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哲理故事(通用20個)
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哲理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抱怨
一個女兒對爸爸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抗爭和奮斗,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爸爸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只鍋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里的水燒開了。他往一只鍋里放些胡蘿卜,第二只鍋里放入雞蛋,最后一只鍋里放入咖啡豆。他將它們浸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爸爸在做什么。大約20分鐘后,他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里。做完這些后,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么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近些并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們變軟了。爸爸又讓女兒拿一只雞蛋并打破它。將殼剝掉后,她看到的是一只煮熟的雞蛋。最后,他讓她啜飲咖啡。品嘗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聲問道:“爸爸,這意味著什么?”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后,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臟。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后,它們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你呢,我的朋友,你是看似強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縮了,變軟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蘿卜嗎?你是內心原本可塑的雞蛋嗎?你先是個性情不定的人,但經過死亡、分手,離異或失業,是不是變得堅強了,變得倔強了?你的外殼看似從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堅強的性格和內心而變得嚴厲強硬了?或者你像是咖啡豆嗎?豆子改變了給它帶來痛苦的開水,并在它達到華氏212度的高溫時讓它散發出最佳香味。水最燙時,它的味道更好了。如果你像咖啡豆,你會在情況最糟糕時,變得有出息了,并使周圍的情況變得更好。
逆境是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必然會遇到的,每當此時,就問問自己是如何對付逆境?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2、水的重量
有一位講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大家都認真地聽著。寂靜的教室里傳出一個渾厚的聲音:“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說著,講師拿起一杯水。有人說200克,也有人說300克。“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你們可以將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講師又問。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會怎么樣!”
講師沒有笑,他接著說:“拿1分鐘,各位一定覺得沒問題;拿1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1天呢?1個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護車了。”大家又笑了,不過這回是贊同的笑。
講師繼續說道:“其實這杯水的重量很輕,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覺得越沉重。這如同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壓力是否很重,時間長了就會覺得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擔。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這樣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們所承擔的壓力,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放下,然后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啟示:學會調整心態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一直背負壓力必然走不遠,最好的釋壓方式就是調整心態,適當的時候放下負擔,好好休息一下,把心態調整到最佳,才能走得更遠。
3、空盒子的智慧
明朝宣德年間,御史李浚奉皇命來到浙江錢塘縣督理糧儲事宜,然而,當時的錢塘縣官對李浚卻并不買賬,表面上恭恭敬敬,內心里卻一直想要設計害他。
一次,縣令尋找到了一個機會,將自己的一個心腹送到李浚的身邊做侍仆。因為李浚毫無“防人之心”,所以這個心腹很快獲得他的信任,并找到機會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當李浚辦公要用印的時候,這才發現印盒里已經空了。李浚想了又想之后,從一些細碎的蛛絲馬跡中判斷出來這是縣令干的。
李浚的部下知道后,便想帶兵去縣官家搜察,李浚當即阻止了,因為光是心里知道沒用,根本沒有證據。若是興師動眾地去搜察,很可能會使對方在慌亂中扔掉“臟物”,那樣李浚不僅無法取回官印,反而還會將自己逼向死胡同,因為丟大印可是一件罪很重的失職事件。為了不讓別人看出來自己丟失了官印,李浚只能裝作生病停止處理公事。
就這樣過了幾天后,李浚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能讓縣官主動把官印送回來,但前提是必須給他搭了一個臺階!主意拿定后的當天晚上,李浚當作大病初愈,精神煥發地邀請把縣令請到家里來喝酒慶賀。兩人正喝著酒,不知道為什么李浚家的廚房突然著起了火,李浚連忙從臥室里取出一個印盒交到縣官的手上說:“代我保管一晚,明早將其送回,此刻我先撲火要緊!”說完不容縣官有什么推辭的機會,直接跑開救火去了。
廚房的火其實是李浚自己提早就安排好家仆放的,火勢當然也不會燒得很大,三下五除二就被撲滅了。然而,縣令可就不一樣了,他捧著空盒子回到家,如果原樣送回,那就意味著他把御史大印給弄丟了,那可是關連全家禍福的大罪!左思右想之下,縣令只能把自己命人從李浚身邊偷來的官印重新放回到盒子里。第二天早早地把印盒送回到李浚家。李浚接過盒子后當場打開“檢驗”,里面的大印赫然在目!此時,兩人都心知肚明而又心照不宣地笑了,只不過一個是笑得坦然大度,另一個卻笑得羞愧難擋!
