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曾國藩名人警句

時間:2024-11-26 13:35:08 維澤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曾國藩名人警句精選300句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常常會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說的,寫的,歷史紀錄的簡潔而含義深刻動人的句子。名言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名人警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曾國藩名人警句精選300句

  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3、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4、水激逆流,火激橫發(fā),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5、弟處在這種百事都不順利的時候,也只有采取逆來順受的法子,依舊不外乎悔字訣、硬字訣而已。

  6、留心在危難的時候,默默觀察樸厚實在的人,則在識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7、事業(yè)上的成與不成,人力占其中的三成,天命占其中的七成。

  8、要常常讓精神處于飽滿狀態(tài),辦起事來則氣力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9、不思,故有感;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曾國藩書信》。

  10、人才何常,褒之則若甘雨之興苗,貶之則若嚴霜之凋物。——《曾國藩書信》。

  11、進兵須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牽制。——《曾國藩書信》。

  12、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曾國藩書信》。

  13、古人用兵,最重"變化不測"四字。——《曾國藩書信》。

  14、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曾國藩家書》

  15、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zhì)。——《曾國藩家書》

  16、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曾國藩家書》

  17、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曾國藩家書》

  18、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yīng),當(dāng)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曾國藩家書》

  19、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曾國藩家書》

  20、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家書》。

  21、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閑的光陰。——《曾國藩自箴聯(lián)》。

  22、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諒。——《曾國藩家書》。

  23、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曾國藩家書》。

  24、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練后得來。——曾國藩

  25、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國藩

  26、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曾國藩

  27、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曾國藩

  28、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zé)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xué)者熟思,自有滋味。——曾國藩

  29、人以氣為主。——曾國藩

  30、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31、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曾國藩

  32、凡仁心之發(fā),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zhuǎn)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fā)。 ——曾國藩

  33、謙而又謙,方是載福之道。

  34、凡事皆貴專。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而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炫彼奪,而大不可。——曾國藩

  35、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曾國藩

  36、危急之際,莫靠他人,專靠自己,乃是穩(wěn)著。

  37、清淡者,崇德之基也。憂勤者,建業(yè)之本也。古琿無富貴之圣賢,無宴逸之豪杰。

  38、有詩書,有田園,家風(fēng)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zé),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巨付兒曹。

  39、長笛不吹山月落;高樓遙吸海云來。

  40、兩點金焦,劫后山容申舊好;萬家食貨,舟中水調(diào)似承平。

  41、大筆高名海內(nèi)外;君來我去天東南。

  42、遇事讓三分,天空海闊;心田留一點,子種心耕。

  43、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44、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從容,可得乎?——曾國藩

  45、世間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曾國藩

  46、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47、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習(xí)靜,寡能者可以節(jié)勞。 ——曾國藩

  48、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曾國藩

  49、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茍取,但求吾身不茍取。以此風(fēng)示僚屬,即以此仰達圣主。"

  50、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51、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guī),恃大眾之維持。

  52、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dāng)念下場時。

  53、聞謗而怒者,讒之隙也。見譽而起者,佞之媒也。絕隙去媒,讒佞遠矣。——曾國藩

  54、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曾國藩

  55、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yǎng)奮發(fā)于定之中耳。——曾國藩

  56、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超;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奪目。

  57、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審慎罷了。

  58、甘心數(shù)日不開仗,不行開仗而毫無布置算計。

  59、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即是一過。

  60、男兒自立,必需有倔強之氣。

  61、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

  62、既往不戀,當(dāng)下不雜,未來不迎。

  63、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64、受挫受辱之時,務(wù)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65、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66、家中無論老少男婦,總的習(xí)勤勞為第一義,謙謹為第二義。勞則不佚,謙者不傲,萬善皆從此生矣。

  67、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68、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guī)其短。

  69、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70、輕財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71、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72、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73、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74、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戀。

  75、禁大言以務(wù)實。

  76、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聚守口,獨居守心。

  7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78、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79、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家書》

  80、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

  81、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82、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83、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84、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家書》

  85、人生莫懼少時貧。

  8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xí),則難望有成。

  87、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88、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89、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90、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91、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92、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93、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94、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95、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fēng)靡之中,最為雅操。

