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作文(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哲理故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哲理故事作文1
寺廟里新來了一個小沙彌。
那天,師父派小沙彌去菜地種菜。山上的土壤貧瘠,這一小塊菜地,是師父領著眾僧經過好幾年才開墾出來的。
可是,小沙彌準備播種的時候,發現菜地與鹽堿地之間有一尺多寬的空地,看得出來,這空地土壤肥沃,這么空著太浪費了,于是小沙彌自作主張,在這一尺多寬的空地上也種上了青菜。
半個月后,小沙彌發現四周的青菜葉子開始發黃,甚至整棵都蔫了。
他慌了神,忙找來了師父,師父說:“把菜地四周邊上的青菜拔掉,重新留出一尺的空地。”
小沙彌照著做了,經過一段時間,菜地里的青菜重新恢復了生機。
對此,小沙彌疑惑不解,師父意味深長地說:“不被壞事物侵染的.最好辦法就是劃清界限,不管對人,還是對事,都應以一尺為戒。”
聽完師父的話,小沙彌頓時如醍醐灌頂……
感悟:
生活往往不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那個樣子,都有他的另一面。善與惡,天堂與地獄,往往真滴只有一線之隔,一念之差,關鍵還得看你自己的心。
就像佛法所言:“佛與魔,善與惡,皆在一念之差。向善即是佛,向惡既是魔。”
哲理故事作文2
明年再行動
斯文·赫定是瑞典著名的探險家。1899年,斯文·赫定到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他的駝隊在沙漠上艱苦跋涉了數日,可是一無所獲,當務之急是補充淡水。
在一個低洼處,斯文·赫定發現了隱藏著水源的跡象。大家挖坑的時候才意識到,帶來的`鐵鍬遺忘在上一個休整地點。斯文·赫定派了當地一名經驗豐富的向導奧爾得克沿途返回去拿鐵鍬。奧爾得克次日凌晨返回,他不僅找到了遺失的鐵鍬,還帶回了一大塊木雕。他告訴斯文·赫定,這是他在返回途中一個岔道邊撿到的,那里還有很多。
斯文·赫定發現木雕上面的圖案異常精美,他斷定木雕散落的地方大有來歷。隨行的人都叫嚷著讓奧爾得克趕緊帶領大家趕過去,可是,斯文·赫定阻止了他們。補充了足夠的淡水之后,斯文·赫定帶著駝隊無功而返,走出了沙漠。
次年3月,斯文·赫定再次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奧爾得克的指引下,他發現了一座佛塔,三間坍塌的建筑,這就是聞名世界的古樓蘭王國的遺址。
回到瑞典,一位公爵問斯文·赫定:“閣下既然上一次就已經發現了古樓蘭王國遺址的蛛絲馬跡,為什么要往后拖了一年才行動呢?”
斯文·赫定的回答是:“如果把成功比做一篇妙文,它應當包括開頭部分、主體部分以及結尾。今天的宴會是我這篇妙文的結尾,發現的過程是主體,無功而返的那一次,算是開頭了。當時人困馬乏,物資緊缺,再貿然前往,勢必會遭遇危險。既然文章的開頭已經寫好,何不待時機成熟后另起一段,續寫文章的主體部分?”
哲理故事作文3
花販的哲學
1.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幾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艷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結論是:人也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2.有一位花販告訴我,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聞得到,他的結論是: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3.有一位花販告訴我,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 結論是: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如果一朵蓮花早上不開,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開了。我們看人也是一樣,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志氣,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志氣了。
4.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愈是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那是為了要向買花的人說明:要珍惜青春呀,因為青春是最名貴的花,最容易凋謝。
5.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份。愛護一朵玫瑰,并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還有,如何不 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哲理故事作文4
有一次,愛因斯坦在一所大學演講,大教室中滿是對他充滿崇敬之情的師生。演講完畢,由現場人員開始自由提問。
一位女生站起來問:“您被譽為科學界的巨人,您認為自己是巨人嗎?”
愛因斯坦微笑著說:“巨人并不是長得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么能算巨人的形象呢?也許我看得遠一些,那也只是因為我站得高一些而已!”
一個男生接著問:“您提到比別人站得高一些,我想起了不久前您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之巔曾和一位女士長談過一次。我不想問您談話的內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頂的那一刻,您有沒有意識到在科學史上自己也已站成一座山峰呢?”
