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老的東方是個離愁暗涌的國度,字里行間充滿了腸斷復腸斷。從先民的歌唱開始,在歷史長河里蕩漾著的,最美的是關于愛情,關于離別的傳奇。
靜謐的午后,手捧著一本厚的有些不像話的古典詩集,隨意翻動,任古典的氣息在指尖自然流淌。有些冰冷的指尖透過紙張,感受到了一絲寒意。定睛一看,原是一首小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突然想到明天就是七夕了。一霎間,浪漫的氣味從泛黃的紙張里洇到鼻喉,沁香滿心。
于是細細翻動那本厚厚的典籍,想從那古典的浪漫中尋找關于七夕的一切,權當作對先古的緬懷,又當作對一些人的思念。我看到那遠古而浪漫的神話,讀到那唯美而沁香的詩句,或濃或淡的情感在心間流淌,仿佛回到了最古老的東方,離愁暗涌。
我莞爾,簪起一只粉紅色的小箋,刻下些許的詩章,用最美的畫筆將七夕勾勒出最遙遠最浪漫的模樣。
【香帳湊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在先民的童年時期,想象就像是一雙翅膀,帶著我們古老的祖先飛到了銀河深處,完成了一個浪漫而唯美的神話。七夕節的傳說,將最真最美的愛情化成千古的傳奇,在東方古老而神秘的大地上穿行千年。于是那星光漫漫的銀河,閃閃爍爍的明星就成了神話傳說的主題。
七夕神話的流傳,最美麗莫過于對美好而自由的愛情的向往,最簡單莫過于對平靜而美滿生活的期冀,最真實莫過于對男女平等,愛情自由的渴望。
所以,七夕又稱女兒節,乞巧節。
我曾經翻閱各種典籍,將這個美好而浪漫的節日的風俗一一寫下,又翻閱詩集,瀏覽歷代文人留下的只言片語。從那濃重而深情的文字間,能尋找到一點兩點古代女子乞巧的影子。記得最深的就是那句“香帳湊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閉上眼睛,仿佛里看到了漫天的星河,一彎瘦月遙掛天際。月上中天時候,兩顆燦爛的星辰繞著銀河熠熠閃爍,仿佛是兩個人的相互致意。玲瓏而精巧的鵲橋從銀河中央升起,一個白衣女子,手持白練,邊行邊望著橋的另一頭。另一邊是一個俊朗的男子,挑著扁擔,嘴里唱著童謠,眼睛望向遠方,走到橋中的時候,女子恰至橋前。這一相遇,便恰似萬種風情,全在這一瞬間綻放。
一陣冰涼的詩意,我低下頭,仿佛看到了地下的香緯羅帳,排成一排的窈窕女子跪在月下,默默祈禱著。待到中天時候,一個個的女子在微弱的月光下引針穿線,一陣歡聲笑語飛上絡角星河,就連在鵲橋上相會的牛郎織女也忍不住向下張望再三。
這女兒節的風俗,每個地區不盡相同,但這美麗而優雅的節日,不管在現代還是古代,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北方,都是屬于美麗的女兒的節日。她象征著女兒們渴望純潔而唯美的愛情,也象征著女兒們渴望自己心靈手巧,心思玲瓏。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古老的東方是個離愁暗涌的國度,字里行間充滿了腸斷復腸斷。從先民的歌唱開始,在歷史長河里蕩漾著的,最美的是關于愛情,關于離別的傳奇。細細聆聽那古典文集里的吟哦,仿佛看到涉水而來的古典女子,踏過荒蕪的蘆葦,手持桃花,嫣紅色的輕霞映滿了俏麗的臉頰。淌過生滿益母草的古岸,唱著桃夭,響徹一個空間的美麗歌聲,眉宇間怎也掩飾不住那一抹蒼涼的嫵媚。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仿佛里似乎聽到了遙遠的吟哦,又仿佛聽到了潺潺的流水。叮叮咚咚的充斥在心間。“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那分明是銀河深處濺起的浪花,用靈秀而動聽的聲音像人們訴說那浪漫的古老傳說。
