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課題】
大海又不是人,怎么會睡了呢?一個“睡”字使大海擬人化了,大海有了人的特點,讓人覺得更可親可愛了。
【結構分析】
這是一首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
全詩分兩個部分:前四行寫大海睡覺了!帮L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此時的“不鬧”“不笑”,正說明了白天又“鬧”又“笑”,這就表明大海像個孩子一樣,活潑,好玩,但是她終于累了,要“睡覺了”。
后四行寫大海睡熟了。正是因為白天的玩樂使大海太疲勞了,所以她沉沉睡去,還發出了“鼾聲”,顯得是那樣的平靜和無憂無慮!緦懽魈厣
1.充滿了童心和童趣。
2.作者通過擬人化的手法,把大海寫成一個可愛的孩子,她
既天真活潑,又溫柔安靜,仿佛就是我們小朋友中的一員。
目標預設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田字格里的5個生字,理解“鬧、笑抱、背”四個詞語所蘊含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和背誦詩歌。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鬧、笑、抱、背”四個詞語所蘊含
的意思。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和背誦詩歌。
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學本課時,一用對比感知,激發學生的想象。利用多謀體展現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通過畫面對比,使學生感受白天和夜晚大海兩種不同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二用音樂渲染,營造朗讀氛圍。在指名學生朗讀時,為學生配上輕輕的潮水聲,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現大海的靜謐、溫柔,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設計思路
這篇課文是一首優美的小詩,描述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詩歌語言優美,富于想象,但學生真正見過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體會夜晚大海的靜謐,從而指導學生朗讀好這首詩歌呢: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回想一下自己親眼見過(或在電視上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樣的情景,再借助現代化的多謀體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夜晚的大海情景,音樂渲染情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般的真切體驗,達到景與情的統一與交融。
課前預習作業
預 習 單 | 預習內容與要求 | 1.邊看拼音邊讀句子,讀準翹舌音“睡、深、聲、著”,讀準輕聲音“了、的、著、兒、里、星星”。 2.把田字格里的5個生字用“——”劃出,兩條綠線內的生字用“· ”標出,想一想這些生字能和哪些字交朋友。 3.回憶自己見過的大;騿枂柤议L,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樣的? |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引情
1.小朋友,說起大海,你會想到什么樣的景象?(板書:大
海)(引導學生說識字5中學到詞語)那你們見過大海嗎?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樣的?(學生各抒己見)
(播放本課課件)師描述: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際,大海上幾只海鷗在自由自在地飛翔,海風吹來,海面上掀起巨大的海浪,它們你追我趕,互相“鬧”著玩呢!那巨大的聲音是浪花在歡快地“笑”呢!
2.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風兒鬧著,追逐著浪兒,向前奔跑著。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臉,大海怎么樣了呢?
板書:(大海)睡了
3.你們想不想知道大海是怎么睡的嗎?(想)那就打開課文認真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播放與課文有關的畫面,加上教師的描述,學生很快被吸引住了,輕輕松松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
二、強化初讀,激情
學 習 單 一 | 學習內容與要求 |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1.小朋友一定想自己讀一讀了,不過讀好兒歌要讀準平翹舌音,讀準輕聲字,遇到難讀的字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了。
2.生自由讀。注意停頓。
風兒/不鬧了,
浪兒/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覺了。
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
那/輕輕的/潮聲啊,
是她/睡熟的/鼾聲。
3.和生字玩游戲。(“抱、背”)師做動作讓學生找生字。
“里”重點講讀音,本音讀第三聲。在與“外”相對時,讀輕聲。如:手里、家里、深夜里……
“她”這個字特指女性的她。
4.齊讀生字。指名讀生字。正音。
5.指名讀課文。
6.同桌互讀。
