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車站等人時遇到一個乞討的中年男人,看上去三四十歲的樣子,高高瘦瘦,走過來的時候沒有跛,走近了一看也沒有瞎。他飛快地將手上的碗伸過來,面上一點赧然都沒有,理直氣壯地開口乞討,被拒絕之后看到巡警過來,訕訕地走到一邊,用我們能聽見的音量嘟囔“現(xiàn)在都是什么人啊,把自己打扮得那么光鮮怎么一點愛心都沒有,太不善良了,什么人啊什么人,真是世風(fēng)日下哎呀。”
我正在想著現(xiàn)在的乞丐文化程度都蠻高,世風(fēng)日下這個詞語境用得還挺貼切,一旁的朋友看不過去準(zhǔn)備沖上去理論,被我拉住后反而吃驚的回看我“你不是吧?真太不是你了。以前都是你沖上去跟人家吵的好吧,現(xiàn)在居然還攔著我!
或許每個少年在走向青年,又走向成人的時候都會經(jīng)歷過這一遭。像一個青面獠牙的小憤青,看不慣不勞而獲,看不慣阿諛奉承,看不慣虛與委蛇,看不慣許許多多,整天像個“挑刺兒”一樣活著,有種不知天高地厚卻自認(rèn)為指點江山一樣自信,恨不得把全世界扭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就連有一年去參加頒獎典禮,那是個全校領(lǐng)導(dǎo)都會出席的場合,帶隊老師看著我一身襯衣一件牛仔褲一雙跑鞋,扎個亂糟糟的馬尾漫不經(jīng)心地站著,走過來拍一下我的肩說“你這孩子,這種場合怎么也不收拾打扮一下?”,我也可以伶牙俐齒地回過去“我又不是參加選美比賽的,比我長得好看的人多了,她們怎么不來領(lǐng)獎,這種場合是看內(nèi)在的跟外貌有什么關(guān)系!彼晃艺f得沒話,只好點點頭,尷尬地笑一下走開。
口舌之爭的勝利,大概是會讓人上癮的。
不管你看過多少書教你提高修養(yǎng)謹(jǐn)言慎行,不管你身邊有多少人勸過,女孩子不要這么犀利,不要這么挑剔,不管你是怎樣心悅誠服地感嘆“Life is not to argue, but to compromise(生活不在于爭執(zhí),而在于妥協(xié))”是一句真理。
不管你也曾用這樣的話勸過多少人。
爭辯得來的勝利都會讓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滿足,和一種被無限放大,感覺可以征服天下的快感,當(dāng)你維護(hù)了自己的形象、信仰、認(rèn)知、價值觀,便會有一種全世界被你守護(hù)又被你同化的成就感。即便那種感覺轉(zhuǎn)瞬即逝,爭論的時候腦回路里面嗶啵燃燒的電流,反駁的時候絞盡腦汁遣詞造句的刺激。毫無疑問的會戰(zhàn)勝所有的矜持、從容和冷靜。像是在辯論場上將對手說得啞口無言,而你腦中的觀眾起身掌聲雷鳴經(jīng)久不息。
我曾經(jīng)覺得這樣也沒什么不好,它能幫你不斷激活新的腦細(xì)胞,能督促你去閱讀、思考,并把你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飛速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武器,甚至能幫你很快地找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一幫人,這些人中的很多,都是會今天吵得熱火朝天,然后明天和好如初,可以走下去很久的朋友。
直到慢慢地發(fā)現(xiàn),為什么同樣是二十四小時,唯獨我的一天顯得那么短?看著別人打卡完成了當(dāng)日的閱讀,背完單詞去跑步,聽完歌看會電影去睡覺,我還什么都沒有干。
計劃聽完的BBC新聞沒來得及開始,最喜歡的一本書攤開在手邊,還是幾個小時前沒被翻過的頁碼,打開的文檔寫了一半,還是那幾個字,孤零零地躺著,好像被遺忘的孤兒慘兮兮地看著我。
你猜我這時在做什么?
我沒有看韓劇,沒有看綜藝節(jié)目,沒有刷微博一遍遍無意識地看過去。我在做著我認(rèn)為有意義的事,在quora上幾千字幾千字地在跟人爭論,很小的一件事,大概是說如果你不夠了解一件事全部的前因后果,有沒有資格做出評論。
從道德講到人的自律,從尼采韓非講到古格斯的戒指。直到那個人再也不回應(yīng),方帶著勝利者的喜悅,瞄一下表,三個小時過去了。
而我計劃好的所有,都還沒有開始。那本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真正喜歡的生活。
甚至當(dāng)我過了幾個月回去看,才發(fā)覺即便你將一個人說得山窮水盡啞口無言,也不代表他就會贊同你的觀點,只不過,只不過他還沒想好要怎么反駁而已。
想想這樣的兩個人,為了永遠(yuǎn)說服不了對方的觀點苦苦爭執(zhí)引經(jīng)據(jù)典,并沒在爭論中學(xué)會兼容并蓄,驚奇這世界上居然還有另一面的聲音和想法,反而像刺刀一樣地立著,捕捉對方字里行間的任何一點漏洞然后毫不留情地反駁過去,事后幾乎想不起當(dāng)時我說了什么,他又說了什么。即便妥協(xié)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而我們搭進(jìn)去的其實一樣,都是不會再回來的時間。
那三個小時之內(nèi),我本來可以聽完五篇BBC,看完這本書的結(jié)局,或者至少,完成我寫了一半的論文。我可以站在窗外望一會春景,看看桃花是怎么飄搖落下,蒙蒙的柳絮如何迷了行人眼。我可以抽出手來回一句朋友在微信上的問候寒暄,可以在家里的汪叼著球過來找我,眼巴巴地求陪玩的時候答應(yīng)她,而不是雙眼放光的坐在電腦面前,處心積慮地去說服一個根本不認(rèn)識的人。
本來可以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一步一步地走近我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坐在那,等著爭論的刺激感慢慢冷去,再后悔不已去追悼我心甘情愿浪費掉的時光。
從那之后我忽然不再介意別人和自己觀點的分歧,即便是吹毛求疵的批評,不懷好意的挑釁。只要他不用污言穢語攻擊我,我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只要這樣的挑釁不會觸碰到我價值觀的底線,只要這樣的分歧,不會影響到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不再推心置腹地給人解釋或者爭論,不再試圖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是什么人,你的腦中在想著什么,而你想要告訴陌生人什么。
忽然發(fā)現(xiàn)時間多出了好多,而當(dāng)我的生活可以慢慢按照自己想要的節(jié)奏進(jìn)行時,這種成就感雖不會像爭論帶給你的那樣猛烈,像喜悅的潮水一下子淹沒人。卻更像是細(xì)水長流的篤定。它給你的力量,是即便是知道你的人生,和千千萬萬的人生一樣,本身不具備任何意義。卻能在每天早上醒來,誠實而滿意地面對自己,嗯,你比昨天的你,是更好的人。
我知道自己不夠完美,也從來不想要做到完美。
而我有不完美的自由,你便有批評的自由。
我尊重你指摘的權(quán)利,更尊重我自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