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歇后語故事(通用17篇)
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歇后語故事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歇后語故事 1
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故事:在1482年7月23日,剛滿24歲的小伙子吳東勝準備去街上買二斤白菜。突然,看見了一個人群擁擠的地方。他看見人群內部似乎有一個擂臺。于是,他使用輕功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臺的`最前方。
原來,臺上正站著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在與一個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結。兩個人各拿了一個復雜的用麻繩捆的結。粗一看去沒什么奇怪,細一看就不得了了,這個大結上至少有90個小結。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了。吳東勝明白了,這不是比武招親,也不是比文招親,而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鐘,少女就已經把所有的結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才解30多個結。于是,那位少女對大漢說道:“對不起,失敗了。”中年漢子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擂場。接著,少女又對大家說道:“現在只剩兩個結了,如果也失敗的話,今天就到此結束了!”
吳東勝早就想好了:這位少女有著一對水靈靈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膚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條。吳東勝又想到:我也要到結婚的時候了,老母親也還沒有看見過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飛上了擂臺。
底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吳東勝上臺就問:“有沒有規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則后,吳東勝和少女的比賽正式開始。吳東勝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結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釋義:比喻做事果斷,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經典歇后語故事 2
張三爺的茶——半路回甘
故事:一富有者,人稱張三爺。凡窮人來借貸,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飲后便問:“我的茶好嗎?”凡說“三爺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獲借貸。反之,不管怎樣苦求,皆不借不貸。有一窮人,不知三爺這一脾性,登門求借時,直說三爺之茶實為劣等粗茶,結果無論怎樣哀求,都未獲借貸,只好怏怏離開三爺家。他一路走一路想:“為什么他人去三爺處可獲借貸,惟獨自己不能?!”想來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說他茶不好之故。因此決定復去三爺處弄個究竟。于是,當他重到三爺家門時,便大聲呼叫:“三爺呀三爺,你快出來!”三爺聞聲而出,問:“你又來何事?”窮人忙說:“三爺,我是窮人見識短,早先到你家飲了你一杯茶,不覺得怎樣,所以錯說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進肚里,特別不同,我從你家出來后,走一步肚里濃甘茶味就涌現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腦,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來,告訴你,三爺的`茶是世間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爺一聽飄飄然,終于答應借貸。
釋義:這一歇后語寓意兩層:一喻三爺為人虛偽,被人一拍馬屁,便飄飄然。二是喻凡辦事碰上挫折時,宜多思,找出癥結,改變策略,往往能把事情辦成。
經典歇后語故事 3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故事:小村子,有一戶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干活,家里只有一只貓和一只狗。
每天早上,不誠實的貓一看見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門前呼呼大睡!這時,老鼠一看見貓在睡覺,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東西,弄得家里亂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個缺口,那是調皮的老鼠沒事干,所以亂咬的。
