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枕情思日志
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了,涼枕該換了。我決定去商場買對枕芯。商場里貨品琳瑯滿目,挑挑吧。空氣枕芯太高,對頸椎不好;蕎麥皮枕芯太重,不好收納;決明子枕芯名不副實,只在表面縫了淺淺的幾行;保健枕太貴,且不知效果如何……挑來挑去,始終沒有中意的。悻悻地走出商場,我不禁懷念起那兩對最令我稱心的香蒲絮枕芯來。
第一對香蒲絮枕芯是洞房花燭夜婆婆送給我的。依據我們當地的風俗,出嫁的女兒只從娘家帶來自己繡的枕套,枕芯是在結婚當天,由婆婆家的小姑裝好后,送給嫂子的。因為“枕芯”的諧音是“真心”。寓意著婚后夫妻要真心相待,琴瑟和鳴。當時物資匱乏,沒有現在這么多高大上的枕芯。那時人們在枕芯里填充的一般都是喂牲口的麥草。老公在家排行最小,我自然也沒有小姑。在喝喜酒的人都散去之后,婆婆送來了一對新做的枕芯。那對枕芯,粉紅的花布,里面裝著軟軟的香蒲絮,淡淡的蒲香彌漫在喜慶的婚房。拿在手上,軟軟的,有些許分量。枕在香蒲枕上,那感覺綿綿的、涼涼的,很舒服。從此,我的夢里便飄蕩著香蒲的芬芳。
那對枕芯跟了我們好幾年,直到里面的香蒲絮變成粉狀,我才依依不舍的把它換了。此后,我一直沒買到中意的枕芯,也便一直懷念我的老朋友——那對香蒲枕芯。
一個秋天的周末,老公陪我回娘家。剛到村口,遠遠的我就看見媽媽和幾個阿姨在忙活。走近一看,原來她們都在裝枕芯。那些年大棚蔬菜如雨后春筍,發展迅猛。大棚蔬菜越冬時,要在棚上遮蓋草簾保溫。人們把從水塘邊割到茂盛的香蒲草,運用機械化加工成草簾。香蒲草的果實就被遺棄了。那一個個狀如香腸的果實,摸上去硬硬的,扔在地上“梆梆”響。那顏色也灰綠土黃的,不中看。我不禁疑惑起來:這怎么能裝枕芯呢?
你看,這些心靈手巧的媽媽們自有辦法。把分揀好的蒲棒裝進一個布袋子,扎好口,拿棒槌在外面反復敲打,不一會,硬硬的口袋里面就變軟了,毛絨絨得脹起來。蒲絮脫離蒲棒的工作宣告結束。解開布袋口,許多羽狀的絨絮便在空中飄飛升蕩。媽媽們的衣服上、手上、頭上、連睫毛上也沾了蒲絨。那潔白的飛羽,悠悠然、自由自在的在空中伸展著優美的身姿,像柳絮、像飛花、像羽傘、像美蝶,把媽媽們包圍起來。那畫面,夢幻而唯美!顧不上欣賞飄飛的蒲絨,媽媽們有更要緊的工作。必需趕緊挑揀出布袋子里的蒲棒柄。然后把蒲絨裝進枕芯,壓瓷實,縫上口,掃去枕芯外面的浮絨。一個漂亮的香蒲絮枕芯就做好了。
媽媽告訴我,香蒲草依水而生,蒲絮裝枕,清火明目安神。這一對香蒲絮枕芯,帶著媽媽的祝福和期盼,帶著媽媽的關愛和思念,與我為伴。從此,又有香蒲絮枕帶我安然入眠。又有香夢陪伴,如兒時媽媽在我身邊。
今年,我的香蒲絮枕芯又到了不得不換的地步。幾次三番去商場,始終沒有挑到中意的枕芯。
十一黃金周,我和老公相約去后土祠游玩。那一天,我們也來到了久違的家鄉汾河邊。站在軟綿綿的`黃沙水岸,清澈的汾河水緩緩流過。兩岸茂密的蘆葦郁郁蔥蔥。微風吹歸來,又白又美的蘆花隨風搖擺,景色令人陶醉。我們沿河岸逆流而上,碧綠的香蒲草伸展著長長的葉子向上生長。那高擎的一個個蒲棒精神抖擻地站在水邊,一簇簇、一叢叢,一個念頭在我腦中閃現:我夢寐以求的香蒲絮枕芯!對,采蒲棒!我們在驚喜中開始意料之外的收獲。
蘆葦叢中采蒲棒,腳下踩著碧草野花,身邊一帶流水,遠處高高的藍天上,飄著朵朵悠閑的白云,水邊草叢中若隱若現的兩個采蒲棒的人。這不就是《詩經》中《蒹葭》所描繪的情景么?似乎穿越時空,那深情空靈的歌聲順著水面傳來“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我忽然覺得:那個美麗的伊人,當年抑或就是在水邊采蒲棒,給自己準備一對香蒲絮枕芯做嫁妝吧。又或者是她在出嫁前為她的媽媽在精心準備著香蒲絮枕芯作為禮物,表達她的一份感恩之情吧。
回來后,我做了兩對香蒲絮枕芯,一對送給婆婆,一對送給媽媽。
【蒲枕情思日志】相關文章:
情思日志09-13
元宵情思日志07-14
午后情思心情日志05-08
淡遠情思日志06-27
石磙情思的日志09-26
清明情思傷感日志01-19
念母情思-心情日志04-30
情感日志:遠處的情思05-27
念母情思_心情日志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