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幾幅圖,你們看是什么?出示金子圖片。指名回答。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上課前我的預設就是像上面的導入開始上課,但當我的U盤插入電腦中不能識別時,為了不耽誤上課時間,我就將導入做了如下改變。)
2、同學們,你們喜歡金子嗎?板書:金子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說他們很喜歡金子,因為有了金子就有錢了,就發財了,可以買到好多東西,于是我就引導說:同學們,有一個叫彼得·弗雷特的人,他也有和你們一樣的夢想想得金子,他的夢想實現了沒有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金子,學生讀題.)
(在講上面的幾句話中,我原本設計將彼得·弗雷特的名字立即寫在黑板上,這個外國人的名字容易讀錯,并且“彼”這個字還是本課的生字,可當時竟然鬼使神差忘了,真的是太遺憾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請大家打開書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
(學生讀書時我在教室里走動了兩圈,由于課前讓他們讀了,所以基本上這次的讀課文大家態度還是很端正,也很用心。)
2、出示生字詞,請學生自讀生字詞。
坑坑洼洼 松軟 淘金 不甘心 附近
傾盆大雨 蜂擁而至 裝扮 實現 一無所獲 沖刷
(在正音這一步,前后鼻音都注意到了,淘金這個詞我自己把聲調給搞錯了,幸虧學生提醒。在讓學生說這些詞語寫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后,我應該給他們寫字的時間,哪怕是寫一個最難寫的字或進行描紅,至少是能動筆了,可我又是忽略了這個環節,事后想來,一節課學生沒有任何動筆的時間,那么我的詞語教學又怎么能扎實?教了不就是要讓他們會寫嗎?真失敗!)
3、重點字形
“坑”是后鼻音,換偏旁組詞
坑 (坑坑洼洼)
抗 ( 抗爭 )
航 (航行 )
杭 (杭州 )
“坑”怎樣記住它,看看偏旁就知道了?涌油萃莸(土地)
“買”的反義字是——(賣)所以我們經常說“買賣”,像這樣由反義字組成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黑白、是非、上下、左右、前后、大小、胖瘦、高矮……)
4、請學生帶讀生字詞。
(在讓學生帶讀時,一定要明確提出要求,每個詞語讀幾遍。)
5、解釋重點詞語
(這一步,我先讓學生提,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清楚,在第一個學生提出了不明白的詞語時,我幫學生復習了我們曾經用過的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但有一個詞語——淘金,我覺得解釋錯了,我把從字典上查到的解釋講給學生聽,但學生云里霧里不清楚,如果我把那些“淘金者”是如何淘金的方法講一下,效果就會好多了,這真的是我備課不充分造成的,我認為學生會的知識他們未必會啊!)
“不甘心”的“甘”
出示“甘”在字典里的解釋:①甜。②自愿、樂意。你覺得“不
甘心”該選擇什么樣的解釋?(②自愿、樂意。)
“傾盆大雨”是什么樣的?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說雨下得很大?(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瓢潑大雨……)
6、齊讀生字詞。
三、檢查讀課文
分小節查讀,遇到讀錯的就適時點撥,并讓學生將錯誤的地方再讀一下。
四、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打家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自己先說說,再和前后同學交流一下。
(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我給學生的提示是:誰?干什么?結果如何?,現在看來這樣的提示還不具體,最好是:誰?在哪里?干什么?(先怎么樣,后怎么樣,結果如何?或者給學生出示填空題,而我卻介紹什么要素串連法,真的亂中更亂了。)
2學習第七自然段
(1)彼得的夢想實現了嗎?
(2)交流。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生讀第七自然段)
(5)從你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彼得的驕傲與自豪,誰能像他一樣來讀好這句話?
