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你寧愿早挨打,還是晚挨打

發布時間:2017-09-30  編輯:林儀‍ 手機版

  斯皮爾伯格是個孤兒,被送到一個孤兒院。這個孤兒院有一個規定:這里的每個孩子每天都要受到一次體罰,這沒有選擇,但可以選擇什么時候挨打——早晨起床之后、中午或晚上睡覺之前。所有的孩子都選擇把挨打的時間盡量往后拖,最后拖到晚上睡覺之前。只有一個孩子,選擇在早晨起床后挨打。這個人就是斯皮爾伯格。斯皮爾伯格的想法是,反正這頓打是免不了的,那么,晚挨打不如早挨打。早晨挨過打了,就不用擔心了,他就可以輕松度過一天中的剩余時光。而那些一直把挨打的時間往后拖的孩子,從早晨起床就在擔心挨打,一天沒有過好,到了晚上,這頓打還是躲不過去。

  我不知道斯皮爾伯格后來是怎樣看待生活的,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折射出一種人生態度,選擇是一種能力。

  受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就跟被送到那個孤兒院里去的孩子們一樣,只要我們進入了人生,這就成了無法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不受苦,我們只能選擇受苦的態度,是逃避,還是面對。

  人性有一種本能,就是逃避。即使受苦不可避免,還是想盡量往后拖,反而讓生活中可以享受的部分也滲透了擔憂。但人性里還有一種直面的趨向,它讓人的眼光可以越過受苦的遮蔽,為自己開拓出更大的空間去成長。這樣的人總會選擇用更成熟的方式應對人生之苦。

  這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基于對人生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生活是艱難的,人生不免有痛苦。

  另一種理解是,生活是容易的,人生必須快樂。

  抱著前一種人生觀的人,對生活有真實的理解,對人生也做好了準備,愿意并且能夠承受生活的艱難,并在受苦中盡量創造快樂和意義。

  抱有后一種人生觀的人,在遇到人生的艱難挫折時,會拒不接受,他們抱怨、躲避,卻躲不掉,反而讓自己生活得很不快樂,也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甚至,有一些強求在生活中必須每時每刻都快樂的人,發展出了心理癥狀。

  受苦是一樣的,但受苦的意義有所不同。這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態度,在很小的年齡就會顯露出來。

  在孤兒院的那群孩子中,斯皮爾伯格顯露出他的成熟來。

  也正是基于此,他選擇了一個更為成熟而豐滿的人生。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午夜网站在线看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伊人成综合网开心五月丁香五 | 在线看欧美十八禁网站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2021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