7.齊讀。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初讀課文時,設計了初讀四步走,讓學生每一次的讀有目的和具體要求;每一次讀都比前一次提高要求。學生反復練讀,把課文讀通了,為“精讀”作好鋪墊。)
三、品讀感悟,入情
(一)指導學習第一句詩句。
學 習 單 二 | 學習內容與要求 | 1.引導學生理解“鬧”和“笑”的含義。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第一句詩句。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把第一句詩句的意境畫下來,畫出大海的風平浪靜。 |
1.小朋友,讀了這首小詩,深夜里的大海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你們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出示第一句詩句。
風兒/不鬧了,
浪兒/不笑了,
深夜里,大海/睡覺了。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講評。
4.想象白天大海是怎樣“鬧”和“笑”的?出示課件。(風很大、浪很高、聲音很響。)看著這個畫面能說一個詞語嗎?(驚濤駭浪、波浪滔天、波濤洶涌)
5.深夜里,大海又是怎樣呢?出示課件:夜晚的大海圖。
(夜深了,海面上風平浪靜,大海睡覺了。)
6.教師范讀第一句詩句。
7.學生練讀。指名讀。
8.分組比賽讀。評講。
8.教師邊做動作邊范讀第一句詩句,把“睡覺”這個詞讀慢、讀輕。
9.讓學生說朗讀時注意把“睡覺”這個詞讀慢、讀輕。(讓學生練讀,想象大海睡覺的樣子)
10.和老師打擂臺讀。鼓勵讀得好的學生。
11.配樂齊讀。
總結朗讀方法。(讀書就像唱歌一樣,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只要你用心去體會,就會把課文讀好。)
12.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把第一句詩句的意境畫下來,畫出大海的風平浪靜。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的小孩子閱讀經歷淺能力差的特點,有必要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引入情境,去想象,去體會,去理解,去表演,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再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把第一句詩句的意境畫下來,畫出大海的風平浪靜,使朗讀達到語言與畫面的融合,情感于情理的結合。)
(二)學習第二句詩句
學 習 單 三 | 學習內容與要求 | 1.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夜晚大海的美景。 2.理解“抱”和“背”所蘊含的意思。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第二句詩句。 |
1.出示課件:夜晚的大海圖。
讓學生看著圖說說圖意。(夜晚,海面上傳來了輕輕的潮聲,月亮和星星掛在天空中,星星一閃一閃的眨著小眼睛,多美呀!瞧,風平浪靜的海面上倒映著明月,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媽媽的懷抱里,枕著媽媽的臂彎睡著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媽媽的背上睡著了,大海媽媽哄著自己的孩子睡著了,自己也發出了輕輕的鼾聲。)
2.讀一讀課文中是怎樣寫大海媽媽睡熟的?出示第二句詩句。
她抱著/明月,
她背著/星星,
那/輕輕的/潮聲啊,
是她/睡熟的/鼾聲。
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大海媽媽對孩子的愛讀出來。
3.文中的“她”指誰?(大海媽媽)
4.指名讀詩句。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
5.范讀后兩行詩句,要用柔柔的、輕輕的聲音讀詩句。
6.練讀,同桌互讀,女生讀。
7.配樂指名讀第二句詩句。
8.配樂齊讀第二句詩句。
(設計意圖:學習第二句時先讓學生看大海的夜景圖,讓學生理解月亮和星星是倒映在大海里,大海媽媽把他們當作孩子一樣抱著、背著,哄孩子睡覺。再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這樣的遷移,既突破了朗讀的難點,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四、指導寫字,賞美
1.出示生字卡片。(“她”和“里”)
2.自學生字,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實際生字。
先說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
3.師范寫,生書空。
4.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展示優作。
(設計意圖:在教學生字時,先引導學生觀察,再說發現,然后教師示范指導書寫,這樣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分層作業
★ 1.課堂作業: 抄寫“她、里”兩遍,會口頭組詞。
★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給爸爸媽媽聽。
★★3.請根據詩句的意思,把“夜晚的大!眻D畫下來。
★ ★★4.請你仿照課文編一段《大海醒了》的詩句。
(設計意圖:這一練習的設計注意到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生生活的結合以及和其它課程的融合,讓學生在饒有興趣中完成并鍛煉了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