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生大事》觀后感1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大事》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生大事》觀后感1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電影,都覺得很榮幸。電影,其實,是一本形于色,付于聲的書,用戲劇在詮釋生活并補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會厭的書。
我以為它悲情,其實并不,小文的人生濃縮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渾渾噩噩的人生,因為小文,多了光亮,一個是童年正在悲慘,一個是有過殘缺不全的童年,他們,是互相取暖吧。
還有,是不是,大人們,畢生追尋的都是在彌補自己殘缺的童年呢?三妹對小文的愛,其實就是彌補童年的缺愛吧。上一輩非打即罵,永遠不被贊揚的愛,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終究無法釋懷,因為童年,無法再來。
中國人向來是看重死后哀榮,三妹從對白事的不理解,到漸漸體會他所做的'事能帶給逝者親屬的安慰,并逐漸成為真正的種星星的人。
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身后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想讓留在這個世界的親人可以不用太傷心,不會太難過,三妹,帶著他種星星的隊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顆顆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難以說愛的老父親。
鏡頭一直鎖定在,窄巷,雜亂,沖突的環境里,仿佛,就是我們童年生活的場景。
可是,它不悲傷,也沒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紀的原因,已經漸漸少了很多情緒,對悲,其實不會大悲,對喜,其實也沒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溫情,讓我覺得會會心一笑,然后,對生活以歌。
粉色的,畫滿星星的骨灰盒,飛上天和煙花做伴的葬禮,想念親人的時候,就抬頭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們溫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過的水果店買了一個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們一樣,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聲音,真好。
《人生大事》觀后感2
飯掉到桌上,三秒鐘揀起來就能吃?——能吃。因為“外婆說的”:“粒粒皆辛苦”;“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外婆說的”,成了小文和莫三妹斗嘴的理由,小文的固執,讓莫三妹啼笑皆非又無可奈何。
外婆沒有在影片中出場,卻無處不在。
當小文的外婆被靈車拉走后,小文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外婆,追、問、找,因為外婆說”路在嘴上。“她爆發了在同齡人上很難看到的堅毅和成熟。可見外婆對她的影響有多大。那一句混雜著方言的“還我外婆”也是句句扎心,她以為外婆只是睡著了,隨時會醒來找她。
在莫三妹對小文說她外婆變成星星后,當晚小文就坐在店門口看星星,一邊聽手表中外婆的聲音。“小文,你跑到哪里去了?”“小文,藕燉排骨,我已經給你做好了,快點回來啊,路上要慢點啊!”“你在外邊玩,記得多喝水啊!站在陰涼的地方,女孩子,要是讓太陽曬黑了,就不好看了。”“小文,今天過生日了,不要在外面玩太久了啊,快點回來啊。”“我家小文啊,最漂亮;我們家的小文啊,也最好看!”一句句溫暖親切的叮囑讓在電影院里的我熱淚盈眶,為了小文無法說出口的思念。
