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暢、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 西湖風光的喜愛和贊美。
一、圖文結合,重視朗讀,感受景色的美 圖文結合,重視朗讀, 朗讀 教學時,我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 自然段“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 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閃淡,真像 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
首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后看看圖,再請學生說 說西湖的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由于多媒體圖片的直觀形象, 學生 們很快就能說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著教者追問:西湖的山什么美? 學生們又會說出顏色美。教者抓住這一機會進行朗讀的指導,讓學生 讀出山的顏色美, “青一些、綠一些、再濃些、可以再淡些” 。
體會出 山的顏色美之后,繼續引導學生體會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問:從哪 些詞語中感受到西湖的山很多?“層層疊疊、連綿起伏”兩個詞語學 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讀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對詞語、句子的朗讀 的指導始終貫穿于整節課中。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 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根據這 一要求,教者就應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的價 值取向,努力讓學生體驗到語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詞造句的準確,而 反復的朗讀就是最好的途徑了。
二、抓住文本空白處,利用圖片進行語言訓練,豐富文化積累 抓住文本空白處,利用圖片進行語言訓練, 進行語言訓練 課文的第 3 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 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教者抓住“仙境”一詞,引導學生說說仙境 一般是什么人住的地方?那這個地方應該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說 出“美” 。再利用多媒體西湖圖片的輔助作用,進行語言訓練,在具 體的語言環境中引導學生看著圖把句子說具體, 生動, 有一定意境美。
如:云兒在什么樣的天空中飄動?什么樣的湖水倒映著什么?等等 課文全部學完后,我這樣總結了全文:學完了課文,西湖給你留 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的總 結處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詞匯。
學生的答案很恰當, “山清水秀、 美不勝收、湖光山色、水平如鏡、如詩如畫”等等。詞語、句子得到 了積累,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指出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 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