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鳥》教學反思精選
《放小鳥》教學反思1
《放小鳥》這篇課文通過敘寫小作者放小鳥的經過以及當時的心情,從而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課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歡小鳥,但他為了小鳥生活地更加幸福快樂,毅然把小鳥放了。與此同時,他的這一舉動使自己高興,小鳥高興,小鳥的媽媽也高興,說明我們不能只想著自己,也要想想別人。對于學生來說,從這篇課文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鳥類;對于教師來說,思想教育水到渠成,作品讓學生受到了熏陶、感染與教育。
因此,我在教學《放小鳥》時,抓住以下幾個問題:
1、當我把小鳥關進籠子里,小鳥會怎么想呢?
2、這個小朋友非常喜愛這只小鳥,為什么最后又把它放了?
3、當小鳥看到窗外的媽媽時,它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4、如果你是這位小朋友,你會怎么做?
無須任何演示媒體,我只用巧妙的語言牽引,便勾出了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而學生的想像力一旦展開,就會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教師、同伴交流,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便隨之展現。課堂中,學生緊跟教師思路走,但這并不說明教師的“一統天下”,而恰恰讓學生減輕了心理負擔,擺脫了行為控制,消除了思維控制,給學生創設了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思維的自由,讓學生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廣闊的時空中任意翱翔。
《放小鳥》教學反思2
感悟的過程是內化的過程,有時是不能用言語表達的,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感悟。比如:讀同一段文字卻有不同的感悟。教學《放小鳥》一課時,課文的最后一段是這樣寫的:我打開籠子,小鳥對著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說:“謝謝你!”然后就跟著媽媽飛走了。課堂上,當孩子們多次閱讀與文本進行對話,我是這樣引導的:讀了這段話,你想說些什么呢?有的孩子說:“小鳥,你去吧!飛到你媽媽的身邊,飛到大自然中去吧!因為那兒才是你的家,并祝你一路順風。”“多有愛心呀!”有的孩子說:“小鳥對小男孩拍拍翅膀,除了說‘謝謝你’,還會說‘再見了’,小伙伴,我以后會來看你的,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友誼地久天長。”有的孩子說:“我想對小男孩說:你真是一個愛護鳥、保護鳥、保護小動物的好孩子,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會向你學習的!”由于每個孩子的閱歷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知識的基礎不同,側重點不同,因而同一內容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 孩子們的表現讓我倍感欣慰,孩子們學會了自己讀書,自己與文本對話,自己感悟,慢慢地,他們便會掌握一些讀書的方法,自己去閱讀大量的書籍,這也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因為教學便是“教會學生學習”,語文就是“教會學生讀書”。學生具有了讀書的能力,會讀書了,他的能力,他的素養自然就會提高。
《放小鳥》教學反思3
今天我在沙壩灣學校和一年級的小朋友一起學習了第十五課《放小鳥》的第一課時。課后經過認真反思,我覺得這節課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教師不斷改進的地方。
我認為做得好的地方有:
1、能結合低年級教學的重、難點,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并努力把他們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中。例如傾聽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傾聽同伴的朗讀找出讀錯的地方、學習傾聽別人的發言、教育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等。力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初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學習要求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力求用不同的形式讀出層次,體現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從讀得不好到讀得正確、流利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在學生唱讀、斷詞朗讀的情況下,加大了教師的范讀、師生齊讀的力度。力求幫助學生正確的斷句,從而達到流利的朗讀課文的目的.。
3、寫字指導耐心、細致。寫字指導較之其他教學環節顯得枯燥、呆板。可是他又是我們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師生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分析各個生字的間接結構、講解各類生字的占格規律這一重點,圍繞檢查學生的識字方法、筆順、組詞等基本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在會寫的基礎之上美觀的書寫漢字。
4、對本節課的教學中的細枝末節仔細雕飾。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富有兒童化、過渡自然流暢。努力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獨立的獲取知識。
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缺點,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去完善。
1、在引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僅僅借助拼音來識字,說明學生的識字方法單一,教師應該抓住“想”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幫助學生掌握、鞏固識字方法。但教師一怕耽誤時間、二怕講解過多,顯得啰嗦導致這一環節進行不扎實。
2、評價語言不夠豐富,事先想好的語言 ,因為具體環境的變化,以及有時教師緊張,所以評價語言跟不上。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在指導學生朗讀長句子時,應該加上明顯的短句符號。可在本課中教師卻忽視了。
當然在這節課中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也許是當局者迷,敬請各位聽課教師暢所欲言,讓我們在交流和探討中共同進步,一起成長。謝謝
《放小鳥》教學反思
《放小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的是姑媽送“我”一只可愛的小鳥,我養鳥最終又放飛小鳥的故事,告訴我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我”看到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非常著急。第二自然段講“我”聽到鳥媽媽在窗外叫喚。第三自然段講“我”決心放小鳥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講小鳥飛走時向“我”道謝。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細膩,充滿兒童情趣,很受孩子們喜愛。
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加以鼓勵,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整篇課文的學習以讀為主,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和想象感悟,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輕松完成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圍繞小鳥的可愛,通過圖片展示和課文中優美詞句,激發出孩子們善良、天真、活潑的天性,對小鳥喜愛有加,朗讀指導也是水到渠成。有了喜愛小鳥的鋪墊,孩子們對照顧小鳥興趣盎然,回答積極踴躍,學生自由想象說話,充分體會了小男孩對小鳥的喜愛,同時和下文的小鳥“一動也不動”形成對比,分析小鳥一動不動的原因,感受著小男孩看到小鳥不吃不喝也不動非常擔心、著急的心情。
【《放小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放小鳥》的語文教學反思01-31
放小鳥語文教學反思01-07
放小鳥12-29
放小鳥07-22
放小鳥11-04
放小鳥09-18
放小鳥12-29
放小鳥08-16
《放小鳥》優秀教學設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