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優秀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發布時間:2017-11-15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2、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調動感情,導入課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用人們最熟悉的一句詩作為課題,讀:

  (指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學生齊讀。)

  2、說到佳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的節日?

  3、這篇課文所說的佳節指什么節日,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呢?投影出示。

  重陽節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各地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二、情景同現,讀文悟情。

  過渡:

  1、品讀第一自然段。

  (1)詩人王維在這樣美好的節日里為什么會思念親人?帶著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先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2)讀完了?你們說說看,王維為什么會思念家鄉的親人呢?

  (3)老師聽說三年級有很多孩子是外地的,有安徽的,有四川的,有重慶的,有貴州的……你們想念家鄉的親人嗎?什么時候最想他們?想他們的時候,當時心情如何?好,就請外地的同學來讀。

  (4)還有一些同學是父母外出打工的,你想他們嗎?想他們的時候,當時心情如何?好,就請外地的同學來讀。

  評價:這些孩子離開父母的孩子有爺爺奶奶照顧,離開親人的孩子有爸爸媽媽照顧,而王維與他家人一別已有兩年。兩年啊,七百多個日日夜夜。他的家在華山以東的蒲州(板書: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濟市;長安則在華山以西(板書:長安),是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兩地相距有近1000里。當時的王維比你稍大一些,15歲的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只身一人出外求學。這種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一直伴隨在他的身邊,一直伴隨在他在長安的每日每夜。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試試。

  帶著份王維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我們一起讀。15歲那年,預備齊。

  2、品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僅僅是因為王維少小離家,形單影只,感到孤獨寂寞,所以才“思親”。那“思親”前的這個“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對,更加。(板書:更加。)王維為什么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是因為王維看到了——(生接: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

  (1)是呀,有誰知道,王維在重陽節這天看見了怎樣的情景呢?

  你來讀。

  出示: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段話。用心去讀,用心去想,多讀幾遍,讀完后再想想。待會兒,老師要請你來說,你讀了這段話,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讀,教師巡視交流。)

  大街上熱鬧起來了,有的——————,有的——————,

  有的————————,還有的——————,真是——————。

  總結: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有人看到了——,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啊!這段話該怎么讀呢?你再試試。

  老師給你們配上段音樂,你們一起來試試。

  (3)過渡: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節日,難怪王維會稱它為“佳節”。同學們,你剛才看到的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有沒有看到?而此時的王維卻,讀——

  出示: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過去的700多個日日夜夜,王維就一直在思念著家鄉的親人。如今,當他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就是,讀——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3、品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在重陽節這天,長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戶戶歡度節日,使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那么,此時此刻,他又想起了以前在家鄉時,他與兄弟們是怎樣歡度節日的呢?誰來讀——

  (1)出示:

  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2)引讀:希望大家能通過朗讀,將王維以前的那份歡快帶給老師,同時也帶給自己。來,王維想,預備齊。

  (3)歡聚的時光總顯得那么短暫,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以前在家鄉時,王維和他的兄弟們歡聚在一起,是多么地讓他高興,而如今的王維卻,讀——

  出示: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這就是——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4)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兄弟們卻在山的那頭,不能相會,這就是“天各一方”;自己在山的這頭,家卻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頭,而心啊,卻早已飛到了山的那一邊。他仿佛看到了,男生讀——

  出示: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5)王維既想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女生讀——

  (6)王維的這種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重陽佳節到來之際變得愈發地濃厚了,這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呀!他的這種情感,你能體會得到嗎?一起讀。

  出示: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4、品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王維真是個大詩人,在他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這幾行詩中,讀——

  (1)出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老師現在有個問題想問你,王維的那些兄弟們有沒有話想對王維說呢?他們又想對王維說些什么呢?給你三分鐘,把他們相對王維說的話寫在書上。

  (學生小練筆,教師巡回輔導。)

  (3)王維兄弟想對王維說些什么呢?你來說。(課件播放音樂。)

  (4)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知道,王維借這首詩表達出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同學們,這種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已經融進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成為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之一,從古至今,恒古不變。你瞧,這是隋代詩人薛道衡的思鄉詩,讀:

  出示: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人日思歸》

  (2)這是詩仙李白的思鄉詩,讀:

  出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3)你再瞧,這是詩圣杜甫的思親詩,讀:

  出示: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4)同學們請再看,這是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思鄉詩,讀:

  出示: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5)剛才幾位都是古代的詩人,大家可千萬別以為只有古人才會用詩來表達這種思念之情。我們現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樣的,這種思鄉的情感沒有改變。這是現代詩人余光中的思鄉詩,讀——

  出示: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鄉愁》

  三、再次吟誦,升華情感。

  1、同學們,雖然我們不是詩人,但我們也擁有詩人一樣的情懷。中秋時,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與我們團圓。此時此刻,讓我們撥通他們的號碼,話語里千萬別忘了這句詩,讀——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2、重陽節,也許爺爺奶奶不和你們住在一起。此時此刻,讓我們給他們打個溫情電話,給他們送去我們的祝福,千言萬語總少不了這句詩,讀——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3、春節時,當人人都期盼著團團圓圓。你說,是不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懂得了這句詩,讀——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4、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中,我們即將結束這節課的學習了。最后,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吧!

  出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每逢佳節倍思親》優秀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2.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金子》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3.《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4.三年級上冊《孫中山破陋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 夜夜天天狠狠偷偷青青久久 | 欧美中日韩国产精品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 久久中文亚洲资源站 | 久久综合激情视频 |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