在遭到他人傷害時,我們如果一味地自恃有理、舉拳相對,結果往往于事無補,不僅糟蹋我們自己的形象,而且還會繼續惡化與對方的關系,把雙方都推入兩難的境地;而不動聲色地給對方一個“空盒子”,在無形中為對方搭一架臺階,則實在是一種玄妙的生活智慧!
4、團隊精神
一支海洋生物科考隊在西太平洋的海面下進行科研活動。
他們發現不遠處一條強壯的鯊魚正在愜意地游動,而在離它的幾十米開外則有一大群小鰷魚。很顯然,鯊魚看見了鰷魚群,它慢慢向魚群游去。
科考隊員為鰷魚們捏了一把汗,然而,當鯊魚張開血盆大口沖向鰷魚時,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鰷魚群迅速分散了開來,有的繞過鯊魚的大嘴躥到鯊魚的體側瘋狂廝咬,還有許多鰷魚不斷沖向鯊魚的眼睛。鯊魚在不斷地躲避中,輕易地被鰷魚控制了“航線”。鯊魚被咬得疼痛難忍,空有一身力氣,卻沒有辦法對付那些小家伙,它拼命掙扎想逃離鰷魚群的攻擊,但無論怎么逃都擺脫不了它們!很快,鯊魚被逼進一個亂礁群,此時的鯊魚已經分不清東西南北,一頭撞上了高高聳起的大礁石,一命嗚呼!鰷魚們則圍著它,這頓美餐足夠它們享用一個月了!科考隊員們忍不住贊嘆:“都說鯊魚是海洋霸王,可是幾乎處在海洋食物鏈最底層的小鰷魚,卻憑著團隊精神戰勝了鯊魚,讓海洋霸主成為它們的盤中餐!”
美國教育之父諾亞·韋伯斯特曾這樣說: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很多事業,團結的力量是無敵的!”
不錯,再強大的個人,只要孤軍作戰,總會有力所不及的時候;再渺小的個體,只要組成團隊,相互合作,就會有以弱勝強的力量!
這些鰷魚仿佛也在告訴我們,在現實的生活或工作中,我們與其選擇相互競爭,不如選擇抱團合作。
5、烏鴉和狐貍
從前有一只烏鴉,它找到了一塊新鮮的肉,叼在嘴里高興地飛到了大樹上。
這時,一只狐貍正巧經過這里,看到了烏鴉嘴里叼著的肉,心想:“這一塊肉一定很好吃吧,但是用什么辦法才能把那塊肉弄到手呢?”
狡猾的狐貍眼珠一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于是,它來到大樹下,對著樹上的烏鴉大聲說到:“親愛的烏鴉小姐,你長得真漂亮啊,想必你的歌聲也一定很美妙吧,你能唱一支動聽的歌給我聽嗎?”
烏鴉聽了狐貍的贊美,高興極了,激動地放聲歌唱,剛一張嘴肉就從嘴里掉了下來,剛好落在狐貍的嘴里。
故事講完了,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話,要有自己的主見,還要認清自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才不會受騙呀!
6、會打噴嚏的帽子
魔術團里,有一位老爺爺,老爺爺有一頂奇怪的帽子。他朝帽子吹一口氣,里面就會變出許多好吃的東西來,有糖果、蛋糕,還有蘋果……
“嗨!把這頂奇怪的帽子偷來,該有多好!”這話是兩l 只耗子說的。晚上,它們就悄悄地溜到老爺爺家里去了。老爺爺正睡著呢,那頂帽子就蓋在老爺爺的臉上。“好啦,我看還是小耗子偷最合適,你個子小,腳步又輕。”大耗子擠擠小眼睛說。“吱……”
小耗子害怕地尖叫起來,“我不去!我怕!”
