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負義的故事
斗米恩,擔米仇。這世上永遠不乏忘恩負義之人,而其中最讓人心寒的一種怨懟莫過于他的仇恨不是你不幫,而是你幫太多。有人懂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就有人懂得食髓知味打蛇隨棍上。救急不救窮,幫難不幫窮,這里的窮,是骨子里的一種貪得無厭。
1.
先來講一個天涯社區上有關于慈善的故事。
某所重點高中的女教師,四年前在朋友影響下,決定資助一個貧困生念書,負責她高考前所有的學費、生活費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并承諾大學期間繼續資助她一半的學費。
剛開始資助的那兩年,女孩兒成績確實不錯,中考順利考上了市一中,但到了高一,因為一些叛逆舉動,她的成績嗖嗖下滑。
樓主教導過她很多次,但效果甚微,最后的高考,女孩兒剛好二本壓線,只能上三本大學?紤]到學費昂貴,女孩兒的學習態度也堪憂,教師拒絕繼續給予捐助。
本來以為這件事情告一段落,沒想到女孩兒跑回初中找到班主任,哭訴女教師這幾年沒有給到她足夠的關懷:穿的衣裳是教師女兒剩下來的,用的手機三年都沒換過,現在又要反悔供她讀大學,她不想活了。
看到這里,你應該大概明白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兒。跟想象中的暖心慈善大相徑庭,這活生生又是一個“我為你雪中送炭,你卻祝我家破人亡”的典例啊!
教師在女孩最困難的時候義無反顧地伸出援助之手,誠誠懇懇地資助了她四年,就算滴水之恩,也當涌泉相報,況且人家毫無所求,只是寄希望于她好好念書,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但她卻不珍惜不知足,反倒覺得自己受盡委屈。
女教師愿意資助她是善良,而她卻理所當然地把這種善良當作幫她的義務,嘗到甜頭后,想著一直受惠下去,等到某天別人停止幫助,心里便長出記恨的'苗頭。
斗米養恩,擔米養仇,幫助窮人后的N種結果,大多數都讓人哭笑不得。
2.
八年前,我爸還是縣城電力局里的一名普通小職員,除了要及時修復好居民家的用電問題,每月底,他還得挨家挨戶收好管轄區域內的電費。
我爸是那種吃得了苦的人,所以電路故障無論有多復雜和煩亂他都干得下去,難倒他的,是去向每個人收齊電費。
原因很簡單。一棟居民樓里總有幾戶生活拮據的家庭,我爸心腸軟,碰到貧苦的人總是不忍心收電費,一到月底,局里通知要上交電費的時候,我爸只能用自己的錢墊。因為這個,他沒少和我媽吵架,但他認為自己是在做善事,別人也怪可憐的,所以倒也值得。
后來,家里出了意外狀況,一時之下失去經濟來源,還欠了不少外賬。當時有多窮呢,就拿我和我姐上學來說,學費整整比別人遲交了兩個月,每人帶著一瓶辣醬一連吃了兩星期的紅油拌飯。
或許有人會問,不是有居民還欠著你們電費嘛,對,就是這群人,在我們一家最困難的時候,選擇了冷眼旁觀。
記得那是個周五晚上,我爸帶著我們姐弟倆去之前欠下電費的居民家里收債,結果是,連續串了四戶,無一例外都碰壁,不是說自己家里開銷太大沒留住錢,就是說錢都借別人了周轉不過來。
可是,透過他們屋內精致的裝修擺飾和孩子手中大把大把的零食,我能判定他們至少還是有幾個月的電費錢的。
我爸沒有跟他們過多的爭論,還是客客氣氣地辭了別。在回家的夜路上,看著他疲憊消勞的身影,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感傷。
3.
