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怎樣煉成的人生感悟
教育是為誰服務的,它的目標是什么?
(一)
對于家長來說,在教育的問題上,只有一個真正尖銳的問題: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當前的教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教育的邊界和責任,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教育是為誰服務的,它的目標是什么?
教育的目標滿足了什么,有哪些不足?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接受怎樣的教育?
在現在的條件下,我能做些什么?
(二)
作為最偉大的資源,教育為人服務,主體是學生,它的目標應該是為人提供兩種基本的社會準備:素質教育和知識教育。
素質教育不是彈鋼琴、學奧數、當體育特長生。這些都是屬于知識教育里的專才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那些在人的一生的各個時期,都能持續加強的基礎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觀察和綜合能力、自學能力、團隊組織能力。
簡單地說,就是一種面對問題,可以自己下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
毫無疑問,現在的學校教育,無論從課程的組織和實施,包括高考的應試方面,都主要偏重知識教育。
顯然,兩種教育層面,要求的東西和內容組織的方式會截然不同。
素質教育要求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老師組織項目,配合學生分組實施、討論,給以多種可能性的選擇,而非給出標準答案。
在這樣的教育中,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挑戰,他必須學習新的知識,不再局限在自己過去的專業知識領域里。他自己就必須適應甘當綠葉的方式,而不需要一個人從頭講到尾,唱獨角戲。
或許這是艱難的,但是,并非不可能,而且,一定是未來的方向。
對于現在的知識教育方式,不論是灌輸,還是強制記憶的方式,有一種說法是:這樣做的結果是,基礎會比較扎實。
這種說法,不敢茍同,這要看是哪些方面的知識,如果是學文的,可能是讀老文章的好,如果是學理科,扎實的結果就是笑話:
據說我們高校的計算機教材20年都沒變過了,這也太扎實了。這樣的知識學得越扎實,禍害越大。
我從來就跟學生說,看不懂的東西就不要看,放一邊,以后自然就懂了,完整性、系統性,對初學者,沒有想像得那么重要。老師從來沒有告訴過你們嗎?知識在變的,昨天的知識,不合理,就被今天的知識給更新了。
你只要理解知識為什么要變,想清它變的理由,你就可以自己去梳理出一個關聯的結構,并且可以預言和發現新的改變趨勢。
這樣,你就不會象個跟屁蟲一樣,成天累死累活,剛學了新東西,又來了新東西,學個不停,而自己不但累,而且沒有真正的長進。
不要動不動就先翻書,先動手做做看,自己想,有了實踐基礎,再看書不遲。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動手能力強的人,知識學的不扎實的。
學習到最后,不是比知識多,而是是否能綜合應用這些知識和能力,用于創造。
這才是教育應該到達的一種效果。
(三)
想想我們過去如何受教育,想想我們工作后,如何重新在社會中鍛造,彌補基本能力的不足。
素質教育和知識教育這兩者的鴻溝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是這樣走過的,我們也看到了問題。但是,作為家長,好像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可以是教育的主要部分。
且不說情感教育,只是素質教育而言,最好的教育場所,是家庭,而非學校。
就目前而言,窮于應付高考的學校,對升學率感興趣的程度,遠遠大于學生自身的成長。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家長們應該自我覺醒。
這種覺悟的心態,在于:看清,而非簡單抱怨外界條件的不足,同時,把孩子教育的問題,當作是自己的問題。
優良的'家庭教育,并不在于教育者需要多高的學歷和知識水平,而是在于:建立良好的教育對話環境。
我們可以想到的細節如下:
【1】跟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模式;
任何情況下,向孩子承諾永遠不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建立相互信任和溝通的親子關系;父母雙方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
【2】不要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
愛不是控制,也不是權力。鍛煉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但不是把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不顧實際地轉嫁到孩子身上。
自己要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3】象園丁一樣,對孩子的成長,施肥、剪枝、剔除雜草;
用心在孩子身上,就是要對其環境給以注意,幫助他辨識不安全和不健康的因素,保障其順利成長。
在狂風來臨的時候,需要遮擋就要遮擋;當它需要陽光的時候,就不要把它包得太緊;當它有點隨意生長,東倒西歪的時候,需要及時地干預、扶正。
你不能等到問題出來了,就把孩子送行走學校。不要等孩子都已經染上了,才送去戒除網癮。
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你和孩子今后的路都會好很多。
【4】建立長遠的心態,支持孩子的成長,主動放棄那些成功的窄門;
成長的路有千萬條,為什么要逼迫孩子去走那些成功的窄門?而且,只要我們想到教育的最后結果和目標,我們更應該變得有耐心和愛心。
當然了,我們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當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去想,不去心煩。
就按現在這樣?誰又會說你呢?
最后,捫心自問,還是又回到那個尖銳的問題上: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當前的教育?
(四)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我有一種相見很晚的感覺。也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因為我自己就是在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在這本偉大的家庭教育著作里,強調了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比起學校的教育來,有價值的多。
在整個8月,我讀了這樣一些關于教育孩子的書籍:《英才是怎樣造就的》、《朱成在哈佛》、《我的事業是父親》等等。
在這些中國式精英成才的背后,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只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合理地開發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孩子不但發展全面,反而總是能輕松越過那些成功的窄門。
這些書的作者,都提到他們的教育理念的來源:卡爾威特的教育。
如果說你只讀一本關于家庭教育的書,那我推薦這本《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橫跨三個世紀的經典,當之無愧。
在這本書讀完后,我做出了一個決定,今后這類的書不需要再看了。我只需要把這本書,當作實習手冊,反復地閱讀、理解和消化,最終轉換成一種更加合理的方式,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家庭如何培養天才的故事:只要有合理的方式,任何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人生感悟】相關文章: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勵志故事01-21
學生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感悟心得08-01
勵志與成才才是大學的主旋律人生感悟文章10-12
鋼鐵怎樣煉成讀書心得03-30
怎樣的大學生活才是完整的12-18
不完滿才是人生勵志文章01-29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心得03-22
人的氣場是怎樣煉成的成功勵志01-15
初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12-15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心得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