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對抗生活日志
你跟我說某個人多么優秀、多么出色,我可能還不感興趣,但若說到他有個不一樣的特質,我就會感興趣。因為這些才是可以學習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是個家庭主婦,人到中年才開始寫作,每天都寫,從未停下來過。家里4個孩子,忙完孩子的事就去寫作,也不認為自己寫得多好。她說:“生活瑣瑣碎碎,寫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對自己的寫作有個定量,強迫自己完成。這和年齡增長有關,人們開始強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寫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沒有辦法走那么多,我必須在其他時間把它補回來。”她說,這其實是在保護自己,這么做會讓人覺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規矩和習慣,就沒有什么可以打敗你。
她是不是得了諾貝爾獎我并不關心,我也沒看過她的作品,但我真的要為她的好習慣喝彩。
村上春樹年過半百,每天都長跑,從未間斷過。他只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耐力。他說,跑步時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思考,可以聽音樂,可以漫無目的地放松,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我不認為自己喜歡村上的書,但我倒是欣賞他的生活方式。到一定年齡,才知道人真的需要堅持點什么來“對抗”生活中的無能為力。
沒有人天生是奇才,只是他們一定有個好習慣讓他們看起來不那么失敗。他們有自己對抗世界的方式,這個方式不是抱怨,不是憤世嫉俗,而是悄悄地改變自己。
著名作家卡夫卡當了一輩子公司小職員,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作家。卡夫卡不當這個職員,也許寫得更多,但也可能寫得更少,無所成就。所以,你處于什么位置,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種個人的品性。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個人。卡夫卡只是安安分分地當個小職員,業余做點喜歡的事,互不干擾,他不抱怨,不糾結,不整天怨天尤人,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
看過蔡瀾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件小事:他去一家餐廳吃飯,看到一個小伙扮成小丑,用氣球扎出各式各樣的動物圖形,把來吃飯的`孩子逗得很開心。他每周來兩次,每次1個小時,一次700元,這只是他的副業,他的主業是送快遞。蔡瀾先生問他怎么學得的這一手絕活兒,他笑著說,自學,買書自學,多試幾次就會了,可以增補收入,還能讓別人開心,何樂而不為?蔡瀾先生佩服不已。他如果只是抱怨他爹媽拼不過別人、工作太辛苦,整天愁眉苦臉,那么他的生活過得怎樣就可想而知了。他有屬于自己的“對抗”世界的方式。
木心先生說,如果研究麻將,堅持研究5年,你都會不一樣。試著鉆研一件事情,對抗生活,除了動嘴,找點別的方式吧。
再說一件不起眼的事,我的一位友人說她父親看上去特別年輕,為什么?老人每天飯后散步時會帶上一把熟花生米,幾十年都這樣。花生米,這么簡單,但你試試每天吃,試試把枯燥的事重復1000遍吧。
前幾天,有朋友推薦我看譚元元的芭蕾舞視頻,她說她每天早上起來時就要看這么一段,享受毛孔被喚醒的感覺。譚元元的名氣我不太了解,但我記住了她在某次訪談中說的一段話:“比如你一個星期休息兩天,但你如果超過兩天不訓練,第三天你就會覺得什么地方不對勁了。每天訓練,肌肉對你的動作產生記憶,形成自然反應。一旦你停下來,這種肌肉反應馬上就減弱了。所以舞蹈最辛苦的不是動作,而是日復一日,重復做著已經做過無數次的動作。僅此而已。”
【用什么對抗生活日志】相關文章:
用努力決定生活的樣子日志06-25
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愛情日志09-16
我們拿什么對抗平淡的生活網絡散文01-06
用微笑面對生活心情日志03-07
日志:找不到用什么理由聯系你06-24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活日志08-12
你總問我愛你什么生活日志08-28
什么樣的生活最幸福日志09-06
生活傷感日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