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搜集喬布斯有關的資料時,看到他的一個觀點,即:大多數人缺少人生經歷的原因是他們從來不去求助。
(一)
這說的不就是我嗎?我表示不服:雖然我不向別人求助,可是我活得很好啊!難道做一個獨立、自尊的人,有錯嗎?
于是,我順手把這句話轉發到閨蜜群里,等著她們跟我同仇敵愾。沒想到……
“這句話說得太對了!阿姣,早就想說了,你得學學向人求助,否則會讓人覺得,你根本沒拿我們當自己人!”
“你知道你為什么談不了戀愛,就是你不懂示弱,不懂得向男生求助啊!”
“那次你在群里炫耀靠自己翻書、找資料,用了一個星期終于搞定一個電腦問題的時候,你知道我心里其實很難過嗎?明明我就是學計算機的,你就沒有想過問問我嗎?”
“你上次說要跟導師做項目,后來為什么沒成?不就是因為你怕麻煩師姐去牽線搭橋嗎?”
“就是就是。你自己算算你發過多少“雄心壯志”,最后都因為不敢找人幫忙、合作,不了了之?你的確因為從來不去求助,而少了很多人生經歷。”
“如果不是因為我們跟你太過熟悉,估計關系早就淡了,你要知道朋友是麻煩出來的。”
……
看著屏幕上彈出來的一條一條罪狀,我不得不承認:他們說的都對。我的確因為從來不去求助,而少了很多人生樂趣。
因為不去向人求助,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到我這里就變成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能放棄,始終在自己狹小的圈子里,維持有限的見識。
“人,應該靠自己”,但是獨立并不代表單打獨斗,更不是以一種對抗的姿態蜷縮在自己的領域。獨立是指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外界種種,建立起與世界的聯系,同時保持精神上的平等和靈魂上的不諂媚。
(二)
“對不起,是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這樣了!我一定會死命麻煩你們的!!”想清楚后,我果斷認錯。
后來,閨蜜圈里的w跟我們分享了她自己的故事。說起來w也是一代奇女子,年紀輕輕就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上線的幾款app頗受歡迎,在業內也是“大神”般的存在。這是我第一次聽她詳細地談起自己的經歷,然后她總結了一句話:我的成功,是因為他人的成就。而這都來源于她能夠主動積極地尋求他人的幫助,并建立起合作的關系。
1、敢于求人。
w是一個資深背包客,對她來說,跟陌生人搭伙旅行、尋求幫助,或者靠自己的勞動換取食宿等等,都是很平常的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認識了一批非常優秀、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的小伙伴。在決定創業之后,她果斷地拉這些小伙伴入伙,死纏爛打也好,眼淚攻勢也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也好,甚至拋出,“我現在真的缺人!你得幫幫我啊!那你幫我介紹其他人,或者你先幫我做一段兼職?!”總之,w靠著求助,在短短的時間內,拓展了一個龐大的人際圈,最終,過濾出了志同道合的合伙人,開始了創業之旅,也才有了現在這樣一個非常優秀并且穩定的團隊。
“其實,只要我打出電話、發出私信、跑上門去,幾乎沒有人真的拒絕我”。w總結道。
2、敢于求資源。
項目初期,公司經費非常有限,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辦公場所的問題。這時候,w又充分發揮了自己不要臉精神,拿著商業策劃書,去找了大學時的導師。在導師的引薦下,她們進入到一家非常知名的創業空間,享受到一系列免費的辦公、培訓等資源。
而且,通過這樣一個更高的平臺,她們還接觸到了一些非常優秀的人才、創意和渠道,為項目的發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如果你不說,永遠沒有人知道你想要什么,也沒有人會主動滿足你,每一個奇妙故事的開始可能只是源于一句“你能幫我一下嗎?” “你能給我提供一些建議嗎?” “你能幫我引見一下嗎?”
