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上第12課《桂花雨》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文《桂花雨》,請同學們看到黑板上的讀拼音寫詞語,請你寫在筆記本上,看誰寫得又對又快。(學生寫,略)
師:邊巡視邊笑著說:“有人在偷看,偷看課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說不定他也是錯的。”(學生陸續寫好并舉手)
師:請第一名的上來寫第一行,第二名的上來寫第二行。
[師生一起批閱第一行詞語:(糕)餅 (尤)其 新(鮮)]
師:完全正確獎勵他一顆五角星,請寫對的同學也獎勵自己一顆五角星。
師:請你們把這三個詞語連起來再加個句號讀一讀。
生:糕餅尤其新鮮。
師:“尤其”相當于哪一個詞的意思,看誰聰明。
生:非常
師:不是很準確
生1:特別 生2:格外
師:對了,有“特別”、“格外”的意思。
(師生共同批閱第二行,批到“吩咐”一詞,問寫這詞的同學。)
師:“吩咐”,我們兩人誰可以吩咐誰?
生:老師,您可以吩咐我。
師:那在家里,誰可以吩咐誰啊?
生1:爸爸媽媽 生2:爺爺奶奶 生3:外公外婆
師:那你可以吩咐誰啊?
生1:我沒人可以吩咐,在家里沒人比我小。(眾笑)
生2:我在家里可以吩咐我的弟弟和妹妹。
(批到錯詞“挑撿”)
眾生:錯了!
師:錯了?
眾生:對了!(眾笑)
師:到底是錯了還是對了,別看我,去看你的書。
(看書后,師生共同改正“撿”為“揀”,重點區分兩字的不同含義,隨機進行了選取字填空的訓練。)
師:這些詞都出現在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里,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略)
師:請你們自己把課文讀一讀,并想象搖桂花的情景,并試著用一個字概括。
(生自讀課文,略)
師:這一場又一場的桂花雨給人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呢?
生1:美! 生2:香! 生3:樂!
師:誰愿意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
師:有一個字要讀重音,你知道是哪個字嗎?
生:“最”,再次讀“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師:滿樹的葉子好看嗎?
生:不好看!
師:那滿樹光禿禿的好看?
生:好看!(被老師這么一追問,意識到前面說滿樹的葉子不好看的失誤,
連忙改口說“好看”。)
師:那作者為什么說滿樹的葉子不太好看?
生:太平淡了,全是葉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師:那你認為桂樹的花好看嗎?
生:不太好看,太小了!
師:那桂樹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就是什么好?
生:香氣迷人!
師:請你再讀這一自然段。
生:桂花樹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態,笨笨拙拙的。
師:嗯,不好看!
生: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
師:嗯,不好看!
生: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
師:嗯,不好看!
生: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師:嗯,這一點好!同學們,作者不直接寫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寫這個不好,
那個不好,最后寫就是這一點“香”好,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1:比較!突出! 生2:襯托! 生3:反襯!
師:對,這就是反襯。
(師請一女生再次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畢。)
師:你讀得真迷人!
師:接下來請你們自讀二、三、四自然段,請讀到表現香的句子用線畫下來。
(生自讀自悟)
生: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師:哪一個字突出了香?
生:浸
師:你浸在水里過嗎?水看得見嗎?
生:看得見
師:摸得著嗎?
生:摸得著
師:那香味呢?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摸得著嗎?
生:摸不著
師:感覺得到嗎?
生:感覺不到。(慣性發生口誤,眾笑,生忙改口道“感覺得到”
師:一個“浸”字,就把香味寫得好像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東西,把無形的東西寫得更真切了,這個字就用得好。
生: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師:哪個字體現了“樂”?
生:落
師:課文中有父親體會到的香嗎?
生齊: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師:是啊,父親把桂花的香、桂花的甜、桂花的美以及搖花的樂用一首詩表達出來了,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讀出桂花的香、樂、甜、美。(師生一起美美地把這首詩讀了一遍。)
師:課文中除了講父親體會到的,還有母親體會到的香嗎?
生:以后我從外地回家,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師:“外地”是什么意思?(師趁機介紹作者由瞿溪遷往杭州的'歷史,并相
機介紹杭州“滿覺垅”的桂花聞名天下。)
師:你說杭州“滿覺垅”的桂花不香嗎?母親為什么說比不過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生1:母親愛自己的家鄉,所以說比不過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2:少了搖花的樂,所以說比不過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3:兒子搖花樂,母親看著兒子快樂,自己也快樂,全家人都沉浸在“樂”中,所以說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的花香。
師:她是不是比香氣的濃和淡,她是比什么?
生:情的濃和淡
師:這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情,是什么情? 生:鄉情
師: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在哪里? 生:臺灣
師:作者去了臺灣就再也沒有回來了,在這段日子里他的父親母親相繼去世,你想一想作者寫父親母親的有關句子是什么樣表情?
生:淚流滿面
師:想念家鄉,又不能回去,這種憂傷就是—— 生齊:鄉愁
師生齊讀: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師:桂花雨讓作者魂牽夢繞,并板書“桂花還是故鄉的香。”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抄在筆記本上,并想像一下,當你有一天離開了泗洪,你會說什么?請你模仿這個句子“()還是故鄉的()”再寫兩三句。
(生寫師巡視,生一邊匯報一邊把自己寫的內容板書在黑板上。)
師:桂花還是故鄉的香。生1:茶還是故鄉的濃。生2:梨還是故鄉的甜。
生3:月餅還是故鄉的酥。生4:絲綢還是故鄉的柔。生5:水還是故鄉的清。
生6:魚還是故鄉的肥。生7:山還是故鄉的秀。生8:人還是故鄉的親。生9:月還是故鄉的明。
師:看這就是一首小詩嘛,誰來為它取個題目。
生1:家鄉美。師:俗了
生2:回憶,師:有點莫名其妙了
生:鄉情。師:帶了點淡淡的憂傷
生:鄉愁。
師:桂花雨,好香的雨啊。這香字當中,隱藏著作者童年時的美好回憶。但六十多歲了,作者還要寫自己童年時的搖花樂,她要表達的是淡淡的鄉愁。請記住這散文題目……
生:桂花雨
師:讓這陣陣桂花雨留在大家心底,也讓這淡淡的鄉愁留在大家心底。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你們課后比較閱讀有關表達鄉情的文章,并想一想它們在思想上、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四上第12課《桂花雨》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五上第7課《桂花雨》教學實錄01-15
人教版《桂花雨》課堂實錄03-05
《雨巷》教學實錄03-05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教學實錄03-21
《桂花雨》教學設計04-06
桂花雨教學反思03-10
《桂花雨》教學反思04-19
《桂花雨》教學課件03-31
蘇教版三上第17課《石頭書》教學實錄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