好了,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先去岸邊找了一塊黃泥巴,用少許的水和一下,在粘性最好的時候,開始了我的實驗,我先瞄準泥鰍的身體,準確的摔過去,這個方法真是好用啊,泥鰍掙扎了幾下就被黃泥巴裹得嚴嚴實實的,然后再用手把裹著泥鰍的黃泥巴放進籃子里,再把泥鰍擠出去,泥巴可以繼續利用,魚也就跑不掉了。我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大家,我們就一起捉泥鰍了。大家忙的不亦樂乎,如果誰捉到大的泥鰍魚還會興奮的叫起來。我們就這樣和泥鰍玩了整整一個下午,大家都不記得時間,也沒有饑餓的感覺。天色也在我們的忙碌中漸漸的暗了下來。
記得后來是因為父母們下地回來該吃晚飯了,卻發現我們還沒有回來,就讓我們的哥哥姐姐四處尋找。是我哥哥先找到我們的,現在哥哥也會提起我們當年捉泥鰍的慘相,說我們幾個比泥鰍還黑呢,摔了一個下午的泥巴,連衣服都去包野菜了,身上和臉上都是泥巴。哥哥幫我背著菜,我拿著筐,還有我心愛的泥鰍魚。怯怯地跟在哥哥的后面回家去了。心想自己弄成這個樣子,還這么晚才回家,非打即罵,肯定是在劫難逃了。
回家后向父親說明情況,沒想到父親不但沒有責備我,還表揚了我,說我很聰明,能想到這么好的辦法,捉了那么多泥鰍魚,父親更開心了。我也立刻變得神氣起來了,現在還依稀記得,那一次,我整晚都在和家人喋喋不休的講述我捉魚的全過程。
三十多年過去了,想起童年的點滴趣事,當年的淘氣今天竟然沒有一絲的后悔。想起來滿滿的都是溫馨和感動,感動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那么多可以見證和包容我成長的哥哥姐姐及長輩們,是他們給了我一個色彩斑斕、異常生動的童年生活。
【童年記憶日志】相關文章:
童年記憶大學日志09-01
童年記憶中的栗子日志07-01
記憶中的童年思念日志10-17
記憶日志10-21
你的車輪碾過我童年的記憶日志06-22
童年的第一次記憶日志08-08
童年日志10-03
晾曬記憶日志08-26
記憶天橋日志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