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是怎樣說“勤奮”這個道理的,初步知道用典型的事例、恰當的名言和反面舉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2.嘗試運用“事例”以及貼切的名言證明自己觀點,在言語實踐中初步學會以理服人。
一、課前談話,名言切入
同學們,初次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要不要?就藏在抽屜里,快找找吧!一枚小小的楊樹葉書簽,喜歡嗎?誰來讀一讀上面的文字?
預設:1.老師特喜歡這句話,猜猜為什么?理答:你說到我心坎里去了! 2。我時常用它來勉勵自己要努力工作!3。喜歡這句話嗎?為什么?
咱們就暫且聊到這,可以上課了嗎?
二、印象勤奮:始于人物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說理性的文章——說勤奮。指讀課題
課文開門見山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投影出示讀)
2.文中表達這個觀點的句子還有很多,你瞧——(投影依次出示,指名讀)
(1)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2)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
(3)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這些句子都在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勤奮。
4.作者是怎么講這個道理的?(用這樣的問題設置,可以涵蓋更多的方面:孩子可以講發現的文章論述結構以及說理的方式,然后引向舉例子的方法)
——舉例子!舉了哪兩個人的例子?板書:司馬光 童第周
三、第一個故事,典型的事例
1.我們先來看司馬光的例子。
這里有一組詞,誰愿讀?高聲朗讀 滾瓜爛熟 抓緊時間 編成巨著
2.猜猜老師為什么分為兩行?
一個是小時候,一個是長大以后,
透過這些詞語,司馬光的故事誰能簡單說說?三言兩語更好!
3.司馬光做這個警枕的目的何在?你看,連睡覺的時間都要擠出來讀書寫作,用一個成語來說?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這就是——勤奮!
4.19年的夜以繼日,19年的廢寢忘食,司馬光終于寫成了《資治通鑒》,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巨著呢?出示,讀名片。(讀名片環節時間不夠考慮刪除)
5.據說,這部書寫成的時候,原稿足足堆放了兩大間屋子。你看,無論是兒時,還是長大以后,作者所選取的事例都是緊扣——勤奮來寫的,這叫典型事例。選取典型事例來講道理,才能把道理說清,別人才會信服。(板書:典型的事例)
四、第二個故事,恰當的名言
1.認識了司馬光,現在我們來認認童第周。
老師帶來了這樣的一組詞 出示:毫不氣餒 急起直追 遠渡重洋 產生影響
2.這次,誰能三言兩語講講童第周的故事?
3.童第周起早貪黑地學習,天天如此,這就是——勤奮!作者為了讓自己的道理更有力,他還引用了名言——正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4.引經據典,證明自己的觀點,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個故事,老師也想引用一個名言,你看行不行?
語段出示:由此可見??+(和勤奮不搭邊的)名言
評價中,把學生的發現與老師相比,突出學生經過思考,可以比老師厲害!只有善于思考,才可能在教師引導下發現下一環節中名言的細微差別。
那我再換一句,這回該行了吧?(和勤奮搭邊,但和勤能補拙不搭邊)
你看,引用名人名言也有大學問,恰當的名言才會對表達的觀點有幫助,不然,會像老師這樣,弄巧成拙!(板書:恰當的名言)
5.讀書就應該這樣,勤讀、善思,才能有所收獲!老師獎勵大家一個小故事,想不想看?出示——我國古代有一個叫方仲永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因才華出眾被人們譽為神童。 愛錢如命的父親整天帶著他去炫耀,以求得人家給點小錢。就這樣,整天外出的方仲永的學業荒廢了。 幾年以后,人們從他身上再也看不見一點當初神童的影子。
6.讀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你能試著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嗎?
由此可見,即使 ,如果 ,也是 其實,你看,從反面舉例,也可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板書“反面舉例”的同時贅述:以后與人說理的時候,不妨去尋找反面事例,道理也會深入人心。(時間不夠考慮刪除)
7.指板書。要講清楚道理,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樣一些方法——
還有一個多月,我們就要迎來了期末考試,為了讓同學們更勤奮讀書,我們也來學著“說勤奮”怎么樣?這樣,待會我們從男生女生中各找一個PK一下,看誰將勤奮這個理說到了你的心里!說之前,請看老師的友情提醒——誰來讀一讀?
你準備舉誰的例子向大家說“勤奮”這個理?(時間關系,只舉一個)
你準備引用那句名言來證明“勤奮”這個理?
如果用上“你一定還記得”“正如”“由此可見”這樣的詞句就更好了。
評價:你覺得誰說的好?為什么?
五、對比感悟:不同的角度
1。課文學到這兒,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想想,作者所舉的兩個事例有何不同之處?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到17歲才進中學。第一學期末,他的學習成績很差,但他毫不氣餒,急起直追。
2.比較一下,你發現什么了?
預設:一個是古代人,一個是現代人,一個天資聰穎,一個基礎很差,但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勤奮!你看,不同角度的例子,讓勤奮這個理更有說服力!
3.這兩個自然段能不能調個位置?正如作者所言:古今中外??
六、語言實踐,課外拓展
最后老師有個事拜托大家,我所在的三4班同學,剛剛開始學寫日記,可是很多同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可急壞了我,借此機會,想請各位給這些弟弟妹妹們說道說道,拿出抽屜里的信紙。寫之前,老師想問問各位,你要說的理是什么?你準備怎樣說?舉例子,舉誰的例子?時間關系,我們就舉一個例子。(時間不夠的話,就當作業處理)
親愛的同學:
你好!我是昆山市 小學四( )班的 。很高興認識你!聽趙老師說,你的心中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堅持。
你一定還記得 吧。 由此可見,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你能堅持,成功就會向你招手。正如俗語所說,“堅持就是勝利”。最后祝你成功!
你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