  96、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yè)。

  97、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98、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99、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

  100、少年經(jīng)不得順境,中年經(jīng)不得閑境,晚年經(jīng)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101、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

  10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03、知足天地寬。

  104、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105、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106、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07、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108、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109、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家書》

  110、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111、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112、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13、責(zé)己厚而責(zé)人薄耳。

  114、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115、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116、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17、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18、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119、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120、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曾文正公嘉言鈔》

  121、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122、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時。

  123、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wù)。

  124、放開手,使開膽,不復(fù)瞻前顧后。

  125、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126、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文正公家訓(xùn)》

  127、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28、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129、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fù)追。

  130、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131、倚天照海花無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

  132、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133、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134、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135、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136、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137、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多畏者必?zé)o卓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138、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

  139、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

  140、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141、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142、寧可數(shù)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143、廣其識則天下大。

  14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145、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146、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147、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148、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149、家和則福自生。

  15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151、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152、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153、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154、人生莫懼少年貧。

  155、學(xué)而廢者,不若不學(xué)而廢者。學(xué)而廢者恃學(xué)而有驕,驕必辱。不學(xué)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156、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57、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曾國藩家書》

  158、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15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60、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161、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則傷公明之體。

  162、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163、君子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164、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65、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wěn),一任間言語。

  166、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167、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quán)。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168、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169、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70、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狀,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預(yù)防之。小人則心如虎狼,其貌騶虞,念如蛇蝎,其言鸞和,人不知其將害己而狎之,鮮弗及矣。

  171、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172、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173、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174、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175、水激逆流,火激橫發(fā),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176、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誘人為善。圣賢所以為圣賢,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177、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178、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179、聞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或枝葉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黨戒之。

  180、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禍。

  181、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182、人只是怕當(dāng)局,當(dāng)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

  183、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zé)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xué)者熟思,自有滋味。

  184、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185、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186、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187、凡權(quán)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188、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wù)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189、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190、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191、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可疏,未能遠,不可急去。

  192、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193、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194、聽言當(dāng)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曾國藩

  195、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wù)。

  196、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97、人的一生,蹉跎跌宕,難免會有過失。當(dāng)別人對我們提出意見的時候,我們可能羞于面對自己的缺點而惱羞成怒。倒不如采取這樣的態(tài)度:如果別人說得對,確實指出了自己的不足,則要虛心改正;哪怕別人說錯了,也可以把它當(dāng)成是一種提醒,以此警示自己。

  198、人生中,最大的無聊就是未來存有過多地擔(dān)憂,總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憂心未來,或者憂心那些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當(dāng)時不雜

  199、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200、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01、放開手,使開膽,不復(fù)瞻前顧后。——曾國藩

  202、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203、理智、坦然接受眼下發(fā)生的一切,而不是找借口逃避、推托,學(xué)會接受,便是擔(dān)當(dāng)?shù)拈_始。未來不迎

  204、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205、而古代的圣君賢相,也無不以勤勞自勉。

  206、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207、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fēng)味。

  208、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209、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份辛苦一份才。天賦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勤奮完全可以補足這一點。曾國藩自己小時候也曾經(jīng)因為愚笨被老師羞辱,但是后來憑借自己手不釋卷的勤奮,終究還是出將入相,位極人臣。

  210、人與人也是如此。論語里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11、慎,謹也。——《說文》

  212、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fù)追。——曾國藩

  213、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14、活在當(dāng)下,就要珍惜當(dāng)下,而珍惜當(dāng)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既過不戀

  215、名節(jié)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216、如果你能說一句話,為別人發(fā)聲,就可以解決別人的紛擾,糾紛。那么如果是這樣,也不要太過退縮,但是如果想用這種方式謀得一定利益,那么就如同交易一樣了,和重利忘義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217、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國藩

  218、患在略識世態(tài)而又懷一肚皮不合適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軟,所以到處寡合。

  219、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220、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221、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22、心至苦,事至盛也。

