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1
諸葛亮曾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讀完這本書,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品杯茶,斟碗酒,彈首琴,都能從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飄洋在繁忙,枯燥,緊張的生活海洋中,我們卻忘記這些能讓我們感到快樂,體驗人生的小東西。停下手中的活,來煮一壺真正的茶,在那繁瑣的工序中,體悟人生的真諦,我們需要一些看似無意義的事去在我們無味的生活中挑起一層漣漪,去調節我們的'生活。人生的意義不在為金錢而奔波,為名利而奮斗,在于懂得尋找生活中的淡然,在淡然中品味。
就像白巖松的序言中所說“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于閑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閑的情趣與生活方式并非要讓我們閑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做一些無用的事,我們需要將生活節奏放慢下來,如何放慢呢?那就去做慢節奏的事情,去品茶,去品酒,去聽琴音,在做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習慣,該快的快,該慢的慢。忙完了,就可以慢下來,去修煉,去剔除毛躁的心理,去拋棄無謂的夢想、目標,丟掉焦慮的心情。
茶,似乎就是一種飲品,可你真的會喝茶嗎?你的喝法稱得上是品茶嗎?現在,大多數人都將茶作為一種解渴飲品,而不是一種體驗生活、領悟淡然的方式。在細細品茶的過程中,你曾享受到了悠閑的快樂嗎?沒有,因為大家從不細細品茶,享受快樂從何談起?正所謂:“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
酒,我們都是不喝酒的人,自然不懂酒。在我們的印象中,有酒后失態,酒后駕車,但也有酒后即興。酒在現在都是作為應酬的飲品,誰還會來仔細品嘗呢?陶淵明曾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酒對于真正懂得品味的人,只是一種托子。
在這充滿物質的世界里,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正確的物質享受,還要懂得如何精神享受,擁有自己獨特的享受方法,不再生活在奔波中。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2
前不久讀了于丹教授《趣品人生》一書,突然想起曾經讀過一篇名為《幸福是一種心態》的文章。文中說:“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于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于人的心態。
”這句話再次從于丹教授的字里行間跳躍而出,再次深深觸動了我。
于丹教授身處其位,也算是俗務纏身了,可她卻能自主調適心態,樂游于山水酒茶,寄情于琴棋書畫,我想,盡管也要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應酬,但她一定是悠閑的,從容的,幸福的。正如書中所說,“人最想得到什么,就會成為什么的囚徒”,怎么辦呢?“在名利道路上奔忙,到了這溪山清靜中,不妨停一停走進去,體會生命的.一種從容”,“彈一張琴,吹一支笛求得自己心意暢快,自得其樂”。
這是一個很高的人生境界。在這個境界里,心是自由的,感情是幸福的,生活自然是幸福的。
世間萬物自有其存在的方式和運行的規律,周而復始,不以我們的處境而悲喜,不以我們的喜惡而改變,世間也沒有絕對的幸福與悲慘,真正的幸與不幸其實是在我們的心中,它取決于我們的人生態度。賈寶玉生于豪門,錦衣玉食,但他因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幸福;祥林姐姐失去了丈夫,被迫離家出走,賣掉了苦力,但她很高興能在魯鎮自己謀生。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一種心態。身邊有很多人,整天看什么都不順眼,做什么都不用心,怨憤盈懷,牢騷滿腹,這鐘泄憤于世,與人為敵的做法,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改進工作,反而會使自己更加消極懶散,更不利于身心健康。
幸福不會主動找上門,但它卻賦予每個人均等的機會,等你懷著一顆真誠生活之心去迎取;幸福藏在每個人的心里。如果不清除消極和厭世思想的雜草,它就永遠不會發芽開花!常懷一顆仁愛之心,寬容之心,知足知心,感恩之心,幸福就會常伴左右!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3
在當今殘酷的社會環境中,處處充斥著功與利的身影。人們總在為那些看似重要的事情去奔波,殊不知掉進了一個疲憊的世界里,讓心靈落滿了塵埃……
于丹說:“相對于成功而言,幸福在今天成為了一件更加奢侈的事。”
是啊,這句話是那么的準確精辟。有太多人為了優越的物質生活而變成了功與利的囚徒,他們在追逐成功的同時不能得到人生價值的全部滿足,更忽略了生活中的縷縷清香、種種美麗。也從而遠離了那些零碎的、閃光的幸福。
在書中,于丹倡議我們以一種輕逸愉快方式生活,多一些閑情 —— 品品茶、彈彈琴、喝喝酒、賞賞山水。
我覺得,這些閑情雖說看似無用,但卻能夠陶冶我們的性情,增加我們的修養,讓我們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能有一種從容的生活姿態。讓疲憊的心靜一靜,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我喜歡品茶。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樣,我認為喝茶并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從茶中感悟生活,品味人生的滋味。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茶道精神吧。書中對“茶”字的解釋也別有一番風味,“茶”,就是“人”在“草”“木”之間。品茶,就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方式,也是一種心靈的浸泡與升華。它能帶你的心神飛入山野,馳騁在一片和諧的綠色間。它更帶給你一種滋潤的感受,不僅僅是口腔,還有那干渴的心靈……
書中說:“在各種音樂形式中,琴是傳遞心曲的最好途徑。”
我也喜歡彈琴,原來,我只欣賞優美的曲調。但讀完了這本書,我開始享受每一個單一的音符。在琴聲的`震動下,我找到了生活的共鳴,拂去了心中積淀已久的塵埃,發泄了心中任何的不快。溶于琴,溶于音,溶于情!
這是多么的愜意與舒適啊!
難道這不該是生活應有的樣貌嗎?
同學們,就從看于丹的這些文字開始吧,請讓生活多一些閑情,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吧。它們雖不一定會帶來成功和財富,但一定可以滋潤你們的生活,讓心靈靜下來傾聽生命的美妙,讓你們多一些快樂和享受,還有幸福。這才是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
