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勤奮》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選擇的兩個事例非常典型,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一個是天資聰穎的人勤奮成才的,一個是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成才的。這樣,使道理說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通過讀文感悟兩位名人成就的事例。
(2) 難點:理解“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說教法
關于教法,有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巨匠,那么,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系!苯處煈斣O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和編者的意圖。據此,我采用討論法激活學生的思路,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準備以自學討論法作為總的學習方法,以朗讀訓練作為突破口,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通過上一次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
(二)、細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
(1)、找中心句。
(2)、教師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句意。
(4)、換一個說法。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這句話什么意思?
(6)、指導朗讀第一段。
2、細讀第二段。
(1)、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中心,作
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2)、學生自讀課文,圈圈、劃劃。
討論交流。
(3)、兩位名人成功的事例說明了什么?
(4)、齊讀課文第二段。
3、細讀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
(2)、默讀課文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教師小結。
(三)、背誦課文。
學生選擇背誦2—4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檢查背誦。
(四)、課外作業。
搜集有關名人成功的事例。
《說勤奮》評課稿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學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v觀整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優點。
1.教學環節設計層層深入,緊扣主題。 陳老師緊緊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論點展開教學。再通過學習兩個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領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句話的深刻哲理。最后拓展練習,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陳老師教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司馬光成才這部內容時,陳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故事,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思考司馬光怎樣做到勤奮,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19年生活的艱辛,以及最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和他的勤奮密切相關的。
3.合理使用媒體,教學效果直觀顯著。陳老師精心制作課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種練習適時,直觀,對學生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學習了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小故事后,陳老師都出示了一組填空,讓學生能理解他們的成功具體是什么,凸顯勤奮的重要。在幫助學生理解《資治通鑒》、“青蛙卵剝離手術”時,陳老師通過媒體出示了圖片和文字,讓學生對這些陌生的事物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4.總結課文中的寫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學完了兩個名人小故事后,陳老師引導學生列舉司馬光和童第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文學生為什么選擇這兩個人物作為本文的事例,讓學生明白在寫作時要選取典型事例來描寫,這樣,你的文章會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