外婆在臨走前還為小文最后做了一件事,她把手上的`戒指摘下來給了小文;外婆還把她僅有的一點錢托給一起跳舞的朋友,希望他能照顧小文。她為什么那樣做在影片中沒有提及。但我想,外婆肯定是猜到了:她死后,維持小文和她勢利自私的舅媽之間關系的那根脆弱的紐帶將不復存在,小文很可能會被趕出家門。那個愛著小文的外婆,對小文來說就是一把保護傘,是她在這個世間感到自己有人疼有人愛的理由。
外婆沒有出場,但是小文和外婆的那些臺詞,雖然沒有一個煽情的字眼,卻直擊人心里最柔軟的地方,讓人動容,我們感動的就是這種樸實溫暖的親情。親人在世的時候,也許你已經習慣他每天的嘮叨,有時候可能還嫌他煩。直到有一天他變成天上的星星,再也回不到人間,你就會覺得他說過的每一句話依然在耳畔縈繞,就像滿天的繁星,每天都會在天空閃爍,久久不肯散去。因為當他們變成星星后你就會發現,曾經的每一句嘮叨都不再平常,都會變成你心里很重要的大事,都會讓你淚流滿面。
影片中外婆從未出場,卻是讓我們很難忘記的人。她和平頭、花襯衫,佝僂著背,大剌剌地在街上橫晃,張嘴閉嘴都是老子……的莫三妹一樣,讓我們感到溫暖和親切。
街角那個普通人的悲喜人生
《人生大事》觀后感3
假如我們向漫長又短暫、寶貴又潦草的人生發問:何為此生之大事?沒有人會告知我們答案,因此人們總在努力尋找。童稚小兒之大事乃父母是否同意吃塊雪糕;莘莘學子之大事乃千軍萬馬的高考;一般的成年人之大事乃工資幾何是否可養家糊口;國之棟梁之大事乃遠大抱負鞠躬盡瘁建立國家……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當時當地所認為的大事,只是當我們面臨生死時,才知人生除死無大事。可是,道理總是知易而行難,大多數人不過都是“只是當時已惘然”罷了,就像影片中圍繞“上天堂”而發生故事的那些人們。
莫三妹,是武漢街頭一個三十來歲的街溜子,成天垮著臉,叼著煙,披著花襯衫,踢拉著一雙拖鞋,滿口都是“老子”。他曾經的人生大事是和前女友結婚,當他最終拿到房本跑去跟前女友說時,前女友卻跟好兄弟在一起了;他曾經的人生大事是賣了上天堂,重新做個生意,卻最終還是經營了上天堂;他曾經的人生大事是為了賭一口氣,立誓在一個月內攢足三十萬來買父親的房子,最終客人的家人突然消失并砸了場,打進了警察局。電影的前半場,三妹的人生大事如一場鬧劇。
其他的人物亦是如此。三妹的前女友背叛了三妹,想去過更好的生活,最終丈夫喝酒出了車禍死了,還死無全尸;小文的母親少年叛逆,生了孩子,去了國外,卻坐牢,失去了母親和女兒;三妹的姐姐離了婚,在照看父親;胖子和白雪雖結了婚,卻還是住在一間小破房子里,和三妹一起開著生意冷清的店;小文更是從小只有外婆疼愛,有著冷酷自私舅媽,被媽媽拋棄的孩子……他和他們都是被生活嫌棄的人。
但是生活不會讓一個人始終在谷底,它給了無望中的人們盼望。小文給骨灰盒畫畫,反而勸慰了失去女兒的父母;三妹送小文上了幼兒園,小文稚嫩可笑的畫反而讓三妹懂得了職業的意義;三妹女友跪求三妹幫她為老六縫合,三妹用一瓶白酒收買了他父親,這是三妹原來不情愿做的事,反而調和了父子的關系,懂了殯葬行業是對活人的安慰;三妹父親離世,三妹搶來骨灰倒入煙花里放出,做事離經叛道,反而完成父親言里說的“葬禮風光且不費錢”,讓人生升華。電影的后半場,讓人們跟著三妹和小文哭哭笑笑,懂得了人生。
這部影片,以一般人的`視角,描寫了殯葬這個特別的職業。老莫是影片中的靈魂人物,是個有點神圣的人,看上去卻有點可笑。影片中的三妹、小文、白雪、胖子、小文母親最終都坐在上天堂門口,抬頭瞧著天上的星星。好像告知我們這些一般的人都是沒有著落的人,湊合一起過也沒什么大不了。
總而言之,我認為《人生大事》的故事對在生活中掙扎的觀眾來說,正確面對和探討死
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更好地面對未知的生活,更好地愛自己和愛別人。眼前,這才是我們的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觀后感4
什么是人生大事?三哥的生活仿佛就是散漫在地上的雞毛。不順利的感情、得不到父親的認可、飽受白眼的工作,永遠到不了手的房子……人生的幾件大事,他沒有一件順意。吵架吵急了,他會說:”我干脆去死吧。”他對父親發火:”你打死我吧,把二哥換上來!”
可電影結尾告訴了我們故事的答案,老莫說:“人生除死無大事。”如果說,每個人的終點就是死亡,那么現實生活中,和死亡距離最近的職業便是殯葬師。
這并不是一個為世俗所包容尊重的職業,莫三妹并不喜歡這個職業,就像他不喜歡自己的名字一樣。三哥做這個職業有兩個原因:1。子承父業;2。為了證明自己不比二哥差。他發自內心地不喜歡這個職業,正如他從來不明白他自己為什么比不上連見都不曾見一面的二哥。所以他拒絕給二哥叩頭,一聽到父親講二哥就暴跳如雷。所以他在父親一再說,如果不好好經營上天堂,就不把房子給他時,用暴怒掩蓋對絕望人生的不滿!