愛因斯坦仔細地看了看發問的人,微笑著問道:“你看我長得像一座山峰嗎?我這個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一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說著,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站在山頂,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然后他轉過身,對臺下的人講:“我雖然站得高,可在世人的眼中依然是渺小的`!最后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句話,這句話也是我在阿爾卑斯山絕頂之上對那位女士講的最后一句: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從無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臺下掌聲一片。當年在阿爾卑斯山上聆聽愛因斯坦教誨的那位女士,是居里夫人!
哲理故事作文5
在20世紀,人類開始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的重要性。一些學者更發現已有基本理論觀念存在問題,導致人類社會提系列危機的存在民族沖突、文化沖突日益激烈,甚至有人放言,文明沖突將代替意識形態的沖突而成為世界的主題。針對這種現象,專家引用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爾文博士生的話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一些學者認為,在道德倫理層面,孔子智慧可以起到主導作用已為大家公認。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要指多樣性的`統一,多樣性是"和"的先決條件,同時亦是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事物僅停留在多樣性是不夠的,還要多種事物和諧相處、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人類社會的發展表明,少數幾個大國瓜分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長久的。
哲理故事作文6
人們總是尋問成功之士的起步在哪里?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起步令人深思。
年輕時的卡耐基在一家藥店當學徒,一天下雨,見一老婦蹣跚地進店避雨,卡耐基迎上前去,扶她進店堂,并讓她在一張椅子上休息,老人十分感謝,問清了他的姓名。過幾天,卡耐基收到一函,通知他去洛克菲勒公司報到。原來這位婦人是美國富翁洛克菲勒先生的母親。從此,卡耐基在這一大集團公司得到了鍛煉,開始了自己的.輝煌人生。
不是說卡耐基照顧了一位老人,就使他逐步成為鋼鐵大王,人生的成功,還有其他多種因素。但是,由于卡耐基的言行中存有尊老的品性,他對長者的熱忱,容易讓人產生好感,于是就有了啊,今天終于有了風馳電掣的感覺。
有一位說:我怎么老覺得不夠快。
眾人一聽都笑。原來說:“不夠快”的,乃是一行人中的速度最快者;而有了“風馳電掣的感覺”的,恰是其中最慢的那一位。
粗聽好笑,細想對極,一個因感覺“不夠快”,才會越開越快;一個已感覺到“風馳電掣”了,當然不會再加速了。
人的經歷千差萬別,人的感覺萬別千差。感覺痛不欲生者其實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感覺春風得意者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人。回首往事,心潮澎湃的那位可能經歷平談,而真正領略過驚心動魄的人,一切已歸于平和。所謂感覺豐富的人,有可能恰恰是經歷貧乏的人。
哲理故事作文7
過去同一座山上,有兩塊相同的石頭,三年后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一塊石頭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塊石頭卻受到別人的唾罵。
這塊石頭極不平衡地說道:老兄呀,曾經在三年前,我們同為一座山上的石頭,今天產生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別痛苦。
另一塊石頭答道:老兄,你還記得嗎熢經在三年前,來了一個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訴他只要把你簡單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時想像未來的模樣,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產生了今天的不同。
兩者的差別:一個是關注想要的,一個是關注懼怕的。
“人生教育之父”卡耐基說:“我們不要看遠方模糊的事情,要著手身邊清晰的事物。”
假設今天上帝給你一次機會,讓你選擇五個你想要的.事物,而且都能讓你夢想成真,你第一個想要的是什么?假如只要你選擇一個,你會做何選擇呢?假如生命危在旦夕,你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事情沒有去做或者尚未完成?假如給你一次重生的機會,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發現了你最想要的,就把它馬上明確下來,明確就是力量。它會根植在你的思想意識里,深深烙印在腦海中,讓潛意識幫助你達成所想要的一切。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你能想到,下定決心去做,你就一定能得到。
哲理故事作文8
心中的頑石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ldqu;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ldqu;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ldqu;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說:&ldqu;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溫馨提示: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哲理故事作文9
牛僧孺是唐朝的才子,他入京趕考時,舉子們都千方百計地拜訪名流,打通關系,但他卻躲在旅店里讀書,從不去托熟人拉關系,更不去巴結賄賂考官。
當時的大文豪韓愈求賢若渴,來他府上拜見的.舉子們像走馬燈似的。有一天,韓愈問學生皇甫湜:“牛僧孺托人了沒有?”皇甫湜說:“牛僧孺恃才傲物,他不屑于做這樣的事情。”
韓愈說:“牛僧孺學識過人,又有如此風骨,正是棟梁之材,我不忍心讓他埋沒啊!”
皇甫湜說:“可是,他不愿見您,難道您還屈尊見他?”韓愈笑道:“為國薦才,何談委屈?你現在去旅店找他,讓他明天早上離開旅店半日,但不要說我見他!”
