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
你們辛苦了!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ang eng ing ong》,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等幾個方面簡要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 六七歲的兒童,特別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新教材在編排上盡量考慮了這些特點,每課拼音教學都配有精美的插圖,還編排了一首兒歌。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與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從兒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級新生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的時期過渡。他們特別好動,自制力差,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于形象記憶、記憶具體的事物。另外,一年級新生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特別是興趣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對自己喜歡的事物記憶深刻,反之較差。所以應創造良好的情境,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本次上課時間又只有20分鐘,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掌握漢語拼音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對教師的教學真的是一種挑戰。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后,師生配合較為默契,學生已初步具有感知韻母的形和它在發音上的關系。所以在教學時本課,我考慮讓學生自己發現拼讀的規律,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會本課的ang eng ing ong四個后鼻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ying,掌握它們的音、形。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1.掌握后鼻尾音的發音方法
2.讀準eng的音
教學準備是:
水果卡片、音節卡片、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教學法
新課程提到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漢語拼音,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和自信心。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符,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味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實際,使拼音親近學生。我把整堂課設計成去郊游,在音樂聲中歌舞啟程,再以郊游結束,開著汽車回程來結束課堂教學。在這個大的情境下,我有設計了很多小的情境,如交朋友,我在課文插圖中引出同學們這節課要交的新朋友,小朋友們認識ang之后唱朋友歌等,孩子們興趣盎然。在設計摘野果的情景時,孩子們每交到一個朋友就能跳起來摘到水果卡片上的水果,雖然不是真的得到,但孩子們在跳起來伸手之后幸福的笑容和嘴巴吧嗒吧嗒的聲音,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快樂。
2、規律傳授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拼音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教學后鼻韻母ang、eng、ing、ong,我先讓學生掌握-ng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再教ang的讀音,讓學生模仿老師的口型做a的口型,緊接發-ng的音。經過反復練習,學生從中摸索出規律,其他鼻韻母就能很好地讀出來了。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發揮集體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享合作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本課時,我在示范教學ang之后,以點帶面,面向全體,讓學生根據ang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eng ing ong的發音,學生根據ang的學習方法嘗試學習,得到肯定后,品味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就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4、游戲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更輕松地學習漢語拼音呢?我設計了開火車、摘野果、唱兒歌、交朋友等游戲活動,學生非常喜愛。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節:我采用全班歌舞去郊游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情境中鞏固了上節學習內容。
第二環節:導課(到達郊游目的地,也就是我們的課文插圖,引出本課內容)。
第三環節:觀察新朋友,找出他們的共同點,教學后鼻尾音,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老師示范教學ang,教學生注意口型的變化,用手勢演示舌位的變化,再多種形式的讀鞏固對的ang的認讀,使學生掌握ang的形和發音方法。
第五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根據ang的發音方法分小組自學eng ing ong 。
第六環節:在班級內交流展示探究成果,肯定成果后,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在互教中最終全班掌握eng ing ong的形和音。
這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