可不是,老爺爺在打呼嚕,呼嚕呼嚕,像打雷似的。
大耗子生氣了,摸摸長胡子說:“好啦!好啦!都是膽小鬼,你不去,我去。話是這么說,其實,大耗子心里也挺害怕,它一步一抬頭,剛走到老爺爺床跟前的時候,呼嚕不響了。這下它把尾巴伸到帽子底下去,想用尾巴把帽子頂起來……咦,這是怎么啦?尾巴伸到一個小窟窿里去了……哎呀,是老爺爺的鼻孔啊!“阿嚏——”老爺爺覺得鼻孔癢癢的,打了個大大的噴嚏,嚇得大耗子連滾帶爬,一口氣跑到門口,對小耗子說:“快跑,快跑!”它們跑啊跑,跑出好遠才停下來。大耗子說:“帽子里藏著一個阿嚏,這個阿嚏可厲害了。你們一碰它,它就轟你一炮,要不是我跑得快,差點兒就給炸死了。”
小學生哲理故事:勇敢機智的小黃鸝
一天早上,小黃鸝的爸爸媽媽要出門了。臨走之前,爸爸特意告訴小黃鸝說:"孩子,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千萬要當心。如果有人敲門,一定要問清楚了才開門啊!"
爸爸媽媽走后,小黃鸝一個人在家看起了電視。過了一會兒,小黃鸝聽見"咚咚咚"的敲門聲。
小黃鸝問道:"請問你是誰呀?"
"是我啊,我是喜鵲大嬸。小黃鸝,快開門吧!"門外回答說。小黃鸝記得爸爸媽媽的話,就沒有開門。
聰明的小黃鸝搬來一張凳子,站上去往窗外一看,天啊,原來是一只老鷹在敲門。
于是,小黃鸝說:"喜鵲大嬸,你找媽媽嗎?她正在睡覺呢,我這就去叫她。"咦,門外怎么沒動靜了?小黃鸝再一看,老鷹早就沒影了。
勇敢機智的小黃鸝趕走了老鷹這個大騙子。
7、肯德基
永遠失去父親的那一年,哈倫德還不足5歲,連自己的名字尚拼寫不完整,當家里的人哭作一團時,他覺得很好玩,因為一時間沒有人能顧及他,他可以自由自在地滿鎮子去瘋。
14歲輟學后回到了印第安那州的農場,上學時他不開心,干農活仍讓他不開心,在電車上售票還是讓他不開心,瘦削的小臉上罩滿與年齡不相符的沉重與愁苦。
17歲,他開了一個鐵藝鋪,生意還未完全做開就不得不宣告倒閉。
18歲,他找到生命中第一個愛的碼頭,并棲身在此。但不久后的一天,他再回家時,發現房子里的東西已被搬遷一空,人也不見了蹤影,愛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流失,碼頭從此成荒。
他嘗試過賣保險,失敗了。
他力爭到一份輪胎推銷業務,也失敗了。
他學著經營一條渡船,失敗了。
他試著開一家汽車加油站,也失敗了。
他幾乎在清一色的嘗試與失敗中晃到了人生的中年,這個中年的生命蒼白無力到甚至無法從前妻那兒見自己的女兒一面。為了這日思夜想的一面相見,這個落寞的中年男人想到了綁架,綁架自己的女兒,然而,就連這荒唐之舉,在他不惜彎下男兒之驅在路邊草叢中潛伏守候了十多個小時之后也宣告失敗了。
這個幾乎被失敗判了死刑的人,又晃過了幾十年無人知也無人欲知的歲月之后,退休之年,一天,他收到了105美元的社會福利金,他用這點福利金最后開了一家想以此維生的快餐店——肯德基家鄉雞——
隨后的快餐史便是一部肯德基史。
8、角山羊
角山羊生活在尼日利亞草原上,它們每年要翻山越嶺走800多公里,遷徙到另一片水草豐盛的地方。面對漫漫長路,它們不但要應對豹子、狼等的威脅,更要面對長途勞頓的考驗。