第二天早上,韓愈和皇甫湜一起來到旅店。店老板告訴他們,牛僧孺一早就出去了,不知何時回來。韓愈便向店老板索來紙筆,大筆一揮,寫下了“韓愈、皇甫湜同訪牛僧孺未遇”十多個大字,貼在門房上,然后轉身離去。
皇甫湜不解,韓愈笑了笑說:“這樣做,既不使牛僧孺感覺丟了面子,又能讓別人知曉,連我這老學究親自拜訪他,他都不愿見。”皇甫湜聽后不禁肅然起敬。
一個善于處世的聰明人,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減少尷尬。
哲理故事作文10
有好事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面前有煤氣灶、水龍頭、水壺和火柴,你想燒些水應當怎樣去做?”
被提問者答道:“在壺中放上水,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到煤氣灶上。”
提問者肯定了這一回答,接著追問:“如其他條件不變,只是水壺中已有了足夠的水,那你又應當怎樣去做?”
這時被提問者很有信心地答道:“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到煤氣灶上。”
但是提問者說:“物理學家通常都這么做,而數學家們則會倒去壺中的水,并聲稱已把后一問題轉化成先前的問題。”
感悟:
數學家“倒去壺中的'水”似乎是多此一舉,故事的編創者不是要我們去“倒去壺中的水”,而是引導我們感悟數學家獨特的思維方式——轉化。
學習數學不是問題解決方案的累積記憶,而是要學會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把抽象的問題轉化成具體的問題。
數學的轉化思想簡化了我們的思維狀態,提升了我們的思維品質。轉化不是就事論事、一事一策,而是發掘出問題中最本質的內核和原型,再把新問題轉化成與已經能夠解決的問題。
哲理故事作文11
今天,我翻開《讓小學生受益一生的100個哲理故事》,讀了《負重,才不會跌到》、《有缺陷的種子》、《人生的困苦》、《跨欄定律》等故事,這些故事都與困難有關,它要我們明白即使遇到困難都不要躲避,也許它們就是上蒼派來的助手。其中,使我受益最深的是《跨欄定律》一文。
一個外科醫生在為美術學院的學生治病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搞藝術的學生的視力大不如別人,有的甚至是色盲,一些頗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藝術道路,原來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響,缺陷不是阻止他們,相反促使他們走上藝術的道路。因此,他把這種現象稱為“跨欄定律”,即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于他所遇到的困難程度。
這使我想起一句話:殘缺會讓人們更加專注,更加努力地去拼搏,以至技高一籌。而一些具有優勢的人因為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往往導致半路失足。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跌到在缺陷里,而是敗于不踏實經營自己的優勢。
的確,像龜兔賽跑那樣,烏龜一出生身上就背著一個笨重的龜殼,因此生理上輸給了兔子;而兔子天生腳長,生理上贏了烏龜。可烏龜賽跑時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往前爬,努力地朝目標去拼搏。兔子原本占了優勢,但它不努力地去利用,以為自己就算走路也能把烏龜贏倒,結果跑了一半就呼呼大睡,最后盡管占了優勢,卻還是輸了。
我終于明白:一個人的缺陷有時候就是上蒼給他的成功信息。有時候,我們應該像烏龜一樣朝著自己的目標去拼搏,如果你不缺少一些,你就無法得到另一些,豎在你面前的欄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哲理故事作文12
一個男人乘一艘舊木帆船去旅行。一天,他走到甲板上,看到一名船員正沿著繩子往上面的烏鴉巢爬去。當他爬到一半的時候,船突然傾向一邊,他被甩到了船外。
落水后,他開始一邊尖叫著呼救,一邊瘋狂地用力拍打著胳膊,拼命想求生。
就在那時,旅行者看到一名水手走到船舷邊上,平靜地觀察在水里拼命掙扎的.船員。
船員掙扎了一會兒,累了,開始往下沉。
這時候,一直站在船舷邊上密切注視落水船員的水手立即跳出船外,去救正在下沉的船員。等兩人都平安地回到船上后,旅行者走到水手身邊,問道:“你為什么要等那么久才跳入水中救他?”