小文的出現對于三哥來說人生救贖一般。三哥原來是想盡快將她送走,但機緣巧合般,小文幾次給”上天堂”招財后,三哥對小文有眀顯改變。莫三妹咆哮著告訴小文“外婆死了,變成煙,飛到天上去了。”晚上,小文一個人坐在”上天堂”的外面,不厭煩的一遍遍地播放著手表中外婆的語音。這時,莫三妹終于被打動了內心的柔軟,對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后來幫助前女友縫合丈夫尸體,到幫助老莫辦一場特別的告別式都順理成章了。
老莫在電影中,仿佛一個先知。他充滿著哲理的語言,那是人生經驗的累積,也破除著人們對殯葬師這一行業的偏見。老莫并不在意三妹會把”上天堂”經營成什么樣,賺多少錢。他只希望三妹能理解和憐憫死亡。二哥或許做這一行做得很好,但二哥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所以父親希望三哥好好的”活”,把人生本身當作最為重要的人生大事。
電影的結尾是小巷的盡頭,新娘和新郎跨過鮮花和祝福,從婚慶走到隔壁的`”上天堂”,仿佛是個隱喻,人生的最快樂和最悲傷總是相伴相隨。小文說爸爸是種星星的人,畢竟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人間牽掛和思念盡頭的人。影片用這種浪漫的描繪來詮釋了死,讓人破除了對死的恐懼。《人生大事》切開了一個漂亮的口子,它消解了探討生死的沉重感,帶觀眾跨越了走進殯葬行業的障礙。
去世的人會變成天上的星星,而三哥和他的朋友們都是”種星星的人”。導演用生死的殼子,做了個親情的里子。讓沉重的話題少了點凜冽,多了幾分熱鬧的煙火氣。告訴我們人生沒有那么多的來日方長,珍惜眼前人。
《人生大事》觀后感5
人生大事,可以是什么?
談及這個話題,大部分人腦海中第一反應可能是結婚,亦或是升學。
說實話,談及死亡,中國人是很避諱的。但《人生大事》這部片子,雖然每一個片段都離不開“死”,但看完后讓人可以很心平靜氣地去看待生死,讓生活慢下來,讓思考細下來,向死而生,珍惜眼前人。
這部片子里,文文的人小鬼大,三妹的玩世不恭,兩個人被陰差陽錯地被安排到了一起,從對未來的失去信心,到樂觀積極勇于面對生活;從開始的狀況不斷,到兩人的相互磨合相互幫助。這是一種雙向救贖,更是一種雙向奔赴。
電影以人生大事開始,又以人生大事結束;以葬禮形式開始,又以婚禮形式結束。
人生就像一本書,每一個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頁,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則是省略號。
人生除了“死”無大事,那我們就應該勇敢面對當下,來一場屬于自己的救贖,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而人與人之間都共同推動著故事的發展,我們都無法預測未來,只能做好當下。既然做出選擇,就要有面對一切結局的勇氣。
有些人笑著笑著就哭了,有些人哭著哭著就笑了。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奇跡,我們的故事開頭結尾又都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去改變它,但我們可以去改變它的過程。
何為人生大事?人生大事,就是完善自己的故事。
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
珍惜當下,永遠是最優解。
《人生大事》觀后感6
最近影院最火的電影,應該屬《人生大事》這部殯葬題材電影了吧。簡單看了一下影片介紹,帶著對如何拍好一個國人都避而遠之的話題的好奇心,我走進了影廳。總體來說,是一部十分值得一看的佳片。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們極少愿意談論的——關于死亡這件事。男主人公莫三妹(人稱“三哥”)因前女友打架坐牢刑滿釋放后,被迫無奈子承父業成為了一名殯葬師。在一次出殯中,三哥將孤兒小文外婆的遺體抬入棺材,帶著一隊人吹吹打打地扛著棺材走了。
小文自幼無父無母,她最親的就是外婆,她無法理解親人的去世,以為是殯葬師三哥用棺材把外婆帶走了,追著三哥,要求三哥還她的外婆。
因為種種原因三哥需要照顧小文三天,剛開始三哥認為小文是小哪吒來搗亂的',電影中,故事一個接一個,好不容易一個問題解決完,立馬又迎來一個新問題。
