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典型細節,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教學目標
學生會認2個生字"綸,莓",會寫2個生字"稚,側".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中"稚函"的可愛.
讓學生對學習古詩產生興趣,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古詩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唐詩由于節奏明快,韻感十足,意境幽遠成為一顆璀燦的明珠.唐詩中有不少描寫少年兒童的詩,請你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一些
《村居》:寫了什么 季節呢 完整說.
《所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寫一首有關兒童生活詩
三、教學古詩
(一)讀詩解句
板題:將學生注意"垂"的筆順."釣"的右部.
讀題:知道了什么 猜猜詩所寫內容.
打開書,仔細讀詩,該怎樣讀呢
(1)讀準確,讀出節奏.
(2)讀中了解詩句的意思,怎樣理解詩句意思 引導運用工具書,看插圖等方法學習古詩.
生自讀,師巡回了解與指導.
反饋:(1)指導讀準"稚,側,綸,莓"的字音,教學"稚,側"的寫法,學生描紅.(2)同桌交流詩句意思.(3)質疑問難.(4)指導把古詩讀準,讀好.
(二)品詩入境
1,只把詩讀正確,讀流利還不夠,應把詩的韻味和意境讀出來,這叫品詩.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因為這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聲,詩中有事.
2,生自讀,想像畫面,體會一,二句意韻.
(1)人物特點:蓬頭,學垂綸.
(2)人物動作:側坐,草映身.
(3)周圍景物:透過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導由景到人把圖畫說具體,說的有條理.
(5)質疑:你去釣魚,你會選擇這潮濕,陰暗的莓苔之地嗎 討論體會稚子人聰明之處.
3,表演,體會三,四句詩意韻.
(1)就在他專心致志釣魚的時候"路人借向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聽到了什么 怎樣問 從哪個字看出來 "遙".
(2)蓬頭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為什么不回答 手的動作怎樣的 有不同看法嗎 板書"搖,擺"與"招"對比,學生討論表演,體會"招"用字之精妙.
(3)引導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現出來.
4,現在你對蓬頭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誦詩悟情
請大家再來讀詩,體會斟詞酌句的妙處.
自讀,指讀,范讀.
全班齊誦.
熟讀成誦.
默寫古詩.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簡介,搜集其余三首詩一讀.
五、作業
在補充練習上完成《小兒垂釣》的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