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件事的感悟
人這一生,每時每刻都面臨著選擇,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機會成本,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人生。
必須做的事,是沒有選擇的。
如法律、條例、準則等文件中規定的必須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等。
有些人在這些事上,總想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做,結果就是以身試法,違法違規。他們不是不知后果的嚴重,明知故犯的原因就是這背后特殊的利益和僥幸的心理。
社會上也確有那么一些人,僥幸過關,不勞而獲。不知這些人逃脫了法律的制裁,是否也能過了自己良心這一關。有人說,這些人根本就沒有良心,果真如此,也就不配為人了。
應該做的事,是由每個人扮演的不同社會角色決定的。
人們對不同的社會角色會有不同的期待。有的寫入崗位職責,有的就是約定俗成,或是文化的傳承。如教師應該教書育人,學生應該以學為主,黨員應該為人民服務,領導干部應該以身作則等。
該做的沒做,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每一階段的任務,扮演好每一個角色。輕者,影響個人的發展,重者,會對社會對他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喜歡做的.事,有的是興趣、愛好使然,有的則是做起來輕松容易,有的甚至是純娛樂消遣。
應該做的事如果恰好也是喜歡做的事,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亦即人們常說的,做我所愛。
但對很多人來講,應該做的事和喜歡做的事有時會不一致,或在一定的時間內不一致,這時就不得不做出選擇、取舍了。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時間用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先做應該做的事,還是先做喜歡做的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
蘇田在她的博客里說,“人生,就是一門順序學,先把應該做的事做好了,才有資格也才有資本去做喜歡做的事。有因才有果,在播種的季節去播種,才能在收獲的季節去收獲!
心理學有個實驗,證明那些能夠做到延遲享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做職業指導時,經常強調根據個人興趣來做選擇。事實上,初次選擇工作時,鑒于諸多因素的限制,很難兼顧個人興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我們是要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是要求他先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這確實值得思考。
先做必須做和應該做的事,這是責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把應該做的事做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做的過程中培養興趣。
實在沒有興趣,那就在條件具備時,再去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為自己應該做的事賦予新的意義和價值,讓應該做的事成為喜歡做的事,從而實現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人生三件事的感悟】相關文章:
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2-27
感悟人生初三作文08-10
人生感悟作文三篇04-20
【推薦】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3-08
【精品】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3-07
【熱門】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3-07
【精選】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3-05
【精華】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2-27
【實用】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2-27
關于人生感悟的作文三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