小文和三哥都是境遇孤獨、處于社會邊緣的人,當兩個孤獨的人相遇,看見彼此最脆弱的地方,他們的世界開始發生改變。
隨著時間相處得越來越長,小文也慢慢接受了外婆的離去,因為她在“上天堂”找到了可以稱為親人的人,這個非血緣關系卻比親人更寶貴的人——她的新爸爸三哥。
而三哥也找到自己在乎的人,他的人生不再無人認可。可以說,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三哥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他們相互照亮、彼此溫暖,感受生之美好。
電影以葬禮開始,以婚禮結束,核心的故事是育兒,這三件事件件都是人生大事。或許可以讓我們思考如何好好活著,站在人生的終點,回溯這一生應該怎么過得有意義,應該珍惜的是什么。
《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借死談生,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不知道該算是悲劇還是喜劇。因為它一邊直白地告訴我們,人死后會像煙一樣消散,什么都留不下。一邊又浪漫地安慰我們,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
其實悲喜并不矛盾,生的愉悅和死的坦然都是生命圓滿的標志。電影中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小文望著星空偷偷落淚,但我想,化作星星的外婆一定更想看到她笑著生活。
這部電影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殯葬師是個有溫度、有態度的職業,他不應該是人人忌諱的,他應該是值得我們去尊重的一批人。從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大眾原先對殯葬業的傳統偏見,以最直接的方式讓我們除去對死亡的恐懼和忌諱,溫暖治愈,死亡不是晦氣,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逝去了,而殯葬師能保全他們在人世間最后的一份體面。
我一直很喜歡的設定就是“種星星的人”,也很欣賞這部電影的立意。借用導演劉江江的話就是,他想表達的是珍惜,珍惜你所經歷和擁有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份美好的情感。
人生無大事,除卻生與死。擁有的時候不要毀,失去的時候不要悔,一家人活得平安健康,才是最好的人生。
《人生大事》觀后感7
《人生大事》一口氣看完了。
除了死,人生無大事。從小,長輩們總是忌諱說到這個字,死亡總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看完這部電影對于死亡有了重新的認識。死亡也是帶著愛的,我們仰頭看天,逝去的親人是星星;他們在天上看我們,我們也是散落人間的星星吧。
外婆的離世,把一大一小兩個被遺棄、被嘲諷、不被愛的'邊緣人聯系到了一起。兩個人從最開始互相看不上、打打殺殺,到最后愛上彼此,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小文,是外婆遺留在人間的針線。穿針引線,推波助瀾,兩個人負負得正,彼此治愈。小文媽媽就像外婆在那個線最開始打得那個結,是起初,生命的源頭。三哥,一個做過監獄、從事殯葬服務行業的人,卻有一顆圣人心。即使生活泥濘,帶著愛與善意,誰知道下個拐角是什么?
也許,轉角遇見愛。
人生大事觀后感8
感覺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期待朱老師的演繹!這種題材的電影,以小見大,往往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感覺。劇情也比較新穎,比較吸引人眼球,話說龍哥擅長刻畫細膩的心理活動,細節處理也到位。這樣的一個角色,有點神秘,讓人期待!
龍哥的每一次演繹,都是突破自己,他不會在舒適圈待著,所以他的每一個角色都給人以極大的期待,他就像一個可愛的盲盒,打開的瞬間,給人滿滿的驚喜。
進組的龍哥,總是沒有消息。但小籠包都非常淡定,因我們知道,他在努力的工作,創造更好的角色。我們就像同路人,在各種的工作中努力,好好的生活,享受美食,做公益,買代言,期待新劇。
20xx年夏天,20xx年夏天,以后的每一年,都是帶著期盼的,想想就很開心!
