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孫中山破陋習》課文原文及教材解讀

發布時間:2017-11-08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孫中山破陋習》課文原文

  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自己的姐姐。當時孫中山的家里很窮,他的姐姐一點兒也不怕吃苦,洗衣、燒飯、插秧、挑柴,樣樣活兒都干。空閑時,姐姐就陪孫中山一起玩。孫中山最愛聽姐姐唱歌,姐姐也經常唱給他聽。

  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看見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姐姐痛苦極了,眼睛直往下流。

  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便對媽媽說:“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

  媽媽嘆了口氣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

  “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該去做。別人笑話怕什么!”

  “你年紀小,還不懂得這些事。”媽媽含著眼睛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后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孫中山破陋習》教材解讀

  一、教材分析

  《孫中山破陋習》是蘇教版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選廢除纏足陋習的事。

  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后的變化,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纏足是一種祖宗留下來的一種非常野蠻、非常殘酷的虐待婦女的行為。那“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就像在給人上刑,不僅會在肉體上給人帶來折磨,而且會在心靈上給人帶來傷害,讓那個曾經快樂的、可親可愛、活潑能干的姐姐,遭受著肉體和心靈上的痛苦,在纏足后像變了一個人,“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纏足讓孫中山姐姐永遠失去了笑臉和歌聲,失去了童真和快樂。姐姐的纏足前后的對比、變化也給小時候的孫中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文章中還運用了人物的對話描寫,寫了媽媽與孫中山的爭論。在對話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對于“祖宗傳下來”的陋習的無奈和盲從,可悲又可憐的媽媽。一方面她親身體驗過纏足的痛苦,可是現在作為母親,她又在親手給可愛的女兒帶來纏足的痛苦,雖然她是多么不愿意這樣做,可是僅僅因為“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僅僅因為“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媽媽只好“含著眼淚”給女兒纏足,陋習就這么延續著……在對話中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小年紀、是非分明、敢于指責陋習,從小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堅決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孫中山。

  回顧全文,正是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纏足的痛苦,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靈”,正是孫中山愛姐姐之深,才有恨纏足之烈。也正因為從小在心里就埋下了憎惡纏足這一惡習的種子,孫中山才會有后來的重大舉措——廢除纏足,他不能讓姐姐的悲劇再在中國千千萬萬的婦女身上重演。這是他產生破陋習動機之因,而陋習最終被廢除則是由因導出之果,因寫得詳細、周密,果交代得簡明、清楚。

  二、教學思路

  1.抓住題眼,導入課文。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破陋習是文章的題眼。“破”在這里是破除、廢除的意思。陋習是指不好的習慣,這里專指纏足。纏足是祖宗傳下來的習俗。祖宗為什么要把纏小腳流傳下來呢?在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出示一則千年流傳的順口溜見證:小腳女人嫁秀才,又吃好又自在,大腳女人嫁奴才,耕田種地沒吃沒穿不自在。關于纏小腳還有許多故事,教師可以進行補充,比如《吳月娘的故事》,《大腳馬皇后的故事》等。讓學生明白:一個真正的才女,與腳的大小并無關系,大腳馬皇后每纏小腳照樣幫助朱元璋成就皇帝大業,可是人們明知道纏腳的習俗不好,卻還要流傳下來,這就是陋習、惡習。歷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太平天國的起義軍、光緒皇帝都想廢除這一陋習,都沒有成功,但孫中山卻破除了這一陋習。在教學的開端,以這樣的方式導入,激發了學生對孫中山人物的敬佩之情。

  2.怎樣練習復述故事?

  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文章,要求三年級的學生能夠用簡要的語言復述處理,課后練習題中也要求學生能夠講一講這個故事。本文講述的是孫中山破陋習的故事,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明了,講訴故事的敘述過程一般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線索。既然是“孫中山破陋習”,那么,他為什么要破陋習?是怎樣破陋習的?中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結果呢?可是縱觀整一篇課文,“經過”其實就是孫中山與母親的對話,也屬于為什么“破”原因的一部分,“怎么破”這一內容在文章其實并未鮮明的闡述,所以這篇文章應如何指導學生去復述,應找個一個 正確的、價值性明確的教學設計。

  3.對比教學,激發情感。

  “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此時的姐姐是怎樣一個人?她是那樣的自卑、痛苦,憂郁,可是以前她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引導學生把目標聚焦在課文的第一小節。第一小節的介紹并非可有可無,而是為下文做了充分的鋪墊,經常唱歌與后來再也沒有笑臉和歌聲做對比;勤勞能吃苦于與不能下地干活作對比,這一切都是為什么?是纏足改變了她的性格和命運,使她由健康自由、活潑快樂的女孩,變成了封建陋習的犧牲品。兩相對比,你想說什么?學生自然能從這對比中看到化看到纏足的危害,感受到纏足這個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之深,憤恨之情油然而生。

  4.品讀對話,感受人物。

  文中刻畫了孫中山和他母親的對話,人物形象在對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指導朗讀對話,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應該去做。別人笑話怕什么!”咄咄逼人的話語,擲地有聲的質問,從對話中,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孫中山姐姐纏足的這件事在孫中山的幼小心靈上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孫中山從小的反抗精神,敢于指責陋習,從小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堅決與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媽媽含著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媽媽嘆了口氣說……”從媽媽的話語中引導學生感受母親的形象,她自己飽受纏腳的痛苦,僅僅因為“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僅僅因為“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只好“含著眼淚”給女兒纏足,陋習就是這么延續著……一位可憐可悲的、無可奈何的母親。

  這一教學環節,通過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思想情感,總結引導學生理解到底是誰害了姐姐,明白纏足這千年陋習的危害,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孫中山從小就立下“破陋習”的決心。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蘇教版三上 《孫中山破陋習》評課稿

2.《孫中山破陋習》練習題

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露珠》教學教案

4.《孫中山破陋習》說課設計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国产A∨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视频专区999zyz | 精品97免费公开视频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