水手平靜地回答:“做了多年的水手,我早就發現,當落水的人在水中拼命掙扎的時候,我如果立刻跳入水中去救他,那他把我們兩人都拖入水中溺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還知道最好讓他掙扎一會兒,把自己的力氣都消耗完,那時候才是我跳下水去救他的最佳時機。”
把握住好時機,不僅能讓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也會事半功倍。
哲理故事作文13
曾有人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把實驗參與者分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和八人組,要求他們用盡全力拉繩,同時用靈敏的測力器來測量拉繩時的力量。如果參與者一起拉繩,或者單獨拉繩時所發出的力量是相同的,那么一起拉繩的合力應是他們單獨拉繩力量的總和。
但結果卻是:二人組的拉力只是個人單獨拉繩時合力的95%;三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合力的85%;而八人組卻只剩下了49%。
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一次德甲聯賽,漢堡對柏林赫塔,在下半場,柏林赫塔隊隊員巴斯圖爾克在距門20米外右腳勁射,球打在立柱上彈進了網窩。在他射門的時候,面前是四名漢堡隊的防守隊員,可沒有一個人去防守這個球。解說員無奈地表示:“多名隊員防守時,經常出現這樣互相依賴的情況……”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一種解釋——壓力分擔。當一個人獨自面對工作時,產生的所有壓力由這一個個體獨自承擔,這就要求他盡全力來應對;而當有兩個以上的人共同面對時,任務的壓力便由更多的個體來承擔,每個個體分配的壓力必然減少了。壓力的減少導致了個體投入的降低。
處于合作中的人常常會不盡全力。解決這種情況的方法至少有兩個:其一是分工明確,避免責任分擔;其二是采取強化方法,對團隊采取共同獎勵或者共同懲罰。
哲理故事作文14
獅子解惑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美稱的獅子,來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謝你賜給我如此雄壯威武的體格,如此強大無比的力氣,讓我有足夠的能力統治這座森林。”
天神聽了,微笑著問:“這不是你今天來找我的目的吧?看起來你似乎為了某事而困擾呢!”
獅子輕輕吼了一聲,說:“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來的確是有事相求,因為不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每天雞鳴的時候,我還是總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一份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給嚇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的。”
獅子興沖沖地跑到湖邊找大象,還沒見到大象,就聽到大象跺腳所發出的砰砰響聲。
獅子加速跑向大象,卻看到大象正氣呼呼地直跺腳。
獅子問大象:“你干嗎發這么大的脾氣?”
大象拼命搖晃著大耳朵,吼著:“有只討厭的小蚊子,總想鉆進我的耳朵里,害得我都快癢死了。”
獅子離開了大象,心里暗自想著:“原來體型這么巨大的象,也會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么好抱怨呢?畢竟雞鳴不過一天一次,而蚊子卻是無時無刻地騷擾著大象。這樣想來,我可比它幸運多了。”
獅子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仍在跺腳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來看看大象,應該就是在告訴我,誰都會遇上麻煩事,而它并無法幫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我也無法阻止雞鳴,那以后雞鳴時,我就當做是在提醒我該起床了。如此想來,雞鳴聲對我還算是有益處呢!”
在人生的路上,老天是公平的,就像它對獅子和大象一樣,每個困擾對我們來說,都有其存在的正面價值。
哲理故事作文15
處處設防的蘆花雞
發現了一堆豐盛的食物,雞群撲過去,一個個瘋狂啄食,緊張的連頭都顧不得抬一下。蘆花雞得到一片菜葉,迅速鉆出雞群,向遠處惶惶奔去。雖然并沒有誰來追逐搶奪,它還是低頭撅腚,擺出一副夸張的防御動作,直至跑到僻靜的墻角,才將菜葉吞進肚里。
看到同伴們仍在美餐,蘆花雞又連忙往回跑,剛剛到達,食物已被瓜分凈盡,同伴們愜意地四處散去。
看著蘆花雞失落的神情,雞媽媽心中很不是滋味。蘆花雞是它最疼愛的孩子,每次發現了食物,蘆花雞都最活躍,可就是得到的'食物最少,長得也最瘦弱。
雞媽媽將蘆花雞喚到身邊,愛憐地問道:“孩子,每次吃食物時,你總要銜著食物亂跑,這是為什么呢?”
蘆花雞臉色發紅,不好意思地回答:“媽媽,不知怎么回事,我害怕別人和我爭搶。”
雞媽媽不忍心責怪蘆花雞,就說道:“通過我的觀察,其他同伴都在埋頭爭取占有盡可能多的份額,并無意搶奪屬于你的那份。倒是你虛構的假想敵,造成了自己的損失呢。”
蘆花雞的臉更紅了。
常山孺子曰:許多時候,人們并非敗于對手的競爭,而是敗在自己的狹隘。
【哲理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哲理故事作文02-16
哲理故事04-20
經典的哲理故事02-16
經典哲理故事02-16
哲理的故事02-16
票證的故事高三哲理故事作文04-23
小故事大哲理故事02-16
名人的哲理故事11-21
名人哲理故事09-27
動物哲理故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