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重要保證,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語言實踐中來,又回到語言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的新的聯系過程,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語音中經常出現,因此教學中只要善于借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難為易,這樣大大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材料。
教材分析
漢語拼音《y w 》教學,這節課是漢語拼音教學中聲母單元的最后兩個聲母,其讀音和單韻母i、u基本相同,區別只在于聲母y、w讀時輕而短,韻母i、u讀時長而響,學生容易混淆;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再加入進來,學生就更會混淆了。
教材處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談話法、觀察法、游戲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學設計。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責在于幫助,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課堂氣氛。
學生分析:學前班孩子好動、爭強好勝,愛表現自己,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導。
根據學前班這個年段孩子的特點,我設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學會聲母y w,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及四聲,能讀準音,認清形,了解yu 書寫時兩點省寫的規則,正確書寫。
能力目標:
通過活動、情境游戲等方式,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字母和音節,提高拼讀音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聲母y、w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
教學難點:
聲母y、w與韻母i、u的區別,與整體認讀音節yi、wu yu的區別 。
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并根據學前班孩子好動的特點,本節課我將采用:游戲、 編順口溜、 讀兒歌、開火車等多種途徑,讓孩子們會辨析到會讀、會認、會寫,再到整體認讀音節的四會,最后通過游戲訓練從而一步一步扎實有效地突出、實現教學重點及難點,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說學法
本課出現的聲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在學法上,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來學習本課,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把所學的知識逐步轉變為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善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說教學流程:
為了能很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教學: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復習單韻母及它們的發音方法.圖畫提供學習字母的情景,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兩個聲母y w。課件是這兩個聲母的筆順圖示及它們在四線格中的書寫規則。
第二部分是聲母y w與表音表形圖,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課件及四聲,用以讀準它們的音,認清它們的形。
第三部分音節拼讀練習,互動游戲,鞏固拼讀。
第四部分拼讀兒歌,了解拼音的用處大,讓孩子們樹立一定學好它的意識。
說說我設計的意圖,上課剛開始情景導入,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內容。學生已經對聲母有了初步的興趣,復習單韻母及它們的發音方法. 教學時要我用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發揮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之間互助合作、互助學習、互助評價,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在拓展性地練習時,讓學生由我想讀,到我樂意讀。意在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拼讀音節的能力。而且通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拼音進行練讀,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需要,充分給了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大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突破了整體認讀音節拼讀這一難點,在課堂上真正開辟了學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這是一節新授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學習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該扶的扶,該放的放,實現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通過讓學生自己總結順口溜,自己評價書寫情況等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我還盡可能的讓拼音生活化。比如:讓學生用音節的四個聲調認字、組詞。漢語拼音是一個枯燥的內容,結合學前班小朋友剛進校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都不能把拼音的教學教成單純的知識傳授課,應該與游戲,趣味活動相結合為宜。
我覺得這節課整體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基本按課標設計。我希望在把握學生和課堂駕御這塊在課堂上盡力發揮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