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
1. 同學們,冬天已經悄悄降臨在我們身邊。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特別是我國的北方到了三九嚴寒,那可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有一座城市每到冬季,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的天數多達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絕的是,穿城而過的江水因帶有豐富的熱能而奔流不息,臨寒不凍,江面不結冰。這個城市就是吉林,正因為如此,人們稱吉林是“北國江城”。
在這:北國江城“中還有更奇妙的景象呢!讓我們一起去瞧一瞧!(播放霧凇圖片)
2. 你們知道這些晶瑩奪目的是什么嗎?
(1)生:霧凇
(2)出示課題:指名讀
(3)習生字:霧 開火車讀,(形聲字,上形下聲)齊讀 。
二、第一小節
1.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些美麗的霧凇,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地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向我們介紹霧凇的?
3. 你們知道吉林霧凇是在的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才出現呢,它又有什么特別之處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
(1)在三九嚴寒,大地冰封的時候出現;
(2)出現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
習生字:畔 意思:邊,旁邊在這里用“江邊”可以嗎?(不可以,畔比邊的范圍大)
堤:指用土砌成的防水、擋水的建筑,所以是“土”字部
(3)看圖,瞧!多美的霧凇啊,滿樹盛開著,一團團,一簇簇,晶瑩剔透的銀色花朵,難怪課文中說“引讀: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 ”
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
學字:綴 在這里,除了用“綴”,你還能想到哪些字?(掛,開,鋪,蓋)
(4)老師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句話,其他同學思考,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霧凇的美了?
指名回答
(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美麗動人)
(5)指導把這幾個詞讀一讀,邊想剛才的畫面。
(6)這么美麗的霧凇你想讀好它嗎?誰來試試?指名讀。
4.是啊,霧凇真是一幅美麗而奇妙的美景呀!難怪作者要說它是。(奇觀)
5.請女生一起來讀讀這第一小節。
三、第三小節
1.看看這幅圖,課文中哪一小節是描繪的這幅圖的內容?
(第三小節)
是啊,霧凇之美,美在壯觀、奇絕。現在就讓我們隨著人們的腳步一起漫步于清晨的松花江邊吧,請大家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
(1)誰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2)學生字:繚 繚繞的近義詞是什么?(纏繞)
瓊 瓊是美玉的意思。在霧凇的作用下,樹木都好像是用寶玉做成的了,可見霧凇之美,人們是多么喜愛它呀。
(3)難怪這些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們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到:(引讀)
(出示“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4)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一起讀讀第三小節,好嗎?(齊讀第三節)
四、第二小節
1. 過渡:這篇課文我們還有哪一小節沒讀過呀?(第二小節)
看看第二小節的篇幅還挺長的,一定在課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吧,那第二小節講的是什么呢?自己讀讀看,邊讀邊用筆標一標,這一小節一共有幾句話。
2.第一小節告訴我們吉林霧凇是聞名全國的奇觀;第三小節又帶我們去觀賞了清晨霧凇的美景;那么第二小節就是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霧凇的形成過程。)
那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呢?(板書:形成)指名回答
(是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
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能把那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
(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
(1)霧凇,俗稱樹掛。學生字:俗 俗稱就是通俗的稱呼 俗話說
(2)霧凇是由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 習生字:凝 偏旁,還有哪些字,表示寒冷。 凝結:回環旋轉的意思。
2. 從這句話中你能發現霧凇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嚴寒季節、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這是霧凇形成的三個必備條件,缺一不可。
3.吉林又是怎樣具備這三個前提條件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4這個水汽就是什么?
不知道:讀讀第2句,再讀讀第3句,是什么?(霧氣)
哪幾句是講水汽遇冷的?(4—6)
又是怎么凝結的?(7—8)這一小節是很典型的從概括到具體的寫作方法。
4.我們根據這三個條件,分別來讀讀看。
(1)“從當年12月至……陣陣霧氣。”指名讀
a.學生字:攝氏
教師介紹:攝氏度是溫度測量單位,攝氏和華氏都是用來表示溫度的高低的,但通常我們都是用攝氏來表示。
(2)這段話中有一句話很難把它讀好,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
指導長句:“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里的水從發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
想把它讀好嗎?自己先試試,指名讀,再練練,讀給你的同桌聽聽,指名讀,齊讀。
(3)在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這個時候的吉林是非常寒冷的。而從水庫中出來的水溫度有4攝氏度,因此江水穿城而過時臨寒不凍,形成了過于飽和的水汽。請第一小組的同學們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聽。
5.我們接著看,出示:“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
(1)指名讀
(2)學生字:幕形近字“暮”比較,在這里是指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所以要用“巾”底的。
零代表阿拉伯數字“o”。
淹淹沒掩蓋,遮蓋的意思。
模 多音字各組一個詞,記在書上
(3)當夜幕降臨時,氣溫下降了,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形成的霧氣開始隨風飄蕩,籠罩長堤。誰再來把這段話讀讀。
6.霧氣遇冷后又會怎樣呢?出示:“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1)指名讀
(2)學生字:鍍 薄薄地附上一層
(3)引讀這一段。
是的,霧越來越濃,蒸騰的霧氣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針、柳枝裹了一層又一層。但是這個過程的速度是很——慢的。
6.晶瑩奪目的霧凇就這樣在松花江畔形成了,它是多么神奇啊,難怪吉林的霧凇能聞名全國。讓我們一起再把第二小節讀讀,再次感受一下霧凇獨特的形成過程。齊讀第二小節
五、復習
1.根據板書:復述課文
課文先是告訴我們吉林霧凇是聞名全國的奇觀;然后向我們介紹了霧凇的形成,最后帶我們去觀賞了清晨松花江畔的霧凇美景,其中重點描寫了霧凇的形成過程,表達了人們對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霧凇的喜愛之情。
2.復習詞語
出示:霧凇松花江畔長堤綴滿俗稱凝結
攝氏度夜幕降臨零下淹沒模糊鍍上
霧氣繚繞瓊枝玉樹
2.考考你們的記憶力,快速讀讀,記住它們,馬上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