(6)讀得真棒!讓我們一起來體會彼得的心聲,齊讀。
3、彼得實現了他的夢想,他是如此的驕傲與自豪,那么他是如何實現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討。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坑 彼 附 錢 軟 扮
這些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請你仔細觀察,在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講到這時,下課鈴聲已打了,我匆忙地結了尾,如果前面讓學生帶讀詞語時間控制好,也許也不會像這樣的。)
古人說,十年磨一劍,我是半學期磨一課時,這期間我有段時間真的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上課,后來,認真備了《金子》,又經過在其它班試上,最后在自己班上的問題百出,感覺教學真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要磨耐心和長技藝的過程,我也體會到什么叫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了。
《金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內容分析
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不得不離去另謀生路時,發現雨后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得到啟發,留下種花,終于獲得成功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靠意外的收獲上不現實的,要想獲得成功或財富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
二、學情分析
江蘇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2課《金子》是一個勵志故事,通過彼得淘金無果改種花草最終實現夢想的經歷,向學生講述了“要想獲得成功必須付出辛勤勞動”這一道理。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課的教學設計重在把語言的訓練和學生的感悟、表達融為一體,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與文本積極對話,以讀為本,以悟為本,將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知識建構的同時明理悟情,獲得思想啟迪。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本課后,能從中悟出要想獲得財富或渴望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1.在品詞析句中體會人物感情,領悟課文的含義,明白只有善動腦、肯吃苦、能堅持,才能獲得財富的道理。
2.在自主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巧妙導入
1.每個人都有夢想,老師的夢想是當一位教師,現在我實現了我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么?師生共同暢談夢想。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夢想有關的課文,揭題。師生共寫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標出小節號,畫出生字詞。
2.檢查生字詞,教師相機指導。
3.指名分段讀文,注意正音。
(三)讀議課文,促進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第1-3小節)
(1)聽說有人在薩文河畔無意中發現了金子,無意中發現的金子卻吸引了很多淘金者,這些人有什么表現呢?(理解:蜂擁而至)他們都帶有一個什么樣的夢想?
(2)滿懷夢想而來,卻失望而歸,他們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
(3)彼得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他也有與淘金者一樣的夢想,那就是(挖到金子),可他卻與其它淘金者有著不同的表現,讀2-3小節,用筆劃出不同表現的詞語。
(4)默讀,討論彼得與其他淘金者的不同表現的詞和句(不甘心落空、默默地)。
(5)讀這些詞,你覺得這是一個( )的彼得。(板書:堅持)
(6)學法指導:你們已經學會了抓“關鍵字”理解文章的意思,這是我們每個學生都要學會的一種讀書方法。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漁的過程不能獨立于課文教學之外,這樣不僅破壞課堂的整體性,而且分散了學習的注意力。潤物細無聲地寓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中,這是一種理想的境界!
過渡:照這樣看來,彼得是找不到金子了,他到底最終有沒有找到金子呢?快速默讀課文4-7小節,思考一下。
2.學習第七小節:
(1)讀4-7小節,找出彼得找到金子的段落。
(2)出示第7小節。學法指導: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讀書也是這個道理,你已經掌握了正確的讀書方法,恭喜你!
(3)邊讀邊體會“不無驕傲”,并演一演。
(4)彼得成功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自豪、喜悅,讀出感情。
(5)聽你們讀著,讓我不禁想到了五年前的彼得,他來到了這片土地淘金,明明沒有挖到一點兒金子,一無所獲,他的夢想也沒有實現;而今,他卻說: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呢?
(6)生自由設疑。
(7)歸納問題:彼得得到的金子到底是什么?真金的含義是什么?(板書:真金?)
過渡:真金不是金子,那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再一起走進課文,回顧彼得的成功之路,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抓住關鍵字來理解,這樣一定會找到答案的。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再讀4~6小節,拿出筆找出你認為彼得之所以能成功的詞和句。
【設計意圖:學生自讀了第一和最后一小節后,疑問自然而然出現腦中,教師抓住這契機,讓學生設疑,帶著自己的疑問去學習課文,自覺主動地探究。況且這疑是他們自己提出的,更具挑戰性,積極性更高!
