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是袋里有錢,手中有書
只有你自己獨立且豐滿的靈魂,
是永遠靠得住,
永遠不枯竭的。
生活可以有一百種樣子。有的人鐘情于春風冬雪煮新酒,有的人滿足于老婆孩子熱坑頭。
個人選擇,無關對錯。
但如果要我說,在我的想象里,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袋中有點錢,手里有本書。
01
“經濟獨立,才能有選擇的權利”
“經濟如果不能獨立,則什么都不用談,衣食住行全靠他人施舍,卻口口聲聲不愿做附屬品,哀莫大焉。”——亦舒
一個人,首先要經濟獨立,才可能有人格的獨立,繼而才可以自由地去選擇,去追求。
當你在錢財上依賴別人,你便很難有精神上的獨立。而一個人,只有經濟和人格雙重獨立,才能真的活得體面。
窮不是錯,更不是罪惡,但你知道的,一個人沒有錢必然會喪失很多的選擇權。經濟不能獨立,要么得依附別人,要么就委屈自己,總歸是活得不夠挺拔,說話做事都少三分底氣。
只有經濟獨立了,才能有魄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才有能力拒絕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從你經濟獨立的那一刻開始,你的生活才真的掌握在你的.手里。
這聽著有些殘酷,但這不是勢利,而是現實,也是規則。
所以,你可以不拜金,也不必以家財萬貫為奮斗的終極目標,但你需要一定的金錢和積蓄,來保證生活的尊嚴,不用屈就,不用乞求,可以自由地主導人生。
02
“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三毛
讀書,不僅僅等于上學,也不只是青蔥的學生時代該做的事,而應該是一輩子的堅持。
一個不讀書的人,就相當于主動關上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大門,成為拒絕思索,被動接受的人。
楊瀾曾經說過一段讓我深有同感的話: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讀那么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一天兩天不讀書,也許并看不出什么明顯的變化,但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不讀書,這個人的氣質、談吐、思想觀念,都會逐漸地暴露出他的無知和淺薄。
讀書是一種自我的修煉。
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從中修煉自己的心境,豐富自己的見識。這樣的生活更顯厚重,更有質量。
03
“人貴在自立,和不斷的自我提升”
會賺錢,能獨立,是一個人自立的過程。
會讀書,能學習,是一個人自我提升的過程。
而這兩者,恰恰是相輔相成的。
內心空虛,不懂得自我充實的人,想必事事尋求依賴,又談何自立?只有知道不斷滋養自己的人,才能讓內在變得溫潤,讓靈魂變得豐盈,然后真正的獨立,以一個挺拔的姿態應對一切,自給自足,不卑不亢。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你自己獨立且豐滿的靈魂,是永遠靠得住,永遠不枯竭的。
-END-
【最好的生活,是袋里有錢,手中有書】相關文章:
文具袋里的風波05-08
筆袋里的爭吵作文03-07
袋鼠的袋袋里住了一窩鳥05-26
美術袋里的悄悄話04-14
美術袋里的悄悄話04-14
生活中有哪些語文01-09
生活中有激情句子04-14
生活中有激情的句子04-11
垃圾袋的生活歷險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