忠實的看門狗看見了,每天都煩得要命。這一天,狗跑去貓那,用腳推了推貓,貓打著鼾說:“什么事啊!忠實的明星?”狗說:“懶貓!別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萬,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亂七八糟,多不衛生啊!”貓說:“你別管。”狗又用腳推了推貓,貓生氣了,說:“別管閑事了,看你的.門去,別吵我了,再吵我,我對你不客氣!”哎,無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臉地走到門前趴下。
經典歇后語故事 4
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
故事:慶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歡看戲,簡直是個戲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牽到山坡上,將牛繩往樹頭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鄰村做佛生日,唱戲酬神,香煙繚繞,鑼鼓喧天,十分熱鬧。慶仔將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戲。直到太陽沉西,天色昏暗,慶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驚,牛仔不見了。慶仔急忙沿著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問:“見到我的牛仔沒有?”對方反問:“幾時丟的?”答道:“大半天了。”對方搖搖頭感嘆地說:“去遠了,沒望啦”。結果牛仔沒有找著,消息卻傳遍三鄉五里。這就是歇后語“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沒望啦”的由來。
釋義:形容事情很久了才來處理,本來是可以預見并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帶有貶義。
經典歇后語故事 5
貓糾打電話——受了一次驚
故事:在晉江安海一帶,人們若遇到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受到驚嚇,就風趣地說:“貓糾打電話——受了一次驚”。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解放初期,只有少數政府機關有電話,私家有安電話的,實為鳳毛麟趾。人們有急事需要打電話,都要到郵電局去打。貓糾是個開小店做小買賣的`老實厚道的商人。因為生意興隆,貨物突然脫銷,急需盡快進貨,于是貓糾興致勃勃地跑去郵電局打電話。由于當時設備較差,貓糾又缺乏使用電話的經驗,結果“喂,喂,喂!”喊了大半天,一句話也沒有跟對方說清楚。然而電話費是以通話時間長短來計算的,郵電局開出的電話費數目之大,使貓糾嚇得目瞪口呆。此故事后來便濃縮成為幽默生動的歇后語。
釋義:該詞常用來形容沒有見過什么世面而鬧出洋相,常帶有調侃之意。
經典歇后語故事 6
庵秋嬸打女婢——剛剛好就好
故事:解放前,秋嬸出生于書香門第,知書識禮,性格爽朗,思想開放,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鄉里人尊稱她庵秋嬸。
庵秋嬸認為家里的女婢做了錯事,必須進行鞭笞責罰,但責罰要有度。若打輕了,不會痛,她不能記取教訓;若打狠了,打傷了還得給她治療,甚至耽誤了做工。因此,剛剛好就好。這事很快就流傳開了,后來成為人們勸說那些待人處事太過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語:“庵秋嬸打女婢(喳某簡)——剛剛好就好。”
釋義:形容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過度。
經典歇后語故事 7
關公面前耍大刀——自討沒趣
故事:周周倉開始并沒有保關公,是在趙云的帳下聽令。有一次,軍中操演武藝,周倉耍了一趟大刀,兵將齊聲叫好,連趙云也夸獎了他幾句。這下周倉驕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著胸脯子吹開了:“嘿!軍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愿給他拉馬拽蹬!”有個兵見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將他說:“周哥你先別吹,你要是敢和關二爺比試比試,兄弟就算服你啦!”周倉還沒見過關公,可聽說過關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關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勁兒就來了。他把大馬一提溜,甩開大步,找關二爺見高低去啦。關老爺正在府中看兵書呢,忽聽周倉在門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雖說沒見過周倉,可也沒少聽四弟趙云說他武藝高強、為人正直,就是太魯莽,是屬炮仗的,一點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見識,只是微微一笑。誰知周倉不知天高地厚,認為關二爺怕了他,就一口一個“膽小鬼”地直損關二爺。關二爺的脾氣也暴躁,當下就火兒啦。只見他把兵書一撂,掖了掖戰袍,大步跨出府門順手從門衛手中拿了一條長槍,以槍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倉比試起來。周倉哪兒是他的.對手呢?被關二爺撥拉了一溜跟頭!周倉這才知道天外有天,從心里服氣啦。他當下跪在二爺面前,把手中的青龍寶刀捧過頭頂,大聲說道:“好刀要給好漢使,二爺!老周算服您啦,把這寶刀送給您,今后咱老周就給二爺拉馬拽蹬、扛大刀啦!”關二爺見他真是條漢子,非常喜歡他的直爽勁兒,當下就收了他。