角山羊遷徙時五至七只聚成一組出發,各組出發的時間大致相同,但它們到達新家的時間卻不一樣。有些走得很快,并且有著高度的計劃力和自制力,每天保持走一定的公里數,風雨無阻,因此很快到達新家。而有些則走得較慢,它們碰到食物豐盛的地方,就會停下來享受一至兩天,然后再開始走路,這樣一來,它們到達新家的時間就比較晚。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角山羊經過長途跋涉到達新家后,有不少會死去。那么,死去的原因是什么,是走得快的山羊死的多,還是走得慢的山羊死得多呢?科學家們做了一個跟蹤觀察,兩年后他們得出了結論:死去的角山羊大多是累死的,只有少數是病死或遭受攻擊而死的。更令他們嘆息的是,死去的角山羊全都是走得快的那些羊,而走得慢的,因為在旅途得到了充分地休息和補充,最終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角山羊每年面對的漫漫長路,是一條決定命運的生死路。走得快的山羊比走得慢的累死的多,也值得彼于奔命的人們去思考自己。
生活中,我們為了生存,總是不顧一切地往前趕路,拼命地工作、賺錢,為了過上好生活,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最終透支生命傷害了自己。人生一世,應該打拼而不是拼命,要明白,適當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9、看這只螞蟻
一名男子被判12年,在獄中頗為無聊。一天,他發現一只螞蟻竟然能聽懂他的話,于是開始訓練它。幾年后,螞蟻不但會倒立、翻筋斗,還會跳舞。后來,他出獄了,第一件事便是跑去酒吧,準備炫耀那只神奇的螞蟻。
他先向酒保點了啤酒,然后把螞蟻掏出來放在桌上,大聲對酒保說:看看這只螞蟻酒保過來,一把將螞蟻拍死,然后抱歉地說:對不起,我馬上換一杯新的給你!
(誤會的產生很多時候在于自己表達不清,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遇事態度便會不同,因此,切記把自己的意愿表達清楚。)
10、腦袋
有一個富翁,突然患了一種怪病,醫生檢查出他的腦細胞正無緣無故地停止活動,假若情況持續,不出兩個月他便一命嗚呼。
富翁聽了這個消息相當憂心,四出訪尋活命方法,終于,有一個腦科專家告訴他,只要他找到一個人腦移植到自己身上,他就有機會生存下去了。
這個富翁非常高興,馬上發出消息,不管付出多少金錢,他都愿意,只求有人捐出腦袋供他治病。
不久,醫生拿著三個愿意捐出腦袋的資料給富翁,這三個人的資料分別是:
律師的腦,值一仟萬;
法官的腦,價值三仟萬;
最后一個數據不詳,只說價值五仟萬。
富翁很好奇地查問,到底這個價值五仟萬的腦是甚么了不起的人物呢?
醫生給他的答案是,這只是一個普通人的腦,價值高的原因是這個腦很少用,可以說是全新的。
心語:
專家說,一般人一生中只用了自己腦的十分一,根本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因此,不要吝惜自己的智慧,勤奮作事,多動腦筋,使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11、剛才沒認出你
一個愛慕虛榮的老太太一天夢到了上帝,于是便問:上帝啊,我能活多久?上帝說:還可以活幾十年。老人滿心歡喜。于是,第二天,她去了美容院,拉皮、隆鼻既然還可以活幾十年,把自己變得漂亮點不好嗎?整容之后的她就像換了一個人,她得意極了。
可是,在整容的第二年,她遇上一場車禍,死了。老人的靈魂上了天堂,她非常生氣地問上帝:你不是說我還可以活幾十年的嗎?上帝看了看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啊,原來是你啊,我剛才沒有認出你!
