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評課稿一
在杜老師執(zhí)教的《燕子》一課中,我看到了年輕教師在歷練中成長的羽翼更加豐滿,感受到她們身上執(zhí)著的氣息和散發(fā)出的生機勃勃的活力。下面我結合這節(jié)課具體談一談:
一、有了“根基”意識。我們都知道,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深入解讀教材、分析學情是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杜老師在教材理解方面做到了深入、細致,并且能用自己的目光審視文本,沒有局限與參考書的范圍之中。這一點是很難能可貴的。比如她沒有按課文自然段的敘述順序來講解,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描寫“春天”和“燕子”的段落歸納,按一定的聯(lián)系和線索重新組織教學,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凸顯課文的主題。
二、教學設計用心,撰寫細致。教案中既有過度語又有預設方案,設計詳細。
三、目標達成有實效。上課過程中,老師的引導自然,能在情境中進行引領并能尊重學生的感受。我觀課時注重了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比如讀詞、讀句的有效性和提高率。這節(jié)課在讀詞方面杜老師采用了自由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對容易讀錯的音節(jié)及時進行糾正,如對“掠”的學習,及很到位。再讀課文方面,老師也通過想象畫面等方式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在情景中指導朗讀,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我對這節(jié)課提一點建議:在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的動態(tài)美時可以放手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指導感受作者的用詞準確的特點即可,句句都那樣分析,破壞了了文章的意境美。最后一個自然段,雖然注意到了“打比方”的修辭手法的作用,但是在引領上有些操之過急,“音符”與“停著的燕子”做了比較,“幾痕細線”沒做具體分析,其實“痕”字用的相當好,也應該引導學生去體會體會。
《燕子》評課稿二
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兩件事:第一,“教什么”,即教學內(nèi)容的把握和處理;第二,“怎么教”,即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學內(nèi)容永遠是第一位的、本質的、決定著課程價值的。
《燕子》這一課,整節(jié)課教者都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讓學生運用學法自由組合學習小組、討論;第二小節(jié)有幾句話,是怎么寫的?最后由學生匯報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者做引引路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團結協(xié)助的精神。
二、情境營造,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這一節(jié)課就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全程營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充分利用自已的優(yōu)勢,發(fā)揮特長,運用課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歸燕的外形”、“春天的柔柳”等圖像,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調動學習激情。
三、自讀自悟,自主學習,學會評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其一:自主學習生字新詞,從讀音到字形,引導學生去記憶,如:“似的”的“似”,“圓暈”的“圓”;其二:讀課文,學會糾正讀音。這就必須要有聽的能力,同時,自已的讀音要準,另外,還要善于表達,學會評價。
四、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語文新課標注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訓練是顧老師的教學特色,本節(jié)課,通過個別讀、自由讀、賞讀及范讀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在提高了學生的讀書能力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積累遷移,將規(guī)范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
小學語文改革方向“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依賴于教師的訓練和培養(yǎng)。教者充分用好導學案,從課前預習收集信息開始,了解燕子,了解春天的特征,到課中表達,在朗讀中認知、品味和表達,把課本上學習的語言內(nèi)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這里談到廣泛閱讀,大量閱讀,多方積累,所謂“博積而厚發(fā)”“磨刀不誤砍柴工”。現(xiàn)在,有的學校在研究“課內(nèi)海量閱讀”,把小學六年分為三個階段:1。一年級在海量閱讀中認字;2。二三年級在海量閱讀中誦讀和積累;3。四五六年級在海量閱讀中誦讀經(jīng)典。低年級以童話兒歌為主,中年級大量背誦韻文和小故事,如:《三字經(jīng)》、《千字文》、《千家詩》、《唐詩故事》、《宋詞故事》、《中華成語》,高年級讀經(jīng)典名著。大量積累后,學生在課堂上讀或說“定能生慧、靜能通神、能言善辯、侃侃而談,”建議我們語文教師做一些研究,相信會有好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