同等惡心的事情我見得多了。
有一次我的表姑口腔不適,因為我恰巧有一朋友在當地一家服務水準很高的口腔診所工作,本著順便會會他的意思我帶表姑去那兒做了一個檢查,沒想到朋友人特客氣,硬是不肯收下我的錢,感謝了他一番后,我和表姑與他告別。
過了一個月之后,我表姑又說牙齒疼,上次朋友沒收我的錢,回家之后我還是挺內疚的,按照我朋友的性子,表姑再去一次的話,看在我的面子上應該也不會收錢。朋友剛工作兩三年,生活也不易,所以我叮囑她最好換一家診所看牙。
然而,表姑還是無所顧忌地去了;貋恚d高采烈地打電話跟我說朋友待人接物的態度非常好,為人親切,沒有架子,最重要的是,沒有收取她任何費用。
在電話這頭的我簡直滿腔怒火,為了貪點小恩小惠,她全然不顧我難做人這回事,也不顧及我朋友的難堪,我在電話里說,她要是再去那家診所看牙,就不要怪我不留半分情面,哪怕我跟她是親戚關系。
她傲慢地來了句:“你怎么這么小氣?才這么點小忙就不賴煩了,你們有錢人調子可真高!
我被氣得咬牙切齒,掛掉電話后,在沙發上愣是坐了一個鐘頭,別提有多后悔第一次對她的幫助了。
4.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捐助的經歷。在你饑腸轆轆的時候,我好心給了你一個饅頭,你吃完之后,卻兇神惡煞地盯著我:為什么你不給我肉吃?
在很多窮人的眼中,你活得那么好,就應該幫助我,我只需要你財富的千萬分之一啊,這樣你都不肯,你人品怎么那么不行?
比如一有什么天災人禍,總是有人在馬云、王思聰等人的微博下破口大罵:你們腰纏萬貫,不去行善,那就是作惡。
比如吃飯喝酒的時候很開心,等到飯局結束買單的時候他說:大老板把飯錢結了吧,反正你有錢。
比如開車載了他一回,第二次他依舊毫不臉紅地張羅你:再載我一程吧,反正你不用擔心油錢。
這群人,把別人原可以自發性行使的權利變成強迫性質,被問到“那你為什么不做慈善,不買單,不自己打車?”的時候,他們心安理得得說:“我沒錢啊。”
可是,哪條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有錢就必須捐款買單開車接你,沒錢就不需要做這些事?仗著自己窮,寬以待己,嚴于律人,這就是很多窮人深入骨髓的慣性思維。
我可以給,但你不能要,這才是人與人之間幫忙的正確姿勢。
5.
難,為外物不達。窮,乃自身所限。
真正需要幫助的,是那些遇到了突發困難、無法預估的人,例如某某某突患急癥,手術費用一時半會湊不齊,生意垮了,負債累累需要償還這樣的情況。
而倘若你救濟一直貧窮的人,你很快會發現他們永遠不會知足。
兩個月前我一個身邊的朋友,找我借一萬,說是要給他正在追的女孩買個名牌包。
我立馬拒絕了,理由是:今天你追女孩還要借錢,那你以后是不是跟她在一起后,還得請她吃飯,看電影,買衣服?如果現在你連一萬塊都能夠借到,那以后吃飯,看電影,買衣服的錢是不是都可以找別人借?
作為一個身體健全的人,是有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的,貧窮的人應該努力去擺脫貧窮,而不是被動等待救助,更不能理所當然地讓別人為你買單,你要明白,你沒有分擔別人不幸的義務。
心懷善意是沒有錯的,但在你伸手之前,要認真考慮你可能會迎來的不良后果,覺得在你能夠承擔的范圍內再去做決定也不遲。
最好是,在你幫別人忙的時候,收一點報酬,在別人幫你忙的時候,給他一點報酬。
或許,有物質背書維系的感情,會更穩定。
【忘恩負義的故事】相關文章:
忘恩負義的商人經典寓言故事02-24
動物寓言故事《忘恩負義的狗》12-30
中國寓言故事:忘恩負義的商人10-07
忘恩負義成語05-19
忘恩負義造句精選02-28
忘恩負義的狗02-01
忘恩負義的蛇01-30
忘恩負義的商人02-26
忘恩負義的報應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