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看過世界之前,別著急做決定
▼
兩年前,可兒決定辭職專職寫作時,曾請教過一位業內人士。
他說,現在紙媒行業下滑嚴重,有的雜志社連稿費都發不起,新媒體雖然搞得火熱,但良莠不齊,如果你不能像某大V級寫手那樣敢嬉戲怒罵,就別想出彩,有人寫了幾年的公眾號也只不過寥寥數千粉。
她猶疑了一段時間,最終內心的熱愛戰勝了懷疑,當然為了更透徹,她關注了好多成功的新媒體,發現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色:或言辭犀利,觀點鮮明,或另辟斜徑,獨樹一幟,就連那些專寫美食的因為用心也擁有很多讀者。
心里有了主意,索性辭了職,休整一段時間,又去了很多城市,緩慢認真地生活,體會身邊的花開花落和每個安靜的黃昏,當她的心里只剩下美好時,內心充滿了創作的欲望。
現在,她早已出了自傳,成了作家,因為寫作風格鮮明,文筆優美,一年簽下三本書,寫得風生水起,當然,她慶幸當初早早辭掉工作,有了更多的時間創作,狀態才越來越好。
可兒說:“沒有積累前,不要輕易做決定,那樣會誤導自己的人生。”
她后來才知道曾請教的那位作家已很久沒有作品了,因為寫慣了傳統的寫作模式,跟不上新媒體的快捷,所以他給的建議也是守舊、墨守陳規的,可兒很慶幸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現在,也會有新人請教她是否需要辭職專職寫作?
她總會建議對方如果能在寫作期保證衣食無憂,耐住寂寞,當然可以辭職,因為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就像網上的那個段子:國內階層已經固化,上升的大門已經關閉,但別忘了下行的通道可是隨時為你敞開著呢!
前提是你必須要腳踏實地。
▼
人生是由一個個決定組成的,你的決定,決定了你的階層,但是做決定之前,要問問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
給自己時間,不要焦急,一步一步來,一日一日過,憑自己的韌性與能力,做喜歡的事,才是最幸福的。
張總是一位朋友的'老公,算是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因為他的父母親都是農民,在他高考時并不懂填報志愿,所以將他領到一位鄰居那兒,據說見過世面,是村里的高人,當他惴惴說出自已喜歡的專業時,那人不屑一顧:“那個專業是冷門,出來找不到工作,還是報xx吧。”
他說出了一個當時比較熱門的行業,懵懂的他看著父母熱切的眼睛,違心順從。四年大學后熱門早成了冷門,就業無門,勉強進了一家小公司,忍受各種不適,后來慢慢積累,又跳槽到了一家國企。
事業也開始上升。但他對于不喜歡的工作仍是糾結,內心并沒有多少熱愛,他決定報考MBA。
那時他已經做到中層,據說上升的名單有他的名字,聽說他準備去求學,很多人勸道:“即使讀了MBA回來后又怎樣,早已新人換舊人了,誰會為你留著職位?就算你換了喜歡的工作,30+的人了,一切從頭來過,哪有那么容易?”
這些年他早已通過生活看了世界,有了方向,并沒有聽從任何人建議,順利入學,畢業后應聘到南方一家公司,終于從事了喜歡的職業。
每每想到過去那種無知受限的困境,感恩知識改變了命運,學習開拓了眼界,決定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心寬了,路也寬了。
他說人生最困難的兩個選項莫過于:“你敢或不敢而已。”
一個人只有看過世界,才有資格如此霸氣。
▼
世界很大,我想看看。
這句話太深入人心,對于很多人來說簡直是夢想的存在。
但也總有一些酸溜溜的放大:“只要有錢,誰不想滿世界亂轉,開眼界需要金錢啊。”其實不然,世界在你讀過的書里,做人的底線里,結交的朋友里,它代表著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與膽識。
這些只有生活才能給你,它是人生最頂級的財富,可以增強閱歷,豐盈內心,讀書更是,還有努力同樣必不可少。
這個社會殘酷又功利,殘酷的是你的付出未必有收獲,功利的是你必須付出才有機會。
別著急做決定,一瞬間可能影響一生,但最終決定你能走多遠、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從來都是自己。
我亦亭亭,無憂亦無懼。
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心有底氣才波瀾不驚的!
【真正看過世界之前,別著急做決定】相關文章:
做真正的自我01-28
做真正的自己日志04-14
做真正的自我作文04-14
有關做決定的作文04-14
自己做決定作文08-24
真正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做事的速度06-01
欣慰的紀念——世界末日之前有感11-10
欣慰的紀念——世界末日之前有感11-10
不要在深夜做任何決定作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