《人生大事》觀后感8
《人生大事》是由韓延監制,劉江江自編自導,朱一龍領銜主演,楊恩又特別介紹出演,王戈特邀主演,劉陸、羅京民主演的電影,該片于20xx年6月24日上映。
該片講述刑滿釋放的殯葬師三哥在一次出殯中遇見了孤兒武小文,意外地改變了三哥對職業和生活態度的故事。
因為生活習俗的難以觸碰和接受,國內殯葬題材的電影較少。但鄰國卻有如《入殮師》這種心靈沖擊的電影。
殯葬師莫三妹在刑滿釋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小文就此糾纏上了莫三妹,這給本就麻煩沾身的`莫三妹帶來了一系列生活難題,一番番啼笑離合之后,這對混跡于殯葬行業的特殊父女碰撞出奇妙的情誼,也改變了莫三妹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初識朱一龍是在《知否》上的齊衡,當下看演技確實有了提升。但,你會發現他越來越“梁朝偉”。
《人生大事》觀后感9
昨天晚上我一個人去看電影,《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很精彩。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人生大事是死,其他的都不是事”,讓我深感,生活中,我們所遭遇的失戀時的難過、傷心,家人之間拌嘴的`煩惱,亦或是生活壓力帶來的恐懼,和“死”相比,都不是事兒。
電影的開始情節是這樣的,莫三妹(朱一龍飾演),他的職責是一份特殊的事業,開靈柩車,給火化場的`死人穿衣、化妝,他的家庭條件很不好,父親對他嚴格,談一場戀愛,因為女朋友瞧不上他,沒錢還干著這樣一份職業,結果給他戴綠帽子。
面臨種種的壓力,直接快要崩潰了,他有點牛氓,有點耍無奈。
其實,后來他過上了快樂的生活,所遭遇的這一切,與“死”相比,不值得一提。
《人生大事》觀后感10
一生中重要的事不計其數,哪一件才算得上是“大事”呢?
不久前,看了一部名為《人生大事》的電影。故事的主人公莫三妹,外號三哥,干著一份不太尋常的工作——入殮師。他在意外中與七歲的女孩小文相遇,并在經歷過一件件“大事”后,互相找到了生活的意義與美好。莫三妹成了小文孤獨童年里的一束光,而小文也用一份純真無邪補齊了莫三妹那同樣殘缺的童年。
可導演要表達的“大事”是什么呢?——是莫三妹使盡渾身解數,想盡早繼承老爸那家牌匾上寫著“上天堂”的壽衣店,反倒不小心把房產證洗了?是莫三妹即將到手的愛情,卻在金錢的誘惑下不堪一擊?還是莫三妹被人陰差陽錯當成小偷,百口也莫能辯?抑或是小文的搗蛋,讓莫三妹差點兒把飯碗都丟了?但這些繁雜瑣碎的事兒實在太常見了,各個角落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屬實配不上“大”。
莫三妹的老爸在去世前說:“人生啊,除死無大事,什么名啊利啊,都是過眼云煙。”不錯,“生命”是亙古的話題,其間的奧妙永遠無解。小文外婆的離世,平平淡淡,卻讓小文失去了半邊天。年紀輕輕的.孩子,看不懂大人們在干什么,也對“死”沒有任何認知,她只知道:外婆不能和我說話了,外婆不知道被大人們送去哪里了……她不理解這突如其來的一切,想用撕心裂肺的哭來阻止外婆的離開,畢竟,外婆最舍不得看到她哭了。可這一次,再也沒能等來外婆輕聲細語的安慰……相同的,莫三妹老爸的離世,也給了莫三妹重拳一擊。沒有什么比“再也不見”更殘酷了吧。
這么說來,人間一趟,都是在為“永遠離去”這件大事做準備咯?那生活的意義又何在?為什么還會有“點滴間的幸福”呢?我不解。猛然間想起,莫三妹老爸的話還有上半句——“人生啊,就像一本書,哪一個都要翻到最后一頁。”對啊,在畫上生命最后一個符號前,還要書寫千千萬萬的文字呢!終點,僅僅只是一個對人生的總結呀。
那么這樣一來,別人大可以說“你怎么天天都為這些俗事操心啊?”我們當然可以問心無愧地反擊他:“你說的太對了,我們偏偏為這些小事擔心。”就算是繁雜瑣碎的小事又怎么樣,只要自己在意,就是一件大事呀。媽媽出門前,幫孩子扯平褲腳,重新系好鞋帶;打工人清晨起床,迫不及待奔向早餐店,只為第一個吃到熱氣騰騰的包子;甚至是狗子準時準點守候在家門前,就等主人“吱呀”一聲打開門撲上前去。莫三妹那看似渾渾噩噩的人生,不就是我們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必須得這樣!”時的縮影嗎?