12、粗魯的小狐貍
小狐貍走在路上,突然,它感覺鼻尖兒落下來一滴水,是雨水。
“竟然要下雨了!該死的雨滴!”小狐貍說著,用指尖重重的彈走了那顆水滴,疼得小水滴哎喲一聲大叫。
空中的小雨滴聽見了狐貍粗魯的咒罵,紛紛商議:“狐貍的嘴巴這么臭,咱們該給它一次教訓瞧瞧!”
它們成千成百結伴而來,嘩嘩啦啦~嘩嘩啦啦~
很快就把狐貍淋成了落湯雞,哦,不對,是落湯狐貍!
小狐貍不懂禮貌,不僅弄疼了雨滴,還粗魯的說了很多咒罵話讓雨水們很難受,雨水們紛紛上前給了小狐貍一個教訓,讓它成為了一只落湯狐貍,給它點警示,希望小狐貍知道自己是如何沒有禮貌的,下次不要再這樣粗魯了。
13、烏鴉
烏鴉總是羨慕翱翔蒼穹的山鷹,因為自己總是被人們厭棄、唾罵,視為不祥的預兆。
烏鴉從來不好好反省自己那張喜歡說三道四的嘴巴,反倒覺得是別人的錯,漸漸地,被人鄙視的日子對烏鴉來說真的是很難熬下去,烏鴉常常埋怨自己的父母,為什么不把自己培養得像山鷹那樣強壯、矯健。成為別人艷羨的明星呢?烏鴉做夢都想變成一只山鷹。似乎這樣的希望在自己的身上是很難實現的!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烏鴉決定在下一代身上狠下功夫,它設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
最初,烏鴉學著山鷹孵卵的方法,精心地孵化著烏鴉蛋,可是孵出來的仍然是又小又黑的烏鴉,烏鴉很不甘心,一想到自己的孩子會變成一群有健壯身體,銳利目光的山鷹,心里就充滿著驕傲和自豪。
烏鴉總結出以前失敗的原因,那就是自己身為烏鴉,所以影響到了烏鴉蛋孵化的過程,于是它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高薪聘請山鷹為自己孵卵,山鷹當然很樂意了,很爽快的答應了烏鴉的邀請。
烏鴉將自己的蛋放到山鷹的窩里,這回該安心了吧?孩子們都順利的誕生了,烏鴉迫不及待的去看它象山鷹般具有雄健體魄的孩子,可萬萬沒有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依然是一群黑黑的烏鴉……
其實,有夢想原本是一件好事,可不著邊際的夢想往往到頭來變成了空想!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烏鴉如果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戰勝自己的弱點,即使成為不了山鷹,做烏鴉也一樣有別人身上沒有的優點!何苦瞎折騰呢?
14、害羞的小精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小精靈,她穿著清白的小裙子,還有一對綻放著五顏六色光芒的翅膀。這也是一個特別容易害羞的小精靈,一看到陌生人就會緊張地躲起來。大家非常喜歡小精靈,所以常常來看望她。可是害羞的小精靈為了不讓別人看到自己只好經常搬家。搬來搬去,最后小精靈在一個大蘿卜里安了新家。大蘿卜里面很干凈,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這個新家很溫馨,小精靈開心地揮動著五彩翅膀跳起了舞。過一沒多久,一個老婆婆意外地發現了這個大蘿卜,歡歡喜喜地把蘿卜抱回了家,準備第二天煮一鍋香噴噴的蘿卜湯。好還不知道大蘿卜里面住著一個害羞的小精靈呢!