  223、好人多自苦中來,莫圖便宜,

  224、揚善于公庭,規(guī)過于私室。

  225、學(xué)而廢者,不若不學(xué)而廢者。學(xué)而廢者特學(xué)而有驕,驕必辱。不學(xué)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226、寡言養(yǎng)氣,寡視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精。

  227、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28、意思就是對過往不計較,對未來不設(shè)想。

  229、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30、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231、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232、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233、禁大言以務(wù)實。

  234、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235、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236、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237、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238、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239、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240、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241、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242、輕用其芒,深藏若拙。

  243、“大抵有忠義血性,則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244、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245、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246、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47、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多畏者必?zé)o踔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248、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249、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250、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251、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252、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多畏者必?zé)o踔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253、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254、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255、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256、這顆心狹猛急躁又清高狷介,絕對不是承載厚福的表現(xiàn),應(yīng)當(dāng)努力轉(zhuǎn)到寬大溫暖暢和方向去。

  257、凡事后而悔十艮自己的疏漏,與事后而議論別人的疏漏,都是閱歷淺薄的表現(xiàn)。

  258、忍耐冷清忍耐艱苦,忍耐勞累忍耐寂寞。

  259、肩負道義親身實行,借助文章曉喻世人。

  260、若是遇到棘手的時候,請從耐煩兩個字上痛下功夫。

  261、我們互相砥礪,重要的是應(yīng)當(dāng)以聲望超過實情為切戒。

  262、危險緊急的時候,不要依靠別人,專門依靠自己,才是穩(wěn)當(dāng)?shù)淖龇ā?/p>

  263、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曾國藩書信》。

  264、軍事以氣為主,瀹去舊氣,乃能重生新氣。若不改頭換面,長守此堅壁,以日夜嚴防而不得少息,則積而為陳腐之氣,如敗血之不足以養(yǎng)身也。——《曾國藩書信》。

  265、由儉人奢,易于下水;由奢反儉,難于登天。——《曾國藩家書》

  266、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曾國藩家書》

  267、胸中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yǎng)得一段生機,亦去惱怒之道也。既戒惱怒,又知節(jié)嗇,養(yǎng)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曾國藩家書》

  268、主敬則身強。內(nèi)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曾國藩家書》

  269、凡讀書有難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遍,明日看幾遍,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閱過者,自作暗號,略批幾字,否則歷久忘其為已閱未閱矣。——《曾國藩家書》

  270、大凡人之自詡智識,多由閱歷太少。——《曾國藩家書》

  271、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曾國藩家書》

  272、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誰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究可彌縫一二。——《曾國藩家書》

  273、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曾國藩家書》

  274、切不可浪擲光陰。——《曾國藩家書》

  275、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曾國藩家書》。

  276、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曾國藩家書》。

  277、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曾國藩日記》。

  278、凡事當(dāng)有遠謀,有深識。堅忍于一時,則保全必多;一時之不忍,而終身慘乎!——《曾國藩家書》。

  279、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quán)。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曾國藩

  280、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281、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yīng)事有力。——曾國藩

  282、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曾國藩

  283、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國藩

  284、鄉(xiāng)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曾國藩

  285、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286、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曾國藩

  287、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288、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289、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yīng)。 ——曾國藩

  290、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jié)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曾國藩

  291、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

  292、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293、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該矯俗。

  294、求靜是初學(xué)收心之法,若只在靜上用工,久之習(xí)成驕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動心,正是從人情物理是非毀譽中磨煉出來,到得無動非靜,乃真靜矣。——曾國藩

  295、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yǎng)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296、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297、勤以養(yǎng)生,勤以致富——"人敗,離不得個‘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懶也""人不勤則萬事俱廢""千古之圣賢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個勤字"

  298、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

  299、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

  300、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曾國藩名人警句】相關(guān)文章:

曾國藩名人警句語錄02-20

曾國藩名人警句190句10-29

曾國藩名人警句(精選30句)01-02

曾國藩名人警句100句01-09

曾國藩名人警句50句精選01-27

曾國藩名人警句60句精選01-15

曾國藩名人警句(精選80句)02-17

曾國藩名人警句30句精選08-19

曾國藩名人警句80句精選08-22

曾國藩名人警句80句09-0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亚亚洲码在线 | 一本精品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