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4》教材解讀
《識字4》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本課的圖片表現了孩子們在野外觀察和捕捉昆蟲的情景,充滿童趣,讀起來瑯瑯上口。詞串第一行是制作昆蟲標本需要做的準備工作:觀察、采集昆蟲,第二行是采集昆蟲的三個地點:田野、樹林、花叢。第三四兩行中包含了六種昆蟲的名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借助圖片可以認識這些昆蟲,知道它們的名字。在此過程中,也可以把說話訓練貫穿其中。整個詞串連起來,就是去野外觀察和采集昆蟲的過程。因此,我打算采用到野外郊游采集昆蟲的方式來上這堂課,帶著學生依次走進田野、樹林和花叢,在情境中認識這些昆蟲,說一說它們,最后滿載而歸,回顧總結。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可以被調動起來。更好地把這些詞語讀好,說好,用好。
據此,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
2、會在提示下用課文中的詞語說話。
3、學會“蟲”、“螞”、“蟻”三個生字,認識蟲字旁。
4、知道蜻蜓是益蟲,天牛是害蟲,我們要保護益蟲。
《識字4》評課稿
《識字4》是蘇教版第一冊課文中第二個識字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用“詞串”形式識字的課文,圍繞兒童在野外采集昆蟲標本的內容,將一組詞語組成韻文。課文配有圖畫,在圖文對照中識字、誦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課的訓練重點是識字和寫字。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常常受興趣和情緒支配。蔡老師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知道孩子愛動、愛玩、愛做游戲,在課上巧妙地創設了多個有趣的情境,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和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事物、認讀詞語、學習漢字。
例如,指著黑板上美麗的貼圖(圖上有茂密的樹林、鮮艷的花叢、碧綠的田野,四五個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鏡在地上蹲著,有的拿著蝴蝶網兜在田野里跑著……)對大家說:“讓我們也跟著這些小朋友一起到樹林里轉一轉,到花叢中鉆一鉆,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嗎?”對大家說:“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們瞪大了眼睛,仔細看著。然后順勢抓住契機,表揚學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這么多昆蟲,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隨即把“螳螂、蟋蟀、天牛”等詞語貼到了相應的昆蟲圖旁,圖文對照,讓學生練讀詞語。這樣的認讀漢字活動富有情趣。
在這節識字課中,巧妙地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玩中練說話,在認識漢字的同時,訓練了思維,發展了語言。如:接著上面認讀昆蟲的詞語后,老師說:“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上來捉一捉這些昆蟲? 把你捉到的昆蟲用一兩句話向大家介紹一下。”仔細觀察外形后,學生的發言令人驚訝,一個比一個說得精彩。
就這樣,在游戲和教育的糅合中,孩子們既認識、了解了事物,又輕輕松松地復習、鞏固了詞語,豐富、發展了語言。
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在情感朗讀中,教師適時的指導和激勵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對詞語的理解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一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游戲正好“投其所好”,刺激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他們個個能精神飽滿,愉快主動地鞏固知識。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頭戲,指導書寫時,通過老師教筆順,教師的范寫,學生的描紅、臨寫,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握漢字的筆畫,間架結構,以及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