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造句很是熟悉吧,造句是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還苦于找不到好的造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 1
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基本釋義
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 處
《晉書·司馬元顯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己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例 句
同學們都喜歡這位~的老校長。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德高望尊 德隆望尊 眾望所歸 道高德重 德隆望重 年高德劭 年高德勛 資深望重德才兼備
反義詞
無名鼠輩 德薄能鮮 卑鄙無恥 喪盡天良 卑鄙齷齪
典 故
富弼,字彥國,北宋洛陽人。他出身貧寒,從小勤奮好學,知識淵博,舉止豁達,氣度不凡。富弼從二十六歲起開始做官。在他任職的四十多年中,他對北宋王朝盡忠職守,在處理內政外交、邊防戍守、監察刑獄、賑濟災民等各種事務中,都做出了顯著的業績,因而不斷地被加官晉爵。他曾先后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富弼為人恭順溫和,即使當了宰相之后,也不會仗勢欺人。每當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拜見時,他都以禮待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 年),富弼年老退休,隱居洛陽。一次,他坐轎外出經過天津橋時被百姓認出,人們全都聚攏在他的坐轎周圍,原本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因此,司馬光稱贊他“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造句:
1、今天我們去看望了我爸爸的老師,他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啊。
2、德高望重的醫生把他們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
3、無需任何語言,這是所有人對這位德高望重學者的最高致敬。
4、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講述了他刻骨銘心的記憶,并意味深長地以這段歷史教育我們。
5、這就是蘇格拉底之所以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偉大哲學家的原因。
6、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說出他的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說完后,兩人意味深長的對視良久……
7、這位老人是位德高望重,勤勞儉樸的人,他對周圍的鄰居影響很大。
8、露天陽臺上的一杯咖啡,瀏覽一本自己喜歡的雜志,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
9、我們國家不但需要博學多才和德高望重的學者,而且需要有遠見卓識的實干家。
10、首先,正常情況下宴席總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客人—通常是出席的最年長的女性。
11、德高望重的老藝人,他教出來的學生桃李滿天下。
12、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用他自己刻骨銘心的經歷給我們上了意味深長的一課。
13、他白發銀須,臉龐睿智,看起來德高望重。
14、少林寺德高望重的大師親自演示了這古老的運動。
15、再者,社會黨在地方上德高望重,而在國家層面卻顏面盡失,這種失調著實令人費解。
16、老花匠把這口傳家寶敲了三下,那是當年一位老狀元送給他們家一個德高望重的祖先的禮物。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 2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
年高德劭 眾望所歸
為更好地掌握這個詞語,以下是德高望重造句:
(1) 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想我應該是德高望重了。
(2) 哎,老橋,你如一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3) 李老德高望重,今日被選為政協主席,可說是眾望所歸了。
(4) 陳老師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高級教師。
(5) 啊,老橋,你如一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6) 張爺爺在村里是個德高望重的人。
(7) 先生德高望重,襟懷秋月寒江,只要您一倡導,響應的人勢必很多。
(8) 同學們都喜歡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長。
(9) 少林寺德高望重的大師親自演示了這古老的運動。
(10) 他白發銀須,臉龐睿智,看起來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 3
德高望重
【注音】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語故事】北宋時期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富弼26歲踏上仕途,竭盡全力為朝廷盡忠。他始終以朝廷及百姓的利益為重,先后擔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在處理外交、邊防及賑濟災民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司馬光稱頌他為“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出處】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晉書·簡文三子傳》
【解釋】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稱頌老人
【相近詞】眾望所歸、年高德劭
【相反詞】無名鼠輩
【歇后語】選了尺碼又挑斤頭
【成語例句】
◎ 在當代粵東畫家群體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他就是王蘭若先生。
◎ 會上,幾位德高望重學問精湛的醫學界代表見我過分消瘦,關照我散會后一定瞧瞧大夫。
◎ 葉劍英同志不愧為我們黨內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革命家。
◎ 他德高望重,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 4
中文名:
德高望重
出處:
《晉書·簡文三子傳》
拼音:
dé gāo wàng zhòng
釋義:
德,品德;望,聲望。指品德高尚,聲望很高。多稱頌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出處:
《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典故故事:
北宋時期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富弼26歲踏上仕途,竭盡全力為朝廷盡忠。
宋仁宗慶歷二年,北方的契(qì)丹率兵壓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大片領土。國難當頭,富弼受命前往契丹宮中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安危,慷慨陳詞,成功地勸說契丹放棄割的要求,維護了北宋王朝的利益。
六年后,黃河決口,河北70萬災民背井離鄉,涌向京東。當時的貶官富弼在青州聽說后,連忙張貼榜文募(mù)集糧食,運往各災區散發,幫災民渡過難關。事后,百姓們紛紛稱頌他的功績。
他始終以朝廷及百姓的利益為重,先后擔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在處理外交、邊防及賑濟災民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司馬光稱頌他為“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道德高一般稱頌老人、醫師。
近義詞:眾望所歸、年高德劭
反義詞:無名鼠輩、臭名遠揚
舉例:
1、《續孽海花》第四十回:季英杰師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張,自然力量不小。
2、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我們家德高望重,呼韓邪單于保護我們、信任我們。”
3、張爺爺知識淵博,待人和氣。可謂是德高望重的人。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 5
成語:德高望重
拼音:dé gāo wàng zhòng
出處:《晉書·簡文三子傳》:“元顯因諷禮官下儀,稱已德隆望重,既錄百揆,內外群僚皆應盡敬。”
釋義:德,品德;望,聲望。指品德高尚,聲望很高。多稱頌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道德高一般稱頌老人、醫師。
近義:眾望所歸、年高德劭
反義:無名鼠輩、臭名遠揚
【典故】
北宋時期,有個名叫富弼的人,字彥國。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后,贊嘆說:“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啊!”
富弼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斷加官晉爵,先后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為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十年來結盟友好的歷史,勸說契丹王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后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兒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后,朝廷為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后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泛濫成災,河北六七十萬災民倉皇南下,涌向京東地區。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貶謫到青州為官,他在境內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并出榜向當地百姓募集糧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地散發。到第二年,河北小麥大熟,很多災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富弼為國家招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頌聲載道。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并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是臣應盡的職責。”
富弼為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后,也從不居功自傲,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現,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事實的。
【德高望重的同義詞及造句】相關文章:
壓抑同義詞及造句11-18
寂寞同義詞及造句07-26
飲的同義詞及造句04-28
戲弄的同義詞及造句03-18
督促同義詞及造句01-14
尋覓同義詞及造句01-17
爆棚的同義詞及造句09-01
高屋建瓴的同義詞及造句01-18
醉心的同義詞及造句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