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子名句經典語錄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語錄吧,語錄一般用于正式文體,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你知道什么樣的語錄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語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孟子名句經典語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人無廉恥,王法難治——孟子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離婁下》
6、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孟子《孟子》
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8、吾善養浩然之氣。——孟子
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11、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孟子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
13、君主視臣子為手足,臣子就會視君王為腹心;君主視臣子為狗馬,臣子就會視君主為常人;君主視臣子為泥土草芥,臣子就會視君主為仇敵。所以說,君主仁,則無人不仁;君主義,則無人不義。——孟子《孟子》
14、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孟子卷七離婁上》
15、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16、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軻
17、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18、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孟子》
19、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20、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無敵。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2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孟子
2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23、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孟軻
24、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5、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2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27、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28、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孟軻
29、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0、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3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3、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3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35、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孟子
3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37、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孟子》
38、王顧左右而言他。
3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40、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41、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
4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孟子》
4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軻
44、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5、食色,性也。
46、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47、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孟子
48、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4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50、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5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2、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孟子
5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軻《孟子·告子下》
54、“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孟子·盡心上》
5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6、其進銳者,其退速。
5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孟子告天下》
5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59、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孟子
60、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孟子《梁惠王上》
6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62、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63、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6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5、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66、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孟子《孟子》
67、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孟子
6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7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孟子》
7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72、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7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74、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75、離婁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于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
76、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7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7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79、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80、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81、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孟子》
82、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8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84、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
85、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軻
8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7、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8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