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上《清平樂·村居》教學賞析

發布時間:2017-11-30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原文]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①?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②,溪頭臥剝蓮蓬。

  [注釋]

  ①:媼:音奧上聲,老之韻。于老婦之敬稱。

  ②:無賴:無奈。頑皮。

  [辛棄疾簡介]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以恢復為志。工于詞,為豪放派詞人代表,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詞》存詞六百二十余首。

  [賞析]

  這首小詞近年來各種選本多已入選,有的選本還有簡單說明。如胡云翼先生《宋詞選》云:這首詞環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極勻稱自然的畫圖。老和小寫得最生動。“臥剝蓮蓬”正是“無賴”的形象化。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的《辛棄疾詞選》云:這首詞可以說是一幅農村素描。它寫得清新活潑,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動情景,使人仿佛身臨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詞選釋》云:本篇客觀地寫農村景象,老人們有點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筆意清新,似不費力。上引諸家之說有一共同特點,即認為這首詞對農村景象是在進行客觀描述。我卻以為詞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基于這個出發點,對詞的文句就產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兩句,我就認為“醉里”是作者自己帶有醉意而不是指農村中的“翁媼”。現將拙作《讀詞散札》第十二則轉引如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上片云:……胡《選》及俞平伯師《唐宋詞選釋》本皆以“醉”屬諸翁媼,疑非是。此“醉里”乃作者自醉,猶之“醉里挑燈看劍”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謂翁媼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吳音,使不醉,即不作吳音乎?“相媚好”者,謂吳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覺,非翁媼自相媚好也。蓋作者醉中聞吳語而悅之,然后細視諦聽,始知為農家翁媼對話也。此惟夏承燾先生《唐宋詞選》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學林漫錄》初集,頁一八七。)我以為,從含醉意的作者眼中來看農村的一個生活側面,比清醒的旁觀者在聽醉人說吳語要更富有詩意。退一步說,即使讀者不同意夏先生和我的關于“醉里”的講法,則此詞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語也該指作者,總不會是指白發翁媼。可見這首詞中作者的心情是開朗喜悅的。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人成网视频免费看 | 亚洲A∨电影免费在线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亚洲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