以一種輕逸的姿態生活。我想,這大概就是我讀完全書后的最大感悟了……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4
這本書講述了人生在于丹眼中是什么樣子的?在書的開頭他曾說過: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生活情趣究竟是一種奢侈品,還是一種必需品呢?缺少有情趣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我們今天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生活呢?接下來在書中都一一講解。
在讀這本書中,就如一位心理醫生在與你談話,她會幫你解開一個個謎題,將你所有的焦慮,迷茫、抑郁全都驅散。最終在心理找回原本的自己。為了讓我們更明白直觀的了解,也引用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如: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啟程前差役必要清點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將他的頭發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給他換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來,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環顧四周無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納悶:那么我到哪兒去了呢?包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公文是我們安身立命的職業,和尚是我們日復一日忙碌的事務。于丹說:“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著,過分關注于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就會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將自己置換成囚徒。表面上看,和尚還在,但是自我卻找不到了。”
在整本書中,于丹老師總的分成三大塊: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特別是在茶之味中,我原本不喜歡茶的苦澀,而現在,我偶爾會喝一小口,細細品味它的幽香,讓自己的心靈沉靜下來,也許這才是品茶的意境。在書中雖然大部分寫的是古人,但是于丹老師不是讓我們學古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古人的生活情趣。這樣的話無論在那里都能享受到生活情趣所帶來的快樂。
這就是于丹的這本書,她告訴我們在現代社會忙碌之下,用一顆閑適的心去體驗生活情趣,就會在生活中不會迷失自我。無論有多么忙,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在路途中品味生活,這不僅是一種情趣,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5
于丹在與讀者闊別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閑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并不是有錢人、有閑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閑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閑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閑是一種樂趣,悠閑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于丹選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個人都能夠觸摸到的載體。這些載體無關物質財富,又十足中國式,自成一套儀式,能夠讓每個人找到一種心靈寄托。
為此,于丹延續了心靈雞湯式的風格,或引經據典,或直陳觀點,用一個個典故或現代故事,將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闡釋得淋漓盡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們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問題,句句直指人心,撞擊心靈。
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闡述自我對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就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好處。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處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給大家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間。
那么,我們究竟就應以什么樣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認為,在用盡一生去實現自我畢生的愿望的時候,要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閑情,時時觀照自我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中哲理性的語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關鍵是要學會品味,才能滋養心,明月清風是最好的滋養品,走到山水之間,才能夠感覺到與生命有如此親近而深刻的融合——這些精妙的語言背后是對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們用心細細品味。
人能夠憧憬未來,能夠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此刻。于丹透過講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其實很搞笑,不妨學習古人的意趣,在撫琴品酒飲茶里趣品人生。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6
