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朗讀、譯講,初步理解課文.。
過程與方法:討論,自主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受到應有的啟發。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朗讀、譯講初步理解課文.。
2、了解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受到應有的啟發。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先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
燦爛的古代文明。翻開中國古代史,我國在科技文化等許多領域都幾乎始
終處于世界的前列。四大發明就是杰出的代表。
哪位同學能說出你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
中國古代建筑的成就同樣舉世矚目。
中國古人建造了許多莊嚴宏偉、設計精巧建筑,其中的一些建筑雖然經歷了漫長歲月,卻仍屹立巍然,完好無損,成為我們民族古代科學文化偉大成就的象征。
在杭州,曾經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如今,梵天寺在歷史變遷中,終于損毀殆盡,而名噪一時的梵天寺木塔徹底消失在的塵世間。如果不是沈括,如果不是《夢溪筆談》,也許這座宏偉的建筑早就為世人所遺忘。我們就會忽略這項偉大的成就。
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夢溪》二則中的《梵天寺木塔》讓我們一起感受中國古代建筑的輝煌成就。
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有學生簡要回憶并介紹)
二、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1、先檢測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大屏幕中的生字,誰會讀?
2、自己大聲朗讀課文
3、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聲音要洪亮,愿意讀的舉手。(2人)
你先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發現讀錯了,就舉手幫他更正。
4、齊讀不帶標點的課文
三、二讀課文,練習譯講
1、合作完成:利用注釋或字典練習翻譯課文。如有疑難,同桌互相同學請教。
師提示:請同學們不要放過一個疑難,有不會的一定要提出來。 2、一人一句翻譯課文。 先解釋句中的詞語,再翻譯句子。
3、試一試:看大屏幕,翻譯課文
四、公元964年,在沈括的家鄉杭州,梵天寺里,工匠們正熱火朝天的忙碌著。一座巍峨的木塔將要屹立于此。但是開工不久,工匠們就遇到了難題?
出示問題,用現代漢語回答
1、工匠們遇到的難題是什么?
2、制定了怎樣的解決方案?
3、解決問題的原理是什么?
4、解決這一難題有何目的及意義?
5、人們是如何評論的?
五、進一步思考:
木塔建成,是工匠們在建造過程中經歷了一條曲折的道路。但喻皓卻是作者在短文中的主要描寫對象。這是為什么?
除了描寫喻皓的語言和神態外,哪些語句還表現了他的的技藝的高超?
六、發散拓展:《梵天寺木塔》僅用一百余字就清楚的記述下喻皓解決塔動問題的經過,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技術水平和先進的建筑理論。
而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充分表現了我們的祖先的聰明才智。今天的中國人依舊用自己的智慧創造著中國的科技輝煌。
你知道哪些現代中國的科技成就?
提示:如航天、農業等方面?
小結: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為華夏5000年的輝煌成就而自豪;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你們將擔負起祖國騰飛的重任。感受到這些古今科學成就的同時,也激勵著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提高觀察能力,培養探索精神,無愧于我們的歷史責任。