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古代寓言二則》同步訓練(蘇教版)

發布時間:2017-07-18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導語:多做練習可以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有利于我們掌握更多知識。下面是七年級上《古代寓言二則》同步訓練,歡迎同學們的練習。

  1.根據拼音寫漢字。

  自duó( )其足 nìng( )信 zhuì( )于水 jù qì( )其舟

  2.填空。

  《鄭人買履》選自________,作者韓非,________時期哲學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劍》選自________________,這部作品是戰國末秦相________組織編寫的論文集。

  3.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①置之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亦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句子。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02年浙江)

  北人①生不識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釋】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于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6.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須去殼。”( ) ④欲以清熱( )

  7.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度 寧 墜 遽 契

  2.《韓非子》 戰國 法 《呂氏春秋》 呂不韋

  3.①同“座”,座位;②到;③到、等到;同“返”,返回;④迷惑,糊涂;⑤立即、匆忙;雕刻

  4.①有人說:“為什么不用腳試試呢?”②像這樣去找自己的劍,不是很糊涂嗎?

  5.《鄭人買履》說明了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機械地解決問題的道理。《刻舟求劍》則是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不顧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人,說明了要用發展的變化的眼光來看問題的辯證觀點。

  6.做官;宴會,宴席,酒宴;有人(有的人);用來(用)

  7.那個人偏要掩蓋自己的無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點。)

  8.這個故事中講的那個北方人,明明不識菱角,偏要不懂裝懂,結果鬧出笑話。故事告訴我們,世上的知識無窮無盡,誰也不可能全部掌握。要真正獲得更多的知識,不懂就不要裝懂,應老老實實地向別人學習,正像孔子說的那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于學生只要求作如下之一概括:不要不懂裝懂,否則將鬧出笑話;學習(求知)要有誠實的態度;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無知(弱點)。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图片专区欧美日韩 | 伊人成综合网开心五月丁香五 | 中文国产日韩欧美二视频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男男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v欧美v日韩v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