反觀小文,學習什么事兒都不上心,偏偏有關外婆的事兒就非那樣不可。“外婆說過,要粒粒皆辛苦。”小文督促著把飯粒撒的到處都是的莫三妹,仿佛成了個小大人;莫三妹卻執意認為這不衛生,還立下“五不準”條約。小文依舊我行我素,終于感染了莫三妹,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證明大事是我們永遠都是會堅定抉擇的,無論如何,“必須得這樣”!
我恍然大悟,事大還是不大,全部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和態度。
想要做成一件大事,沒有什么攔得住我們;而當一件“意外的”大事發生時,我們都應該感謝,這是上天的饋贈!這些不太美好的經歷,終將會成為記憶中不可缺失的彌足珍貴的一部分,頂多也只是未來一句輕松愜意的笑談罷了。
《人生大事》觀后感11
去電影院的路上,老爸問我:“今晚看啥電影?”我答:“人生大事。”再問:“啥子是人生大事?”我答:“生和死。”這是我第一次帶爸媽看電影,看了一部殯葬題材的影片,相信他們也是印象深刻。雖然影片圍繞冷門的殯葬行業展開,但卻并不讓人感到陰冷和恐懼,因為它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
首先談談《人生大事》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倒霉殯葬師大叔和一個可憐孤兒的故事。詳細點說,就是時運不濟的殯葬師男主(莫三妹,人稱三哥)拉走了女主(小文)剛去世的外婆,小文從此為找外婆纏上了三哥,之后發生了種種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個過程中有歡笑、有痛苦、有憤怒、有成長,也有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久而久之,痞里痞氣的三哥對小文開始莫名地心疼和愛護,并收養了她。通過撫養這個可愛的小姑娘,三哥的人生也出現新契機。男女主雙向救贖,影片笑點和淚點齊發。溫暖的電影、溫暖的情景、溫暖的家人。
接下來談談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三哥的父親去世了,為了完成父親最后的囑托——為他辦一場特別的葬禮,三哥將父親的骨灰制作成了煙花,在夜空中綻放,讓“挫骨揚灰”變成了“生如夏花之絢爛”。然而,煙花再美也只不過是一瞬間,像極了人的一生,從出生到長大,到成家立業,再到老去直至死亡,大部分人窮極一生都在奔波勞碌,到頭來發現人生恰如一場煙火,什么也帶不走,什么也不曾留下。所以,人啊,既然是哭著來的,一定要笑著走過這一程。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情節是影片的一開始,小文的外婆去世了,三哥為她整理遺容并帶她去火化。此后,小文一直追著三哥問:“我外婆呢?”忍無可忍的三哥向小文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告訴她外婆被燒成煙飛到空中去了,變成了天上的星星。所以在小文眼中,死亡就成了裝到大盒子被燒成煙,然后煙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可以一直陪伴大家。在小文的認知中,人死后變成了星星,殯葬師成了“種星星的人”,死亡好像也變得溫暖了起來。
影片還有很多不錯的情節,為了孩子倉促送走老人、為了事業遺憾送走幼女、為了錢送走自己等等,真實、搞笑又發人深省,是一部值得和長輩一起觀看的好影片。
“人生就像一本書,你翻到最后一頁才知道,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人生,除死,無大事。”當下,我們要做的,是珍惜身邊人。當懷念故人時,抬頭看看天上,只要你相信,他們就在那里陪著我們。
《人生大事》觀后感12
朱一龍在電影中極具顛覆性地出演一位刑滿釋放的刑釋人員,江湖人稱三哥,三哥從事的還是游走于生死邊緣的殯葬行業。
殯葬師、刑釋人員、半道父女……選擇這樣冷門卻極具挑戰的題材,就連角色形象也來了個徹底的顛覆,這真的很朱一龍。不懼挑戰、喜愛冒險、拒絕被定義、不想呆在舒適區的他,又一次悄悄地用行動刷新了群眾對他的認知。可鹽可甜、可剛可柔、可動可靜、可正可邪、可雅可痞……一龍千面,誠不欺我。
中國俗語本有“這世間除生死無大事”之說,電影《人生大事》四字隱喻的,想來跟生死二字也脫不開關系。由于世俗忌諱,從來沒有嘗試了解過殯葬行業,現在想想,刑滿釋放的三哥,在監獄里經受了社會性死亡之后,又要在殯葬業面對真正的生理性死亡,日日在生死之間游走的他,對生和死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悟?又會如何面對原本蒼涼慘淡的`人生?他和半道收留的小女生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而由于海報里的暖暖煙火氣和殯葬業給人的凄冷之感有著劇烈的違和感,也讓我不由想起用喧鬧溫情的方式敘述生死離別的《尋夢環游記》,這隱模糊約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好像也在示意我,題材雖蒼涼清冷,故事卻仍可治愈暖和。
戲剛開拍,一切未知,然而期盼值已被拉滿。
《人生大事》觀后感13
小文經歷了三次離別,一次是她的外婆的離世,一次是舅媽的拋棄,一次是親媽上門后不得不與莫三妹的分別。
外婆的離開對小文來說是突然的、無意識的,甚至在一切結束之后,小文依舊是一種很懵懂的狀態。對于她來說,她知道的,是那個喊她多喝水的外婆不見了,是那個喊她回家吃飯的外婆不見了。在外界的喧囂中,她只能躲在衣柜里,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她想要用她的槍趕走那些“壞人”,最終,與她相伴的,只有外婆給她縫的小老虎“豆角”。
“我外婆呢?”