3.學習第4-6小節:
學生交流彼得成功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感想。
(1)一場大雨
a.這是一場怎樣的雨?(傾盆大雨、三天三夜)
b.這場大雨使彼得若有所悟,他悟到的什么?默讀第5小節,用筆劃出來。
c.讀彼得所悟到的內容。
d.一場雨、一層毛茸茸的小草,很普通的自然現象,卻讓彼得若有所悟;種花與淘金,而彼得卻在瞬間悟出了兩者共同的結果——得到財富,實現夢想。而這一切,只有彼得一個人悟到了,這時你覺得這是( )的彼得。
e.聰明、愛動腦、聰明、愛動腦、會變通,這其實都是一種智慧。智慧是一種境界,說不清卻能感受得到:廣闊的胸懷、淵博的知識、精明的頭腦、機智的反應,幽默的語言,這都是智慧。彼得這里所表現的是一種智慧,一種大智慧。(板書:智慧)
(2)辛勤的勞動
a.指導看圖,體會彼得雖辛苦但很開心。
b.欣賞鮮花,體會“嬌艷美麗”
c.由鮮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說話訓練:
初春,寒氣還未退盡,寒風呼呼地刮著,可是應該播下花種了,彼得……
一株株花苗正在成長起來,可眼看,狂風暴雨就要襲來,彼得……
花苗綻開蓓蕾,再過幾天便能盛開了?蛇@幾天,驕陽似火,花苗渴得無精打采,彼得……
天下起蒙蒙細雨,可是,還有一塊地沒有松土,彼得……
【設計意圖:課堂上每一次說話的過程就是一種口語片段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的綜合應用,課堂上要求三年級的學生現場表達說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應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階梯式練習更有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這樣的訓練能夠立竿見影,學生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成功的喜悅讓他們有了自豪感!
d.先引導說,后同桌說一說,體會“全部精力”。
e.這時你覺得這是( )的彼得,生說。(板書:勤勞)
過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彼得賣花得來的財富也越來越多,五年后,他(引出第7小節)
4.再次回到第7小節,探尋真金:
(1)你們想親自體驗一下成功者的感覺嗎?你們就是彼得。我就是電臺的一位記者。電視臺委托我采訪彼得先生。開始吧:
師:彼得先生,你是一位成功人士,心情如何?
生:(自答……)
師:你成功了,你可以不無驕傲地對人說:……
生:讀彼得的話。
師:你在金子在那里?
生:答
師:你真正找到了像我戴的金耳環的金子了嗎?
師:那你找到的是什么?
生:自由答,指板書引導(堅持、智慧、勤勞)
師:我明白了,你找到的不僅僅是金子,還找到了比金子更寶貴的東西,是可以獲得更多金子的東西,那就是:堅持、智慧、勤勞,這就是真金。(黑板上的“?”擦掉,將“真金”與“堅持、智慧、勤勞”連上線)
(2)所以他不無驕傲地說:引讀最后一小節。
【設計意圖: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遞為師生互動學習,教師和學生也就在了學習上的親密伙伴。對學生來說,互動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個性化的發展和創造性的解放。在“探尋真金”的過程中,以創設情境為主,因為活動和富有情節的教學會使學生更感興趣。為使教學更有親和力,教師以電臺記者身份參與了學生的學習,學生很感興趣。教師營造的“生態環境”,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躍的心理狀態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促進了他們的“動態生成”!
(三)豐富積累,加深感悟
1.說話:(二選一)
(1)你的夢想會怎樣來實現?我的金子在__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就能找到真金。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推薦圖書,延伸課外
小故事大啟示,老師你們推薦一套《小中見大,智慧叢書》,共有四本:《上帝的笑》、《虛掩的門》、《鞋里的沙》、《心靈的鎖》,用心來讀,你會有收獲的。
板書設計
22、金子
堅持 智慧 勤勞
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