小精靈不知道自己跟著大蘿卜來到了老婆婆的家,所以準時開始了每晚的歌唱。好的歌聲非常動聽:“我的名字叫小精靈,喜歡月亮和星星……”
老婆婆被歌聲吵醒了,發現了大蘿卜里的小精靈“你是誰呀,唱歌的小姑娘?”老婆婆問。小精靈很害羞,過了好一會才開口說:“我是小精靈。”老婆婆一聽,高興地問:“你愿意留在我家,和我做伴嗎?”小精靈愿意嗎?她可是最害怕陌生人的啊。
可是想到老婆婆那么孤單,小精靈勇敢地決定留下來陪伴老婆婆。就這樣,小精靈成了老婆婆家的一分子,開心地生活著。現在,小精靈不再害羞了,她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給大家唱歌、跳舞。
15、笨狼上學
有一只笨狼,獨自在森林里呆得不耐煩了,就想去上學。笨狼來到學校,坐在小朋友們中間,聽老師講課。
第一節課,老師教大家學習詞語。老師在黑板上寫了“蘋果”兩個字,然后說:“這是蘋果。”“不對,蘋果是圓圓的、紅紅的。”笨狼第一個站起來反對說。“是呀,笨狼說的沒獵,我們都吃過蘋果,知道它是什么樣子。”其他的孩子齊聲說。“這是‘蘋果’兩個字,又不是真正的蘋果。”老師生氣地說。“為什么蘋果不是真正的蘋果?”笨狼又問。“是呀,不是真正的蘋果,我們學了又有什么用?”別的孩子又齊聲說。“跟你們說不清楚,我們不學詞語了,還是講故事吧!”老師說。
于是,老師給孩子們講小紅帽的故事,講著講著,忽然一個尖利的嗓子憤怒地抗議:“不對,這全是造謠,我根本就沒有吃過小紅帽。”“也許是你爸爸干的。”一個小朋友說。“我爸爸不會干這種事!”“也許是你爺爺?”“也可能是你太爺爺?”笨狼想了想,不再吭聲了,因為他確實不知道爺爺和太爺爺究竟干沒干過。
老師本來想告訴笨狼,故事并不一定都是真的,又怕他不明白,老師就說:“好了,我們去上體育課吧!”笨狼和小朋友們來到大操場,在跑道上排好隊伍。老師讓大家跑步,誰跑得最快,誰就是體育最好的學生。
“預備,跑!” 老師的口令剛發出,笨狼就像箭一樣朝前飛跑。他在跑道的拐彎處忘記了拐彎兒,因此,他筆直穿過大操場,越過田野,跑回大森林里去了。
16、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并看好它
19世紀美國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溫寫了很多文章。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后被讀者搶購一空,他萌生了發財的念頭。心想與其讓這些出版商、書販子賺錢不如自己寫書、自己出版、自己賣書。于是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兩年內變成百萬富翁。這個念頭一出現馬上就付諸行動。這位大作家搖身一變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大書商。然而,還不到兩年,由于自己不具備經商的技能和素質便債臺高筑,難以維持下去。不僅書商沒有做好,就連自己的“主業”寫作也被荒廢了。眼看著放在不同籃子里的雞蛋一個一個被打碎了,馬克·吐溫果斷放棄了書商的生意,回頭專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學創作,一番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 馬克·吐溫在回顧他走過的路時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名言在告誡人們要分散風險、實施多元化策略時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如果這個籃子被打翻了,你就可能一無所獲了,這對于某些人或事來說是對的。但對于我來說還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而認真地看好這個籃子是再合適不過的。”
【啟示】:每個人的智力、愛好、興趣、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于文學的創作,有的適合于從政,有的適合于科研,有的適合于做工等等。別人在這個方面可能有特長,你可能在另個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只有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取得成功。不管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還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怎樣做最好,關鍵是要看是否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7、一杯牛奶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了全身,卻只有一角錢。怎么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盧,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只乞求給他一口水渴。這位女子看到他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年輕女子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
男孩說:“那么,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那種男子漢的豪氣像山洪一樣迸發出來。 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數年之后,那位年輕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后,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制定。當看到病歷上所寫的病人的來歷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間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 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恩人的病。經過艱辛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單的旁邊,他簽了字。
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后,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滿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
18、換票
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人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是在候車廳等車時,都又改變了主意,因為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還沒到,不然真掉進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到錢,還有什么不能掙錢?
