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當車歇后語下一句
歇后語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基礎內容,掌握了歇后語,生活中許多現象都可以以歇后語作比喻。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螳臂當車歇后語下一句,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螳臂當車歇后語下一句:
螳臂當車——不知自量
成語釋義
【漢語文字】螳臂當車
【詞語解釋】當:阻擋。螳螂舉起前腿想擋住前進的車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必然導致失敗。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
【近義詞】自不量力、泰山壓卵、蚍蜉撼樹、以卵擊石
【反義詞】量力而行
【易錯】螳臂擋車
成語出處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成語造句
1、誰知腹中雖離淵博尚遠,那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光景,卻處處擺在臉上。可謂“~,自不量力。”
2、曾樸《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來螳臂當車,我何妨去全獅搏兔,給他一個下馬威
3、那些技術落伍、管理落后的企業,要以如今的實力,去和跨國大企業競爭,簡直是螳臂當車。
成語典故
1、原文
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敵。”莊公曰:“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回車而避之,而勇士歸之。
2、譯文
春秋時期,齊國齊莊王龔,一旦開車外出打獵,就看見路邊有一只小蟲子,兩只胳膊像前腿一樣伸出,想阻止車輪的前進。莊鞏問司機:“這個錯誤是什么?”司機回答說:“這是一只螳螂,它看到車來了,不后退,而且還停下來,它對她的皮膚太大了!”莊公笑道:“一個好戰士,我們不要傷害它!”他說,叫那個開車的人不要走路邊的路。它很快就散開了。人們說愛龔靜壯戰士。有許多勇敢的戰士,他們來到他面前。然而,作為一句“螳螂想停戰車”,卻不是比喻好戰士,而是比喻滑稽人物的想法。
成語故事
《莊子·人間世》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另外,《莊子·天地》也有“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轍,則必不勝任矣”這樣的話。原話這個的“螳臂”,都并無貶義,后來則一般都把它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圖抗拒某種強大力量的人。成語“螳臂當車”,正是從《莊子》的這個“不勝任”的原意轉化而來的。
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被衛國靈公請去當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師。顏闔聽說蒯瞆是個有兇德的人,到衛國后,就先去拜訪衛國賢者蘧(qú)伯玉,請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說,您先來問情況是對的,有好處,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并進一步說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勝任的,而是確實認為自己的這種舉動是好的,是有益的。顏闔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當車一樣,您要戒備啊!慎重呀!
成語故事
《莊子·人間世》
螳臂當車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被衛國靈公請去當太子蒯瞆的老師。顏闔聽說蒯瞆仗著父親是一國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蠻不講理。顏闔感到教育這樣一個學生十分困難,不知如何是好。
顏闔到衛國后,他先去拜訪衛國的大夫蘧伯玉,請教如何才能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說:“顏闔先生,您先來問情況是對的,您想教好太子確實很難辦到啊。”他進一步分析說:“我舉一個例子說吧!螳螂自不量力,自己跑到馬路上來,舉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盡管它自己確實認為這種舉動是勇敢的,但是確實沒有意義啊。顏闔先生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當車一樣,您要小心慎重!有些事情不是您一個人能解決的,您還是好自為之吧!”
《韓詩外傳》
有一次齊莊公坐著車子出去打獵,忽見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蟲子,伸出兩條臂膀似的前腿,要想來阻擋前進中的車輪。車輪大大的,這只蟲子小小的,車輪壓過去,蟲子肯定會粉身碎骨,齊莊公趕緊叫停車子,問駕車的人:“這是一只什么蟲子呀?”駕車的人回答說:“大王,這是一只螳螂,它見車子來了,不知趕快退避,卻還要來阻擋,真是不自量力!
齊莊公笑道:“哈哈哈,這個螳螂如果是人的話,一定是一個出色的勇士,我們別傷害它吧!”說著,就叫駕車的人車子靠邊,讓開螳螂,從路旁走過去。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說齊莊公敬愛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紛紛來投奔齊莊公,齊國變得越來越強大。
【螳臂當車歇后語下一句】相關文章:
螳臂當車歇后語下一句是什么01-17
螳臂當車歇后語故事03-06
螳臂當車歇后語是什么01-17
一二五歇后語的下一句03-31
亡羊補牢歇后語下一句03-24
螳臂當車造句08-15
螳臂當車成語05-17
貓哭耗子歇后語的下一句01-18
盧溝橋的獅子下一句歇后語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