《于丹趣品人生》中講了一則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啟程前差役必要清點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將他的頭發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給他換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來,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環顧四周無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納悶:那么我到哪兒去了呢?包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公文是我們安身立命的職業,和尚是我們日復一日忙碌的事務。于丹說:“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著,過分關注于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就會 。表面上看,和尚還在,…… 。”
真是這樣,多年來,這顆心哪,承載著七七八八,不堪重負。被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裹挾著,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仿佛《紅菱艷》里穿著紅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罷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車子、票子,唯獨忘記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于丹在書中摘取了《菜根譚》中一段話語 “ 。”她說:“ 。…… ?”“悠閑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她舉了個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漁在家鄉修建亭子,取名為“且停亭”,并附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是啊,曾幾何時,悠閑,對于我,對于很多人,已經成為一種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該停停腳,靜靜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憊,讓自己活得更從容更輕松更灑脫。試想,諸葛亮如果不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韜武略,神機妙算,才能成為“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傳奇。
不要迷失了自己,時常停下來,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諦,體會生命中的一種閑適、從容。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吧。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7
《于丹趣品人生》中講了一則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啟程前差役必要清點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將他的頭發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給他換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來,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環顧四周無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納悶:那么我到哪兒去了呢?包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公文是我們安身立命的職業,和尚是我們日復一日忙碌的事務。于丹說:“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著,過分關注于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就會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將自己置換成囚徒 。表面上看,和尚還在,……自我卻找不到了 。”
真是這樣,多年來,這顆心哪,承載著七七八八,不堪重負。被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裹挾著,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仿佛《紅菱艷》里穿著紅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罷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車子、票子,唯獨忘記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于丹在書中摘取了《菜根譚》中一段話語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她說:“一個人能夠平心靜氣,就能夠獲得一種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效率 。……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份閑適,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 ?”“悠閑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她舉了個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漁在家鄉修建亭子,取名為“且停亭”,并附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是啊,曾幾何時,悠閑,對于我,對于很多人,已經成為一種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該停停腳,靜靜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憊,讓自己活得更從容更輕松更灑脫。試想,諸葛亮如果不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韜武略,神機妙算,才能成為“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傳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要迷失了自己,時常停下來,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諦,體會生命中的一種閑適、從容。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吧。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8