初初讀到這句“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便驚訝于李商隱對七夕的理解。在文人墨客相互追捧的七夕相聚,聚少離多,惆悵輕嘆的時候,李商隱卻大手一揮,寫下如此令人深思的語句。
那銀河兩岸,相互對望的兩個人,眼波盈盈,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相思成愁,愁更愁。但如若相愛相知,便也有那“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心有靈犀吧。
于是莞爾,心里猜疑,大概是李商隱早已知曉了這個結局,才會有那么一問吧。銀河碧落,星野茫茫,云氣氤氳,美麗浪漫,正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遇的地方,只是為何總要等到金風玉露的七夕才能相聚呢?大概是仙家喜歡別離吧。李商隱的不解與疑惑,和他心里的苦悶和孤寂有關,但暫且不去尋找他背后的點滴,只此一句,足以流傳千古。那是千百年來,無數怨侶,無數墨客騷人都想不透的事情:世人都道是相聚好,卻不知曉唯有感受到離別之苦,才有佳期相聚之樂,更何況心有靈犀的兩個人呢。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初初讀這首小詞的時候,很是喜歡那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覺得人世間全部的唯美都在這一句上,就像那時候青澀的初戀。
猶記得讀到這首小詞的時候那天的天氣,也是臨近七夕的夜晚。月明星稀,天色淡藍,一條銀河垂地。不冷不熱的晴朗天氣里,仰頭望著那寬廣而飄渺的銀河,引入眼簾的是那璀璨的星辰,隔著遙遠的空間與時間,將所有的星光都融進了唯美的傳說里。我聽著母親在身旁輕輕講述七仙女的故事,講述每一個星座的古老傳奇,似乎置身在虛無縹緲的天宮,想入非非更走入非非。
猶記得那時候喜歡簪花小箋,將這首詞寫在上面,把玩良久。沁香的小箋帶著濃重的古典氣味,就像某個人的溫度,透過了千年,直直地來到心間。仿佛那所有的傳說,所有的愛情故事不過是我手中的一扎小箋,細細碎碎刻畫著的是關于千年的愛戀。一剎間,我竟然將秦觀與牛郎給迷失了,迷失了愛情,迷失了傳說,迷失了的,大概還有那份年輕的、憧憬的心吧。
待到后來,卻更喜歡那句“柔情似水”。恰似有風情萬種,只為某個人展現,指尖的愛情中,都在那似水柔情中默默流淌。只此四個字,便已經將愛情里全部的溫柔展現。
由來,很喜歡秦觀的小詞,從“山抹微云”到“自在飛花輕似夢”,仿佛能看到纖柔而俊美的年輕男子,清眉緊鎖,揮毫潑墨,一筆揮就,寫盡萬古仇恨,寫罷七夕經典。我于是很感懷,感懷于相隔千年不相見的無奈。假若能有金風玉露,假若能七夕相會,假若能有鵲橋佳期,假若……總比過相隔千年的對影空徘徊,總比過空對寶簾銀鉤,再嘆情枉然。
【畫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仿佛聽到了稚嫩的童聲在吟誦杜甫的這首《七夕》。那是游弋在精神深處的鏗然之聲,是來自先民的歌唱,是隱藏在古典詩集里的吟哦。
風微涼,夏微涼。螢火蟲在銀河上空飛舞,依舊隔著盈盈一水的距離,依舊兩相脈脈不得語,依舊還等下一個佳期。這千古的神話,洇進了多少關于古人的,關于今人的,關于你的,關于我的傳奇和希冀?
那七夕的模樣,隱藏在古詩詞里,隱藏在千百年的歲月里。七夕花下醉,醉在那古典歌唱的低吟淺唱里,醉在那唐詩宋詞的淺吟低酌里,醉在那清風明月的相思里。
話末七夕,畫末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