自打那后,周倉就給關二爺扛大刀片子啦。“關公門前耍大刀”這句俗語,也就這么流傳下來
釋義: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自我賣弄。
經典歇后語故事 8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故事: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后各顯神通過海。于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過海;藍采和以花籃技水而渡;韓湘子,呂洞賓、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釋義: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
經典歇后語故事 9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故事: 有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紇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一批珍奇異寶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中,最珍貴的.要數一只罕見的珍禽——白天鵝。
緬伯高最擔心的也是這只白天鵝,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怎么向國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親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湖邊,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著嘴巴,吃力地喘息著,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它喝了個痛快。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一扇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撿到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著它飛得無影無蹤,一時間,緬伯高捧著幾根雪白的鵝毛,直愣愣地發呆,腦子里來來回回地想著一個問題:“怎么辦?進貢嗎?拿什么去見唐太宗呢?回去嗎?又怎敢去見回紇國王呢!”隨從們說:“天鵝已經飛走了,還是想想補救的辦法吧。”思前想后,緬伯高決定繼續東行,他拿出一塊潔白的綢子,小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一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湖失寶,回紇情難拋。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義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不久就到了長安。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鵝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賞賜了他。
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人義重”,便成為我國民間禮尚往來、交流感情的寫照或一種謙詞。
釋義:比喻禮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經典歇后語故事 10
張飛斷案
兩個歇后語說張飛斷案的,“張飛斷案--吹胡子瞪眼。”“張飛斷案--有板有眼。”世人通過得知張飛的故事,一半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故事,一半是通過《三國演義》的講述。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是一位勇猛粗莽的將士,他不拘小節的真性情,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飛斷案歇后語
“張飛斷案--吹胡子瞪眼。”“張飛斷案--有板有眼。”
張飛斷案的.故事
張飛這個人以他的勇猛、莽撞、仇恨惡勢力而聞名。在劉備和關于當中是最不冷靜的一個,劉備和關羽還常常教導他要沉下性子好好做事,可他終于是“孺子不可教也”,對待下屬暴戾成性,以至于最后被部下所殺。死的時候大概只有五十多歲。
要說這個張飛上戰場殺敵還可以,說起張飛斷案查證,還真是不能讓幾個人信服的。
不過民間確實有個傳說叫張飛審瓜的故事,一個女子抱著一個小孩路過瓜田,有個惡霸看上她心生歹意,可那女子不愿意,他便誣賴她偷他的瓜。
雙方爭執不下,結果鬧到張飛那里去了,眾人都來看熱鬧,看這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將軍怎么個斷案法。