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在網上購買了一本每每于臨睡覺前品讀只言片語。半年多下來,把于丹教授的這本書讀完了。我們眼中的人生苦不堪言,那么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樣呢?讀完后感覺到她覺得人生是搞笑的,所以品位人生就是一件搞笑的事。于丹說:“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剛剛沏好茶,只是有的人會把這茶品出是極品的鐵觀音,有的.人則會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當我們中國的第一位若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記者采訪時,也以前被追問“你覺得你幸福嗎?”“幸福”這個在當下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變得多么奢侈的字眼啊,似乎即將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人士煞費苦心擁有了財富、名譽、地位,卻驚覺發現自我恰恰丟掉了的是幸福。此刻競爭的壓力使得每個人丟掉了意趣與閑情的生活方式,經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寧靜是一種生產力”書中給我們闡述了一種寧靜的生活方式。文章引用了清人漲潮在《幽夢影》在書中的語言:“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在這個篇章里,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木匠帶著一幫徒弟干活,一不留意把手腕的手表甩在了麻屋子的刨花堆里,刨花組組有半人高。一群徒弟東翻西找仍然沒找到,都去休息回來時,木匠的小兒子把手表交到了木匠手里。原先他等別人走了后,靜靜坐在那里傾聽到了手表滴滴答答的聲音,才找到了。
故事十分簡單,卻揭示了寧靜就是一種生產力的結果。文章結尾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心里有太多的欲望,或者是過分地在意他人的贊譽或者誹謗之語,這顆心就會像喧囂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的浪花,鼓蕩著,躁動著,以這樣的心看世界和自我,能沒有偏差嗎?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種閑的話,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期望自我能擁有一份這樣的寧靜,還生命一份本真。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9
于丹覺得生活很有趣,所以品位生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享受人生從琴酒茶入手。翻開書頁,不自覺地跟著于丹先生聽鋼琴、喝酒、品茶,感受生活的平和與幸福,品味生活的甘苦與情趣。
于丹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古人的一種心態。如果我們學會了,那么我們就能享受生活的樂趣,在任何生活環境的節奏中感受內心的平和與安逸。
從古至今,在中國人的生活和生活中,琴聲裊裊,縈繞在梁上,隱約不遠。聽琴的人,聽的是弦外之音,做琴曲的人,普的是心中之曲。琴里面包含著很多意緒,能傳遞豐富的情感,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
酒豪飲意氣發人生往來,在逆旅之間,離不開的就是這憂樂一壺酒。酒里有多少東西,有多少傳奇,有多少歡樂,有多少悲傷,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體會。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成長帶來知識和思想,但卻增加了許多負擔。因為身份,因為等級,因為義務,各種藝術才能都被摧毀。
我們親近了角色,卻疏遠了自己。酒里有詩,酒里有畫,酒里有英雄主義,酒里有悲傷......事實上,每個人的生活就像他面前的一杯酒,需要自己品嘗。
中國人喝茶的最高境界,是飲茶奔放的生活激情和對生活的夢想追求。每個人的心里有太多的'欲望,過分的在意他人的評價和贊譽,這樣丟失了自己,有的成了權力的囚徒,有的成了錢財的囚徒,也有的成了情感的囚徒......
讓我們放開心胸,讓上水入懷,讓生命浩蕩。有心機的人,不妨將喝茶當成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儀式,精心與清茗相隨,定然有所體悟。淡味回甘,總比厚味更雋永。
人們可以憧憬未來,緬懷過去,但只能把握現在。當你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實現你一生的愿望時,你應該懂得如何停下腳步,享受生活的樂趣和閑暇,時刻審視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信心。解讀當下的生活狀態,讓我們以自由的心享受生活,在成就的同時不迷失自我。
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閑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后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全部來自個人收藏,感覺不錯,上傳到圖書館,與您分享!
全部來自個人收藏,感覺不錯,上傳到圖書館,與您分享!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10
在當今社會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或許我們缺少的只是一點情趣,一點閑情,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那些閃光的零碎的時間。從這個角度看,許多成功者不免蒼涼荒蕪。――于丹
真的很欣賞于丹!欣賞于丹的才華,口若懸河,出口成章!這不是一般的才女,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境界!我深深欽佩!除了欽佩,只有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筆,才一點點充實自己的心靈,不至于蒼涼荒蕪!