小文一遍又一遍地問。這是她唯一的尋找外婆的方法。
在與莫三妹一次次的為人送終過程中,她慢慢明白了死亡的含義,夜空下,聽著外婆曾經的聲音,一遍又一遍,滿天的星星中有一顆屬于她的外婆。
舅媽的拋棄對于小文來說無疑是第二次的傷害,哥哥的不爭氣,舅舅的軟弱,最終全部都歸結到了小文的身上,她被貼上了“拖油瓶”的標簽。雖然小文面對這些從來不會哭,但是她心里都明白。在意識到自己闖禍后,小心翼翼地補救,看到莫三妹的難處后無聲的幫助,她在小心翼翼,卻又堅強不息地生活。
第三次的別離,對小文來說是最痛苦的。這次別離,發生在從小依靠的,有外婆的家不見了之后,發生在與莫三妹一行人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溫情之后,發生在她逐漸適應這里的一切之后。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那個雨夜,但是與前兩次一樣,面對這樣的別離,她依舊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用力地敲打著車窗,乞求車子能夠停下,不停地喊著“爸爸”,“爸爸”。所以最后,她拼勁全力也要回到“上天堂”。
因為這是她的家。
人生大事觀后感電影主要講的是剛刑滿釋放不久的殯葬師莫三妹在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和外婆相依為命的女孩小文,在和小文后來的相處中,莫三妹改變了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也產生了感情。
本以為這部電影會充滿著悲傷,但是前期卻充滿了歡快的氣氛,這兩個人就是一對歡喜冤家,前面非常搞笑,但是越到后面越傷感,表面上互相嫌棄,但是后面卻是父慈子孝,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但越到后面,真情就會越濃,三妹對小文的愛,其實就是彌補童年的缺愛吧。上一輩非打即罵,永遠不被贊揚的愛,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終究無法釋懷,因為童年,無法再來。
中國人向來是看重死后哀榮,三妹從對白事的不理解,到漸漸體會作文吧他所做的'事能帶給逝者親屬的安慰,并逐漸成為真正的種星星的人。
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身后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想讓留在這個世界的親人可以不用太傷心,不會太難過,三妹,帶著他種星星的隊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顆顆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難以說愛的老父親。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殮師》,它講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我們活著的時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這個疫情時代,這樣的情緒彌足珍貴,它讓我們懂得要愛我們身邊的人,家人,朋友,愛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地上愛過我們的人!
