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句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解讀
從別后,憶相逢”,這是男子對歌女的款款訴說,直接傾訴深情,不像《花間詞》多從女子角度寫對自己的思念,因此感情顯得更為真摯。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句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愛情,思念,重逢
【名句】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出處】
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譯注】
自從離別后,我總是懷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夢里與你在一起。
【說明】
神宗熙寧二年(1069),實行王安石變法,朝中政治風云突變。此時晏殊早已亡故,歐陽修則因反對新法,逐漸失勢,后于熙寧五年(1072)病故,這些親人、父執的亡故失勢,使晏幾道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兼之個性耿介,仕途坎坷,生活景況日趨惡化。在這段與先前富貴雍華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日子里,晏幾道采用憶昔思今對比手法寫下了許多追溯當年回憶的詞作,《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便是這其中的佼佼之作。
此詞寫詞人與一個女子久別重逢的情景,以相逢抒別恨。上片描摹當年歡聚情況,似實而卻虛;下片抒寫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似夢卻真。全詞不過五十幾個字,而能造成兩種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實或虛,既有彩色的絢爛,又有聲音的諧美,膾炙人口。
【賞析】
晏小山是至情之人,其詞婉約細膩,風流嫵媚,卻不失清新俊逸。以“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的典雅風格和“秀氣勝韻,得之天然”的清麗詞風冠蓋一時。“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的佳句,不待解說,一讀便能體會到他的情真、情深。更多有關愛情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從別后,憶相逢”,這是男子對歌女的款款訴說,直接傾訴深情,不像《花間詞》多從女子角度寫對自己的思念,因此感情顯得更為真摯。“幾回魂夢與君同”情更加邁進一步,因為思念太深、相憶太重,魂牽夢縈,以至于夢中常常相逢。“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兩句更是神來之筆,從杜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脫化而出,但顯得更加輕靈,與夢境的虛幻朦朧融為一體,以至分不清是現實還是夢境。多少次相逢都是在夢中,夢一醒一切美好都成空。如今真得重逢,唯恐還是在夢中,所以把銀燈點亮,一次次照看你的容顏。
這幾句都是用尋常百白話寫尋常之情,卻使人尤為感動,產生強烈的共鳴,這便是小山以真心寫真情的妙處所在。
名家點評
北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七:晁無咎(即晁補之)言:“叔原不蹈襲人語,而風調閑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自可知此人不生在三家村中也。”
北宋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齋日記:晏叔原工小詞。“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不愧六朝宮掖體。[6]
明劉體仁《七頌堂詞繹》云:“‘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叔原(即晏幾道)云:‘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此詩與詞之分疆也。”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末二句驚喜儼然。”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曰:“下半闋曲折深婉,自有艷詞,更不得不讓伊獨步。”
民國陳匪石《宋詞舉》謂:“‘從別后,憶相逢'六字,頗見回環之妙筆。‘幾回魂夢與君同’,承上啟下,措語已妙絕無倫。”[2]
當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剩把’與‘猶恐’四字呼應,則驚喜儼然,變質直為婉轉空靈矣。上言夢似真,今言真如夢,文心曲折微妙。”
作者簡介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是北宋前期的重要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是北宋詞壇最后一位專攻小令的詞人。一生仕途不利,晚年家道中落。然個性耿介,不肯依附權貴,文章亦自立規模。工令詞,多追懷往昔歡娛之作,情調感傷,風格婉麗。與其父齊名,時稱“二晏”。有《小山詞》傳世。
【名句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解讀】相關文章:
憶相逢幾回魂度與君同-散文04-01
從別后憶相逢散文11-27
幾回夢魂與君同散文01-23
憶相逢散文04-01
細水流年與君同散文04-01
歲月安寧與君同散文1200字04-01
與君同醉的現代詩歌04-27
別后憶君,相思似海情感日志04-10
現代散文:系待君凱旋,唯與君同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