3、敢于求錢
w的團隊最近剛剛得到了首輪融資。她告訴我們,項目發展到現在其實遇到了瓶頸,因為錢不夠,后續很多好的構想沒有辦法實現。但是w再一次走了出去,開始尋找愿意投錢的人。經過一次次展示、拒絕、談判……最終從一個投資機構那里獲得了投資。“想想還蠻刺激的。讓別人拿錢投資自己的未來,是一件很獨特又很有成就感的體驗。”
在w的人生經歷里,貫穿始終的就是與他人的合作,以及尋求幫助。就像她自己說的,“一個人可以做成一些事,但是很少能夠做成一些大事。我們需要的是主動走出去,大膽尋求幫助,建立起關聯,從而實現更大的愿景。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的不僅是更多優秀的人、更多的資源支持,不僅是在企業管理方面的實踐和積累,最最重要的是,我的人生邊界得以不斷擴大,生命變得更加豐富,視野和格局也更加的開闊。正是這些經歷為我構建了一個更大、更高的平臺,使我能夠在更高的層次上去與這個世界對話。”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變得更加寬容和開放,就像w,她現在非常樂于去幫助別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經驗。“我會盡可能地回應他們,以感謝當年的那些不拒之恩。”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正面的反饋。相反,如果我們從來沒有得到過幫助,也不曾試圖去求助,那么我們自己恐怕也無法成為一個勇于奉獻,樂于付出的人。
(三)
至于為什么“求助”會讓一些人為難,原因或許有三:求助時的羞恥感,受到幫助后的虧欠感,以及害怕拒絕。
1、羞恥感
羞恥感,是一種“不愿意被人看見”的感受,它指向自身,指向“我不可以被別人發現”。
“我為向人求助這件事感到羞恥”,是我們想要和人保持距離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潛意識里,我們怕被人看見,怕跟人發生更深層次的關系,怕讓人看見自己的無力和軟弱之處,這種不安感,會讓我們無法開口,說出“請幫我一個忙”。
2、虧欠感
跟“羞恥感”不同,虧欠感指向他人,指向“渴望跟人互不相欠”。所以,虧欠感期待的結果是被拒絕、被放棄。
有時,當我們求助之后,會產生“最好他不要答應,否則我還得想怎么還回去” 等等的想法,這時是“虧欠感”在做祟。這會造成一個結果:即我可能只向少數明知道會拒絕的人求助,那些有萬分之一幾率會給予幫助的人,從一開始,就在求助名單之外。
3、怕被拒絕
“怕被拒絕”往往跟高自尊聯系在一起,即自尊心讓他無法接受被拒絕的事實甚至可能,內心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到難受。這會形成一種精神枷鎖,讓我們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想好了最糟糕的結果,從而選擇放棄。
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從來不敢對別人有要求。哪怕是一件我們非常渴望的東西,如果它需要假他人之手才能拿到,也會選擇放棄和錯過。
然而,就像喬布斯說的,我們不能因為怕,就什么都不去做。“年少莫等閑”,克服“不去求助”心理的唯一途徑就是:去求助。
在我求助于人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沒有一個不幫我的。當我打電話的時候,我發現沒人跟我說不可以或者掛我電話……多數人從來都不愿意拿起撥通電話。多數人從來不索取,有時這就區分了行動者和做夢人。你要去行動,你要愿意接受失敗。無論是開一家公司或者其他的,你要愿意接受在電話里被人拒絕這件事。如果你害怕失敗,這條路你走不遠。
(四)
哪怕聲名如w,最開始,在她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時,根本沒有多少人關注和看好。但是為了宣傳,她去求助所有能夠認識的新聞界、媒體界的人,慢慢增加曝光。而現在,不用她再做什么,采訪邀約就已經排得滿滿的,這就是吸引力法則。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開始:說出你想要什么,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畢竟,不求助,又如何能打破人生的局限?
所以啊,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人生經歷更加豐富,需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求助。在這個求助與幫助的過程中,我們會與外界建立起更加緊密、廣泛的關系,甚至,只是因為我們的一句話一個行動,就多了一些奇妙的人生經歷,更別提過程中對我們的情商、閱歷的提高,而所有的這些到最后都會成為我們的資本。
親愛的,如果你缺少人生經歷,真正原因或許跟我一樣,在于從來不求助。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你一直以來想做的一件事,問一問自己,是什么阻礙了我們?那些我們解決不了或者覺得吃力的地方,記下來,不要只想著“我要做什么才能解決它”,而去想“什么人能夠解決它”,然后找到這些人,張口問一句“你可以幫助我嗎?”
也許我們還是會感覺別扭,體內的預警機制會跳出來,告訴我們求助的風險,但是,我們克服它的方法不是逃避,只能是經歷它們。
你會發現,求助,它帶來的不僅是一個機會開啟的可能,不僅是一次增加人生經歷的契機,更加重要的是你的人生,也在你開口的那一刻,與更大的世界和平臺連接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