《人生大事》觀后感14
有人說中國人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我覺得不是。中國人只是不會輕易談死,并不是忌諱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遠的歷史我不太清楚,但我們的爺爺輩兒還有戰爭、饑荒的記憶,那時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們會認為生本來就得之不易,不積極向前看就是浪費了生命,談論死亡更是對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這部片子講述了殯.葬師莫三妹(朱一龍飾)在刑滿釋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楊恩又飾),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他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龍飾),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他爸爸、大姐稱呼他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歡他覺得他不好好對待「人間天堂」,他鄰居覺得他常常接觸死人比較晦氣,他女朋友還給他戴了綠帽子......他應該也認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給我的.感覺是“沒安全感、沒出息、沒自信”,還有一些空虛,好像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在活著。但又有一些不服輸,平時偽裝得兇兇的,像一個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雖然外面讓人稱他“三哥”,但其實內里還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夸贊,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個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見小文之后,三哥的眼睛里慢慢開始有了光,對于殯葬也更加敬重了。
電影里打動我的兩個片段:
第一個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畫畫。
對于小女孩的父母來說,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夠帶給女兒一些溫暖。短時間內接受自己的寶貝已經不在了這件事是非常難的,他們埋怨自己平時只顧工作,沒有好好陪伴女兒,這可能也是對現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媽媽們的警醒吧。讓我感覺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個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遺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敵,但他看不得曾經的愛人痛苦,也多虧了小文給他勇氣所以答應了找老爺子幫忙。做完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家屬們得到了一些慰藉,從這里開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長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來了小時候鄰村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因為被車壓到去世了,當時聽村里人說女孩也是看不出樣子了,她的媽媽找人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樣子才下葬的。小時候只覺得她的媽媽好愛她,現在想想,這件事無論是對生者的意義更重要。
對了,最打動我的還有老爺子的這句話:
“人生好像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后一頁,人生除死,無大事”。
最后
還活著,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決。
《人生大事》觀后感15
前陣子電影《人生大事》的熱播,電影中那個委屈巴巴的女孩,真誠地寫著我爸爸是種星星的人。這句給以孩子的目光來解釋殯儀化妝師這個職位,隱喻解釋死亡之后是以另一種形態活著,感人而又帶著童真,確實很難不讓人對這部電影有些期待。
出牢不久的莫三妹,為了挽回女友,想讓養父將房產證轉移到自己名下。莫三妹故積極表現,接下小文外婆化妝殯儀事件,小文追到莫三妹家中,小文的剛開始的追問和鬧騰,讓莫三妹覺得煩人,但在日久相處中,小文讓莫三妹知道了自己工作的意義以及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父親。
人生,除死,無大事。
這句作為點亮電影金句之一,道出了人生大道理。人生除了死之外,其他事情都是擦傷。死亡,是每個人都將會面臨的難題。我們將來也會離開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離別。而如何面臨死亡,確實是每個人都必修的科目。20xx年的夏天,那是我剛出社會的第二年,就在我以為我有能力可以贍養我父母的時候,姐姐卻給我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母親重病,需要手術。我回家的那個晚上,不知道如何面對母親,只知道那晚很恐懼,很不安。第一次知道,手抓餅原來可以是苦澀的味道,飲料不一定會是奶茶,也可能是淚水。我一遍又一遍地乞求母親所信奉的佛祖能看在她以往的誠心的份上,保佑她余生安康。那道與死亡相隔的墻,此時已成碎片;死亡,第一次離我這么近這么近。
佛祖似乎也聽到我的祈求一般,母親手術很成功,如今恢復得也很好。而與死亡交鋒的我,第一次開始審視死亡,我發現我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曾經那些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跟當時面臨死亡的恐懼比起來,毫無輕重。死亡,既然無法避免,何不直面它,或許會有不同的收獲。
“咻~嘭~”
伴隨著煙花的聲響,莫三妹養父的骨灰成了天空絢麗多彩的煙花。屏幕前的我也被這煙花深深吸引,那是我見過最獨特的煙花,那是一個老人對自己死亡的接受,那是屬于他自己體面且獨特的.葬禮。而死亡往往與葬禮,在老家,如果你看見一戶人家在大擺宴席,不是喜宴,那么便是葬禮過后的宴席。
來到這個世界時,孑然一身;死后,也是獨自大操大辦,華而不實,是為了離開的人走的心安,還是為了活著的人臉上有光。我想,那道煙花里會有答案。
來到這個世界時,孑然一身;死后,也是獨自一人離開。大操大辦,華而不實,是為了離開的人走的心安,還是為了活著的人臉上有光。我想,那道煙花里會有答案。
而電影的后半部分呢,在我看來不符合我的期望,小文的媽媽突然的出現,莫三妹答應將小文送走,以及最后的大和諧完,都像是為了給小文一個完整的家庭硬凹的劇情。但是作為一部商業片來說,算作是挺成功的。
總得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
【《人生大事》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大事臺詞08-05
《人生大事》臺詞08-05
人生大事觀后感12-19
《人生大事》的觀后感11-17
人生大事觀后感11-04
《人生大事》觀后感11-05
人生大事的觀后感11-06
《人生大事》觀后感11-16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11-17
人生大事電影觀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