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桂林山水》的言語魅力

發(fā)布時間:2017-04-02  編輯:1002 手機版

 享受《桂林山水》的言語魅力

——《桂林山水》課文教學(xué)談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傳統(tǒng)篇目。文章短小精悍,言辭優(yōu)美,可謂是一篇寫景的佳作。我們翻開課文,反復(fù)品味其中的一詞一句,讀中慢慢地思索,咀嚼。你必定會因感受到了文本的言語魅力而會心一笑。這便是一種享受,享受充滿靈性的美麗的文字,享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享受語文的無窮魅力。

 

一、讀懂“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句名句,點明了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旅游勝地。這句話出自一百多年前,清代詩人金武祥之筆下。既然說是“桂林山水”,在“山水”一詞中,“山”在前,“水”在后,可為什么在這篇課文中卻先寫“水”,而后寫“山”呢?其實,這是因為在“山水”一詞中,如果單看“山”字,則是指“山”,單看“水”字,則是指“水”。如果將“山”與“水”結(jié)合在一起,“山水”一詞便有三種解釋:(1)山上流下來的水;(2)山和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風(fēng)景;(3)指山水畫。在“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句中,“山水”的意思便是指風(fēng)景。既然是指風(fēng)景,無論先說哪一方面,這又有何妨呢?作者先向我們展現(xiàn)了漓江水的靜、清、綠。這恐怕是因為作者與這水最為親近,作者坐在木船上,眼前滿是這靜靜的、清清的、綠綠的漓江水。再讀描寫漓江水這一自然段,便不難看出,這一自然段的最后的一句話與第一自然段的“蕩漾”一詞緊緊地呼應(yīng)。讀罷,便會感到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是多么的緊密。

 

二、品味“蕩漾”與“觀賞”

 

第一自然段僅有兩句話,第一句話總領(lǐng)全文,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而第二句話連用了三個動詞,“乘著”、“蕩漾”、“觀賞”,自然地就引出了作者對漓江水、桂林山的精彩描寫。而這一句話中的“蕩漾”、“觀賞”兩個詞語很值得我們?nèi)テ肺。先品味?ldquo;觀賞”,“觀賞”,“觀”則是“觀看”的意思?勺髡邽槭裁床挥“觀看”呢?因為“觀賞”還有“欣賞”之意。那“觀賞”就是一邊觀看,一邊欣賞?勺髡邽槭裁床挥“欣賞”呢?“欣賞”既可以與“美景”搭配在一起,又可以和“音樂”搭配在一起。用眼睛去享受、領(lǐng)略的,可以說是“欣賞”;用耳朵去享受、領(lǐng)略的,也可以說是“欣賞”。倘若只能用眼睛去享受、領(lǐng)略的,也只能用“觀賞”一詞。這是作者選用“觀賞”一詞的理由之一。那理由之二呢?“觀賞”一詞與“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因為只有在觀看、享受美好的事物的時候,才可以稱得上是“觀賞”。而作者選用“觀賞”的理由之三呢?這便是細(xì)細(xì)地觀看,慢慢地欣賞,“觀看”既可能是細(xì)致地觀看,又可能是走馬觀花地觀看。而“觀賞”就不同了,有“細(xì)細(xì)品味”的意思,“觀”起來會更加細(xì)致,一邊觀,一邊享受,一邊領(lǐng)略其中的情趣。這句話中的“蕩漾”也表達了這一含義。作者說“蕩漾在漓江上”,“蕩漾”的意思是一起一伏地動。說得直白點,就是左右輕輕晃動,前行的速度必定是很慢的。由此看來,作者之所以要“蕩漾在漓江上”,就是要細(xì)細(xì)地享受,細(xì)細(xì)地領(lǐng)略。

 

把課文捧起來,再讀一讀第一自然段,不難看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句,與后面三個小分句是呈因果關(guān)系的。因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們才乘著木船來這里;因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們要蕩漾在漓江上;因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們要觀賞桂林山水。品讀文字,足見作者用詞的準(zhǔn)確與精妙。指導(dǎo)學(xué)生學(xué)習(xí)課文,就是要學(xué)習(xí)作者如何煉字、煉詞的。品讀文本,從品讀詞語開始。繼而再去品味句子。由詞到句,先讀懂詞語,再讀懂詞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接著讀懂詞與句的聯(lián)系,最后要讀懂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這才可以說,讀懂了段落。

 

三、對話那個“真”字

 

意思相同的字或詞語,但它們所融入的感情是不一樣的。讀書,不光要理解字、詞的意思,重要的是,還要體會文字背后的濃濃的感情。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運用排比的手法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介紹了漓江水三方面的特點,每一個小分句中,都有一個“真”字,“真”與“很”、“非常”、“十分”同意,但作者為什么不用“很”、“非常”、“十分”呢?在讀中可以找到答案,一次次地朗讀,這一句,心中自然會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欣慰,驚訝,贊美,這種情感又是那樣的強烈。讀起來,更覺得這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不留一點痕跡,作者內(nèi)心中真摯的感情融入進了樸素的文字之中。文字,無聲,但能傳情達意。讀文,了解它所要表達的意思;讀文,更要體會文字傳遞給你的那份濃濃的情感。

 

四、咀嚼“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作者先概括出了漓江水的特點,再把漓江水的特點寫具體,構(gòu)成了排比的修辭方法,表現(xiàn)出了句子的形式美、意境美。在寫漓江水“綠”的特點時,還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漓江的美。那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能給它們顛倒順序嗎?反復(fù)讀一讀這段話,便發(fā)現(xiàn),只有漓江水“靜”,才會發(fā)現(xiàn)漓江水“清”,只有漓江水“清”,才會發(fā)現(xiàn)在綠樹的映襯下很“綠”。從后文就可得知,“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所以要先介紹漓江水“靜”,再介紹漓江水“清”,最后介紹漓江水“綠”。

 

漓江水的特點,表面上看,是并列關(guān)系,實則不然。留心朗讀,才會有所發(fā)現(xiàn)。

 

五、山清水秀才是美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用大海、西湖與漓江水進行比較,但不是要突出漓江水和桂林山最美,而是想告訴我們大海有著自己的特點——雄壯之美,而西湖也有著自己的特點——柔和之美,漓江水自然也有著自己的特點。雖然沒有提到“相比”,但作者通過“看見過……玩賞過……卻從沒看見過……”向我們傳遞了這一層意思。而這句話中,“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一個“這樣的”便設(shè)下了懸念,激發(fā)讀者閱讀下文,了解漓江水的特點。

 

作者描寫桂林山時也是這樣,通過“攀登過……游覽過……卻從沒看見過……”告訴了我們桂林山也有著自己的特點。而“這一帶”便設(shè)下了懸念。

 

作者描寫桂林山時,從山的形態(tài)上,重點描寫,突出了其特點——奇、秀、險。但描寫其“秀麗”的特點時,也突出了其色彩。山的色彩倒映于水中,漓江的水也是那樣的綠。桂林山圍繞著漓江水,漓江水倒映著桂林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這才真正的美!這是一種和諧美、意境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不虛傳!美讀品悟激情體驗——義務(wù)教育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教科書小學(xué)語文(人教版)

 

相關(guān)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 先锋全部色资源在线免费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 亚洲AV第一成肉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