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以下是更多有關孝順的名言警句,歡迎各位的參考。
孝順的名言警句【1】
1.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3.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4.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5.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6.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7.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8.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9.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0.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11.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12.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13.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14.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5.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7.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9.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20.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2.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24.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5.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2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7.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2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0.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31.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3.長幼有序。——孟子
3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3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3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8.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孝順的名言警句【2】
1.在所有的人性品德當中,孝心是第一位,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沒有我們的現在,所以說我們要擁有孝心,擁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2.變為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3.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恪守“一闖孝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丑,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4.你,一個不愿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凈、漂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5.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以來都是以孝為先。弟子規上也說過:“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
6.孝。不需要做出多么驚天動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說出多么感人的話語;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貴的禮物。他們只需要一個感恩他們的心。只要心里面有他們,愛他們。他們就會感到非常的滿足。
7.大孝無痕。有一種愛,很小。孝,無須驚天動地,無須甜言蜜語,小處著精神,微處見真情,愛在細微處,一杯水、一張相、一個電話、一個叮嚀、便是生活里點滴愛的流淌。。。。。。孝,貴在恒,敬茶九九茶意濃,理發廿載情更醇,愛像溪水綿綿不絕,不管四季變遷時空更迭,孝心當如空際月亮,將淡淡清輝灑向父母,生生不息!
8.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蒙蔽心靈,為老人,為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9.孝敬和判逆之間,介子推為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魁只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后世;香九齡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個有價值的,無愧生命無愧社會的真正的人,人們也會贈與你回報。
10.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11.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就是教育我們要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好好的孝敬父母,不要成為后人恥笑的對象。
12.孝順是什么?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為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
13.中國之道以孝為先,為君子者必懂孝,雖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父母含辛茹苦的將你養大,孝順他們是我們的基本品德,今生能成為一家人是前世修來的,珍惜現在,珍惜眼前人。
14.“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15.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16.孝道,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應該擴大范圍了.也許真的要我們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是大了點,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困難,但是整個民族養育了你,你是應該盡孝的;是許多許多的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是應該盡孝的;是一切的生靈給了你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所以你也應該盡孝的。
17.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我們用行動傳達孝的信息,讓我們用行動將中華民族的這種美德傳承下去;同學們,讓我們用行動,為孝撐起一片新的藍天,我們的孝心,絕不能被時代的潮流所沖走;我們的孝心,只能與時俱進,變得更加堅固!
18.“孝”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導我們“百事孝為先”意思是教導我們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討厭的東西,要謹慎的為他們去掉。
19.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20.雄鷹,就選擇敬老;如果你是沙鷗,就懂得贍養;如果你是麻雀,就會自覺服侍長輩;如果你是一個人,就更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