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傾聽中產生心理共鳴人生感悟文章
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主要方式是交談,那么我們如何在交談中成為受歡迎的人?上帝賜予我們兩耳一嘴,不就說明了傾聽比說話更為重要。我們往往對自己的事情感興趣,喜歡關注自己的問題,喜歡表達個人的思想與意念。如果身邊有一位愿意專心傾聽我們談論自己,并愉快地與我們交流回應,滿足自我表現的欲望,于是就會感覺到傾聽者對我們的尊重和欣賞,那么因此我們與傾聽者之間就建立起一座良好的溝通橋梁。由此可見,愿意傾聽別人說話的人往往是最受人歡迎的人。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會傾聽。真正做到會傾聽,除了認真地聽,還要充分理解講述者的言外之意,并及時作出相應的附和,在傾聽中產生心理共鳴。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你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有一次,我在某商場購買了一款白色的手拿包,使用兩天后才發現手拿包的拉鏈處有較明顯的裂縫。于是我拿著消費憑據和手拿包找到當時的售貨員要求退換商品。沒想到我一說明來意,剛開始售貨小姐不予理睬,后來口沫飛濺,強詞奪理地譴責我故意毀壞商品,不予退換。一氣之下我找到商場經理,連自我介紹都省去,一股腦地將才受的委屈與不滿統統鋪天蓋地地向經理砸去:你們商場的售貨員的素質太低了,商品也是次品,簡直是垃圾商場!咦,這位經理面對我的憤怒,沒有半點不耐煩,一直都面帶微笑靜靜等待我發泄完畢后,很誠懇地向我道歉,并表示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很樂意立即為我辦理退換手續經理的耐心傾聽誠懇的態度像吹的鼓鼓的氣球上面扎了一根小針一樣,慢慢地將我心中的怒氣放掉。
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只聽一半,就將自己的理解,對號入座地投射到講述者的話中。二是聽話一定要有耐心,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講述者的處境與心情,并真誠地作出回應,只有這樣講述者和傾聽者之間才能和諧暢快地交流,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了,那么社會也就和諧了。所以我們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