惡霸買通看瓜人來誣賴女子偷瓜,張飛開始假裝相信,后來讓惡霸把家里的瓜抱起來。惡霸抱來抱去,抱了這個掉了那個,張飛橫眉對著他說,你這個男人都抱不起來三個瓜,她一個女子又怎么抱得起來?何況她懷里還有個孩子。你說她怎么就偷了你的瓜了?
后來惡霸被嚴懲,連帶看瓜的人也一起交出了賄賂的錢,這才送了那女子回家。
這個故事被傳了下來,眾人無一不對張飛另眼相看。
經典歇后語故事 11
張飛穿針歇后語
一是說,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另一說是,張飛穿針——粗中有細。關羽張飛穿針的典故出自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張飛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武將,因為他的性格和舉止,后人便認為張飛是魯莽之人。
早年間,張飛曾拜王養年為師父,王羊年看張飛是可塑之才,既教他習武又教他認字讀書。但是,張飛做事魯莽性急,為了改掉張飛性急的毛病,王養年便讓張飛每天穿繡花針。張飛天天拿著繡花針,大眼瞪小眼的不知從何處下手,心里萬般著急。師父王養年在一旁告訴張飛說,做任何事都不能性急,只有耐下性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都要多留一個心眼。
張飛聽從師父的教導,慢慢地在穿針引線中,學會了粗中有細的道理。張飛曾經在閬中擔任縣令一職,當時,有兩位婦人在縣衙門前擊鼓鳴冤。張飛便升堂處理案件,原來是兩位婦人為了爭奪一名孩子的撫養權。張飛觀察到一名婦人文靜柔弱,一名婦人強悍粗暴,張飛立即決定讓兩位婦人各拉小孩的一個手臂,如果誰能把小孩扯到自己那邊,那么這位小孩就歸誰所有。張飛一聲令下,兩位婦人都使勁的拉扯小孩,小孩被扯疼了,哭的`十分傷心。那位柔弱的婦人也留下了兩行熱淚,隨之便松了手,而那位悍婦面露兇狠之色,只顧槍孩子,根部不顧孩子的感受。
張飛怒斥悍婦,不顧親情,只想得到孩子,如此沒有憐憫之心,怎能養育好孩子。隨后,張飛認定柔弱的女子擁有了孩子的撫養權。從這個故事中,體現了張飛粗中有細的特點。
經典歇后語故事 12
張飛拆橋歇后語
后人在讀張飛后,從這些故事中總結了很多歇后語,“張飛拆橋——不留后路”就是其中一個歇后語。這一歇后語在《三國志張飛傳》中有所體現。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隊兵馬南下進行討伐,劉琮得知曹操率領大軍來襲時,趕緊投靠了曹操。
劉備知道以自己現在的實力,還不敢和曹操正面對抗,劉備便領軍向南方逃走。數以十萬的百姓們得知劉備向南走后,紛紛跟隨劉備逃亡。曹操知道劉備已經率軍逃亡虎,急忙派遣手下將士曹純率領精兵前去追擊劉備。曹純帶隊追擊了一天一夜,在長坂坡看見了劉備軍隊。曹純率領的虎豹騎有非常高超的軍事作戰能力,加上曹操訓練有素,兩軍交戰一段時間后,劉備軍隊敗于曹純虎豹騎兵下。劉備擔心自己軍隊被曹純全部擊滅,便率領趙云、諸葛亮、趙云等大將騎馬前行。曹純將劉備丟棄的車馬全數收回。趙云一看劉備的妻兒已于亂兵中走散,全然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將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劉禪找到。劉備擔心曹操軍隊再次殺來,便讓張飛回去斷后。
張飛挑選了數十位英勇起兵,立馬返回。張飛到了當陽橋上時,看見曹軍大軍降至。情急之下,張飛和士兵拆掉了橋,和曹軍隔水相望。張飛在曹營中也有很大的名聲,他大喝一聲:“我就是張翼德,可以來決一死戰!”曹軍都害怕張飛,沒有一個人前去對戰張飛。劉備軍隊因此獲得了安全。
經典歇后語故事 13
歇后語: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 、滿載而歸)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辦法多
故事:
諸葛亮吊孝——東吳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狹小,不能容人。 他和諸葛亮共商破曹大計,可又想加害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時,曾身中毒箭。當諸葛亮趁亂用計先取南郡、荊州、襄陽后,周瑜一氣之下箭傷復發。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荊州,均被諸葛亮識破。周瑜一氣再氣,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訊,決定前去吊唁。據《三國演義》記載: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后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 周瑜死后,諸葛亮對劉備說:“亮觀天象,將星聚于東方。亮當以吊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閑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云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趕巴丘吊喪。
經典歇后語故事 14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據《三國演義》描述,諸葛亮用草船為周瑜借來十萬支箭之后,吳侯孫權便催周瑜趕快進兵曹操水寨。周瑜和諸葛亮不謀而合,都想到要用火來攻曹兵。為了先把人打進曹營詐降曹操,為火攻帶給條件,周瑜與黃蓋合謀,決定采用“苦肉計”,誘曹操上當。黃蓋堅決表示:“為了保全東吳,我就是粉身碎骨,決不怨悔!”周瑜大喜,立刻拜謝黃蓋。
