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十五夜望月》詩歌賞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22  編輯:梁飛藝 手機(jī)版

  導(dǎo)語:練習(xí)有利于學(xué)好所學(xué)知識,提高語文水平。下面是小編為同學(xué)們整理的,歡迎同學(xué)們過來了解和練習(xí)。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yuǎn)的七絕。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殷璠《河岳英靈集》卷上贊王維詩“著壁成繪”,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這一評語也可移之于評一切有意境的唐詩。正因為如此,所以歷代畫家喜作唐人詩意畫。明《唐詩畫譜》中就有以這首詩為題材的版畫。它的背景為曲岸遠(yuǎn)山,長空明月。畫面中心是一處臨水的勝游之地,曲欄圍著竹木太湖石,一株高大的落葉梧桐樹上有幾只棲鴉,樹旁生長著枝葉婆娑的秋桂。樹下五人,兩人望月而語,談興正濃。旁一戴幞頭揮扇的官員和一帶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全神貫注地聆聽他們談天。整個畫面遠(yuǎn)近主從。層次井然,有動有靜,和諧統(tǒng)一,頗為傳神。但這幅版畫僅是畫家別出心裁構(gòu)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對全詩點(diǎn)睛之筆——秋思未作充分表達(dá),實(shí)是美中不足。在這一點(diǎn)上,詩歌語言藝術(shù)顯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

  在民俗中,中秋節(jié)的形成歷史悠久。據(jù)《周禮》記載,當(dāng)時人已在中秋之夜擊鼓奏樂以迎寒。到后代節(jié)日氣氛愈來愈濃,此夜常是家人或親友團(tuán)聚在一起賞月。所以一旦離別,總會使人逢節(jié)思親。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曾抒發(fā)過他的秋思:“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zhuǎn)蓬行地遠(yuǎn),攀桂仰天高……。”王建也是望月興嘆,但寫法完全不同,很有創(chuàng)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王詩原題“十五夜望月”下有的版本尚有“寄杜郎中”四宇,似是寄友人杜元穎的。在詩題下又注云:“時會琴客”,說明佳節(jié)良友相聚,并非獨(dú)吟。

  “中庭地白樹棲鴉”明寫賞月環(huán)境,暗寫人物情態(tài),精煉而含蓄。它象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秋思》)首句一樣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將蕭瑟蒼涼之景推到讀者眼前,予人以難忘的印象。這是一座樸素的住宅,夜深了,詩人偕客步出廳堂來到庭院。低頭但見地上月華如水。一片白色。庭樹的影子枝葉扶疏,象是紙上的水墨畫。步月者循聲望去,樹冠間影影綽綽有宿在枝頭的幾只烏鴉。全句無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處處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第二句“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借助感受進(jìn)一步渲染中秋之夜。在桂花諸品中,秋桂香最濃。在皎潔的月亮上某些環(huán)形火山的陰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賦予它美好的形象,說它是月宮里的桂樹。有的傳說還說人間的桂樹是天上落下來的種子生成的。宋之問“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靈隱寺》)令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王建這句詩因桂香襲人而發(fā)。古人以為霜露之類似雨雪都從天而降,因而詩人探桂時奇怪冰涼的露水把花枝沁得這么濕卻沒聽到一點(diǎn)聲音。如此落筆,既寫出了一個具體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現(xiàn)了夜之深和靜,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覺得桂香與寒氣襲人而來了。

  第三四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采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聯(lián)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yuǎn),意境闊大,含蓄不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曾寫到游子思婦的月下相思。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懷遠(yuǎn)》)寫望月思人之情,溢于言表。天下離人千千萬萬,懷人愁緒如綿綿秋草,逐處叢生;詩人在思誰是確定的,人人所思也是確定的,說“不知秋思落誰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極寫秋思的浩茫渾涵,似虛而實(shí),深得詩歌含蓄之美。對比他用賦體寫的《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及唐人其它中秋望月詩,尤能顯出它那以少勝多的特色。


相關(guān)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日本在线免费A√ | 亚洲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人一区二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