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機會。 于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原來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一個月,什么都沒干,竟然沒有餓著。不僅銀行大廳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里歡迎品嘗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可以賺錢。只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就可以賺錢。 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
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六次,凈賺了五十元錢。一年后,憑"花盆土 "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個新的發現:一些商店樓面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負責洗樓不負責洗招牌的結果。他立即抓住這一空當,買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個打工仔,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票。
19、扛船趕路
一個青年背著一個大包裹千里迢迢跑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喑啞……為什么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里裝的什么?”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這兒來。” 于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
上岸后,大師說:“你扛了船趕路吧!”“什么,扛了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么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松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
原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20、失敗就象一個賊
失敗,很有可能是在你極不設防之時出現的。它像一個窺視你錢包多時的賊一樣,當你正在心里盤算著如何花費幾個來之不易的小錢時,當你正琢磨著是否有新的掙錢來路時,它下手了。因為,這時你的警惕之心最為松懈,防范意識最為低下,于是,天賜良機便留給了它——失敗。 失敗與成功是并行者。當你體驗成功享受勝利之時,失敗,就躲在離你不遠的拐彎處,或者就等在你的門外,等待著它出擊的時機。因此,當一個人勝利的次數、享受快樂的次數、心情放假的次數越多時,便是失敗偷襲過來之時。前者松懈的程度越大,后者得逞的幾率也就越高。前者松懈殆盡,后者便可不費一槍一彈收獲它的“成功”了。
想來,人就是在失敗與成功這對“雙胞胎”的夾擊下,趴下,站起,萎靡,抖擻……一步步走完人生之路的。 人要從失敗中爬起來是很難的,而爬起來的動力有大小之別。動力一方面來自對失敗的判斷,是一次小敗,可以馬上回過氣來;還是一次毀滅性打擊,似乎不可逆轉?兩種失敗類型帶來的動力是差別巨大的。有的人會把小敗當成天塌地陷,也有的人把一場慘敗看成尋常。另一方面就是人們常說的毅力、韌勁與信心的大與小了。 一個最終與成功握手的人,必定是在適應失敗上“發育”極其良好的人。因為不設防而失敗的機會,對于每個人來說,大致是均等的,即差不多誰都能攤上,所謂“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呢。因此,最終成功的人,是在遭受大失敗、小失敗、毀滅性失敗、一般性失敗的打擊時,統統都能爬起來,接著往他的既定目標前進的人。
而大多數的人,則是倒在一個個大失敗、小失敗、根本性失敗、一般性失敗的面前,長伏不起了。因而,人的最終差異也就在這里。 所以在面對失敗時,考慮一個人的這素質那能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看他對失敗的現時反應狀態,即爬起來的時間長短。這倒有點像殘酷的競技項目——拳擊,勝敗的裁定,不僅看運動員的技能,還要看一旦被打倒后爬起來的讀秒是多少。如此說來,被老生常談的毅力、勇氣、耐挫性,其最能體現出來的時機是在人被失敗打倒在地之后。
這也就不難理解站在勝利巔峰的人,為什么少而又少了。這實在是因為他們在被打倒之前,就已清晰地看到了“失敗”的影子,而提早設防了;這也實在是因為,被失敗打倒之后,他們恢復體力、勇氣的時間很短。有了這兩點,被打倒的次數會少于他人,打倒后爬起來的速度會快于他人。因此,他們站在巔峰的時間也就早于他人和長于他人了。 不知你是哪種人?想做哪種人?
【小學生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小學生哲理故事(精選32篇)02-16
小學生哲理故事15篇02-16
小學生哲理故事(15篇)02-16
小學生哲理故事(精選15篇)02-16
小學生哲理故事(精選33篇)02-16
小學生哲理故事精選15篇02-16
經典的哲理故事02-16
經典哲理故事02-16
哲理的故事02-16
小學生哲理故事(合集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