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年,我沒有考上大學,心情十分消極。一日,與大哥一起散步,經過一片莊稼地時,見一位農民正在鋤草,草在鋒利的鋤頭下,被無情地翻起來,再被農民毫不憐惜地扔在了一旁。看到小草,我想起了自己的命運,覺得自己跟這卑微而無用的小草一樣,被人拋棄,不被人重視。
見我愣在那里看農人鋤草,大哥問:“可憐小草嗎?”
我點點頭。
“其實,這些小草被人無用地拋棄,只是它們站錯了地方,誰叫它們擠在莊稼地里呢?與莊稼比較,無用的、拋棄的,當然是小草。”大哥說。
“哪小草怎么才不會被拋棄呢?”我問。
“如果小草長在草坪,它能給大地帶來生命的綠意;如果它長在防洪堤,它能保護堤岸不被雨水沖刷;如果它長在茫茫戈壁,人們會因為看見它的蹤跡而歡呼雀躍。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寶,關鍵在于它是否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是否把它放對了地方。”
大哥的一番話,給了我不少啟發。后來,在大哥的指導下,我發揮自己的繪畫專長,開了一家藝術裝璜店,想不到生意出奇地好。我終于在生活的土壤上站穩了腳跟,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
小草雖然卑微,但世界也會給它留有位置,關鍵是選準適合自己生長和立足的土壤。
二
父親在一堆木頭中翻找著,最后,找出一根彎曲得不成樣子的木頭,說:“就是它了。”
我想,父親找木頭干什么用呢?為什么放著那么多直木頭不要,卻偏偏要了一根無用的彎木頭呢?父親也許看出了我的疑惑,對我說:“不是直木頭就有用,彎木頭就沒用,直或彎,只是木頭的特點,并非木頭的缺點。你知道我找出這根彎木頭做什么用嗎?”
一根彎木頭有什么用呢,又能用來做什么呢?我想。
“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寶,彎木頭用來做棟梁,當然是廢物,但用來做牛軛,這根彎木頭,不就是一塊寶、一塊好材料嗎?”父親說,“所謂有用,不是放到哪里都有用,直木頭用在直的地方就有用,用在彎的地方就沒用;彎木頭用在直的地方當然是廢料,用在彎的地方卻是好料。世上的東西,大都如此,用對了地方就有用,無論是直木頭還是彎木頭。”
三
一次,去景德鎮旅游,買了一件珍貴的瓷器,瓷器本是用大紙箱裝著的,大紙箱的間隙里塞滿了廢紙屑。我考慮到大紙箱攜帶不方便,就扔掉了大紙箱和里面的廢紙屑,直接把瓷器放進小巧的手提箱里。
上車時,由于不小心,一個趔趄,手提箱重重地撞在鐵欄桿上。打開手提箱一看,那件珍貴的瓷器已經破碎了。這時,我才后悔扔掉了那些看似沒用的廢紙屑。
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寶,世上沒有什么真正沒用的東西,哪怕是那些廢紙屑,只要把它們用到適合的位置上,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己再珍貴,也不要去看輕別人,看輕那些“廢紙屑”,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瓷器,哪怕再珍貴,也離不開廢紙屑的呵護和烘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