《于丹趣品人生》一書頗值得好好品味。很有意思的是白巖松為此書做了序《做一些無用的事》。無用的.事?白巖松為什么要我們做一些無用的事?什么是無用的事?我看了題目心生狐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白巖松說:“從這個時代的追求來看,升官、發財、出名,要做就要做與此有關的事兒,因為有用。而一個人喝喝茶,喝喝酒,聽聽琴,實在沒用。因為,一個人在那兒,既不創造財富,又不營造關系,于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甚至被當做是可憐的。”我想,是啊!很多人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屬于自己的時間很少,屬于愛人孩子的時間更少,有的是身不由己,有的是人在江湖。我一直慶幸自己的職業很好,我很喜歡。屬于自己的時間很充裕,屬于愛人孩子的時間也很多,下班之余我也喜歡喝茶喝咖啡逛街買衣服。因此,我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閑情逸致的優雅舒適!
有人說,想要幸福,三個詞很關鍵――物質、情趣與精神。物質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于是,人們想方設法夯實這個經濟基礎,一心想著賺錢,一心想著攢錢,一心想著撈錢,甚至是不擇手段地搶劫、貪污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多么可悲,多么可惡,多么可恨!
情趣真的很重要。琴棋書畫,茶酒文化,帶給人優雅和高雅,哪怕是附庸文雅,我也覺得不傷大雅,感情更是幸福的源泉,幸福的依靠!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11
前幾天讀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讀后頗有感觸。
“品茶、飲酒、彈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舉,當然,在古代生產力比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彈上琴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勞動人民還是為生計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飲杯劣酒罷了,彈琴之類的就更談不上了。但是,作者在文中透露出來的“放慢生活節奏、品味人生點滴”的哲理還是很有現實好處的。
當今社會發展迅猛,尤其是中國,三十年大發展天翻地覆,個人、企業、社會都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大家你追我趕,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飲酒變成了不得已的應酬,彈琴學藝也僅僅為了加分升學。于是便有了下方這句于丹的話:“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生命中越來越缺乏儀式感。沒有儀式感,人生就不莊嚴,心就不平靜。”心不平靜了就會感到累,感到壓力山大,人會變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中去了。
冷江鱉業(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這種思想存在,為了我們的理想和目標,我們一步步向外發展,想在短時間內做很多事:開拓新市場,開發新渠道,研發新產品,組建團隊,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這些事確實都是我們發展過程中務必要解決的,但此刻看來,根據企業自身實力與現實狀況,分主次,分步驟地實施,效果會更好些,做企業是跑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而且我們的目標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時的風光。
看了<趣品人生>這本書,我有了以下感悟:事業是人生的重要組成但不是全部,我們需要事業以外的興趣愛好與朋友,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則不達,持續好的心態,把基礎工作做扎實,量力而行;有時候放慢腳步,做個調整,會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靜有利于個人健康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12
于丹在與讀者闊別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閑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并不是有錢人、有閑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閑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閑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閑是一種樂趣,悠閑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于丹選擇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個人都可以觸摸到的載體。這些載體無關物質財富,又十足中國式,自成一套儀式,可以讓每個人找到一種心靈寄托。
為此,于丹延續了心靈雞湯式的風格,或引經據典,或直陳觀點,用一個個典故或現代故事,將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闡釋得淋漓盡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們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問題,句句直指人心,撞擊心靈。
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闡述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就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義。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給大家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間。
那么,我們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認為,在用盡一生去實現自己畢生的愿望的時候,要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閑情,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中哲理性的語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關鍵是要學會品味,才能滋養心”,“明月清風是最好的滋養品”,“走到山水之間,才能夠感覺到與生命有如此親近而深刻的融合”------這些精妙的語言背后是對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們用心細細品味。
人可以憧憬未來,可以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現在。于丹通過講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其實很有趣,不妨學習古人的意趣,在撫琴品酒飲茶里趣品人生。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02-04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02-04
《于丹趣品人生》讀后感優秀12-24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通用25篇)09-26
品茶品人生08-25
細品人生05-05
品茶,品人生10-14
酒品人生08-16
于丹感悟人生經典語錄140句02-19
品茶品月品人生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