第二天,周瑜擊鼓召集眾將,諸葛亮也到了。周瑜故意對大家說:“曹操號稱有百萬大軍,看來不是一天可破,你們每人可先領三個月糧草,以便相持下去。”黃蓋一聽,立刻表示反對這樣做。周瑜勃然大怒,喝令將黃蓋推出去斬首。黃蓋怒火直沖,指著周瑜大罵。周瑜怒不可遏,拍案大叫;“快把黃蓋斬了!”眾將一起跪下替黃蓋求情,周瑜才免了黃蓋的死罪,下令重打一百棍。軍土不敢違令,只好動手。打到五十多下,黃蓋已被打得皮開肉綻。在眾將哀求下,周瑜把黃蓋罵了一通,才氣憤地走進后帳。眾將從地上扶起黃蓋一看,已經奄奄一息了。魯肅和眾將無不流下眼淚。魯肅去找諸葛亮,責備他為什么不勸阻周瑜。諸葛亮道:“公瑾(即周瑜)毒打黃蓋,無非是要黃蓋去詐降曹操。上次他收留蔡中、蔡和,就為的是讓這兩個人去傳遞消息,好叫曹操相信。他們正在使著‘苦肉計’,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我為什么要勸呢”魯肅聽了,恍然大悟。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編成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周瑜打黃蓋-自己人打自己人”、“周瑜打黃蓋-苦肉計”等歇后語。
經典歇后語故事 15
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
故事:
慶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歡看戲,簡直是個戲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牽到山坡上,將牛繩往樹頭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鄰村做佛生日,唱戲酬神,香煙繚繞,鑼鼓喧天,十分熱鬧。慶仔將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戲。直到太陽沉西,天色昏暗,慶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驚,牛仔不見了。慶仔急忙沿著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問:“見到我的'牛仔沒有?”對方反問:“幾時丟的?”答道:“大半天了。”對方搖搖頭感嘆地說:“去遠了,沒望啦”。結果牛仔沒有找著,消息卻傳遍三鄉五里。這就是歇后語“慶仔丟失牛仔——去遠了,沒望啦”的由來。
釋義:
形容事情很久了才來處理,本來是可以預見并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帶有貶義。
經典歇后語故事 16
武大郎開店
“武大郎開店”即是其一,它的意思是“不請高人”。武大是人人皆知的《水滸傳》中的人物之一,他是好漢武松的哥哥,既無武松的能耐,也無弟弟的高大英俊,而是個五短身材又丑又矮的賣燒餅的一介凡夫。當然,武大郎在小說中并沒開什么店鋪,只是人們以其個子極矮的特征,造出一些詞語罷了。
人們用“武大郎開店——不請高人”,譏諷主掌人事者或公司老板,不請能力、水平高于自己的人參與工作。細想一下,社會上用“武大郎開店”的`方式經營的人,還確實不少呢! 香港某大學想請一位朋友面試,本來談好,要介紹一位學識淵博,北京人士,去教普通話實用課程的老師。結果,卻因為應試者資歷高,是內地某大學任教多年的專才而落敗,因為可能超過了該校原來任教的不少教師的水平。他們寧肯請些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工作,免得高人搶自己的飯碗! 有位公司老板如出一轍,他招聘的內部條件是不要“高人”,原因是以前請了有才學之人卻“不聽話”,于是出結論是“奴才”比“專才”好用!活脫脫一副武大郎開店的架式。 社會要前進,事業要發展。“武大郎開店”的思想會妨礙社會進步,使事業在競爭激烈的現實中蒙受損失!要想改變“武大郎開店——不請高人”的短視行為,關鍵是老板和負責招聘工作的人自己不做武大郎才是正途。
經典歇后語故事 17
水滴石穿的歇后語的故事和由來:貴在持久
那時在一個下雨天發生的事情。
記得那一次,我就讀大班,有一天,我和老媽兩個人合打著一把雨傘,從菜場買菜回來。我們經過小巷,巷子的`小路上坑坑洼洼的。腳下如果不注意的話,“啪”的一下水就會寧臟你的褲腳。由于我太過粗心,你瞧,褲腳早已弄濕一大半了。
“咦好奇怪的現象!看,這巷子的兩邊,屋檐上水滴滴下來的地方,地面早已被敵的凹陷下去了,這小小的雨滴,沖擊力怎樣這么大,竟把地面給戳穿。
我疑惑地停下腳步,想看看水是怎樣砸開地表層的。我俯下身子仔細地看了起來。小凹槽是光溜溜的,有深有淺,深得足有5厘米。老媽望見了,說:“孩子,干什么哪”我說:“你說這個水怎樣會有這么大的力氣,把石頭都砸掉了我一腳蹬下去也沒有什么動靜呢”老媽笑著說:“這件事能夠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明,水下下來,長此以往,石頭就會穿了,叫什么呢猜猜看。”媽媽地提醒加上我的聰明才智,答案出來了,叫水滴石穿,又叫滴水穿石。
那一天,我又學到了知識。水滴石穿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經典歇后語故事】相關文章:
歇后語故事精選04-24
故事類歇后語09-28
塞翁失馬歇后語故事11-16
最經典的歷史故事歇后語04-19
神話故事的歇后語11-15
關公赴會歇后語的故事06-20
狗拿耗子的歇后語故事08-20
丈二和尚歇后語故事07-21
呂布戲貂蟬的歇后語故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